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到底是不是私生子?

(2007-12-21 22:17:25)
标签:

人文/历史

孔子

野合

钱穆

史记

 孔子到底是不是私生子?
 
    关于孔圣人,其实我们现在比较隔膜。自打倒孔家店之后,西风东渐,历史几乎一笔勾销,传统即是糟粕。好在后来还批过孔,把什么“学而优则仕”、“克己复礼”之类的东西拿出来吐了几口唾沫,反过来给孔老二作了广告。如今,原来蒙童的读物成了阳春白雪,非经讲解,连中文系的高材生也未必能读懂。
    伴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忽然自信起来,蓦然回首,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国学却在灯火阑珊处,格外耀眼起来。
    读了几篇论语,对孔子何许人也稍稍有些了解的兴致。据《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想,孔子原来是个私生子啊。去年到了曲阜,导游也这么说。我是读书从来不求甚解的,就相信了。于是,在我心中,孔子不再高高在上,我想,私生子怎么成了封建礼仪道德的卫道士?他是出于什么心理?难怪说孔子虚伪。
    但是,最近看了一些文字,才知道,自己望文生义,的确无知。
   “野合”之说,常识性的解释是“不合礼”。《古代汉语词典》对“野合”明确注明乃是“不合礼仪的婚配”,并以《史记》中孔子野合而生作例子。《辞源》解释“野合”,一为“奏乐于野外”,《左传》中有“嘉乐不野合”;二“为不合礼仪的婚配”,也是以孔子之生为例。
    据此看来,所谓野合,并不是现在我们通常理解的有不正当关系的男女在野外胡搞。只是说,孔子的父母是不合礼仪的婚配。
    那么,为什么说孔子的父母是不合礼仪的婚配呢?
    《史记正义》曰:“男八月生齿,八岁毁齿,二八十六阳道通,八八六十四阳道绝。女七月生齿,七岁毁齿,二七十四阴道通,七七四十九阴道绝。婚姻过此者,皆为野合。故家语云‘梁纥娶鲁施氏女,生九女,乃求婚於颜氏,颜氏有三女,小女徵在’。据此,婚过六十四矣。”也就是说,男性过了六十四岁,在古代被认为就丧失了生殖能力,也就不应该再娶。相差四十多岁的爷爷、孙女式的“老父少妻”,在任何时代都会被人诟病,说三道四,在春秋时代也是同样,当时被认为不合礼,故叔梁纥与颜徵在是“野合而生孔夫子”。
    我倒更相信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古人为了神话某些人物,故意编造一些传奇。比如刘邦就曾让人放出风,说他是母亲与什么龙野合后生的,意思是他本身就是“龙种”。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所以,当代国学大师钱穆认为“野合”很可能是后人神话孔子编造的故事,犹如神话帝王,说他们父母在野外与龙、神相遇。钱穆先生在《孔子传》中说,《史记》称孔子乃其父母“祷于尼丘”,“野合而生”,乃是“因古人谓圣人皆感天而生,犹商代先祖契,周代先祖后稷,皆有感天而生之神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