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曹中铭
曹中铭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432,509
  • 关注人气:8,8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资基金QDII产品亦有风险

(2007-11-15 08:48:53)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QFII与QDII的先后问世,反映出监管层“请进来”与“走出去”的监管思路。

 

    QFII因为奉行长期价值投资理念而大受好评,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负责人前不久亦透露,年底前QFII将实施扩容。但相比于QFII请进来时的不温不火,国内QDII产品的走出去则要迅猛得多。

 

    去年7月份,银行系QDII首先试水,中国工商银行推出首只银行系QDII产品。今年2月份,工行的首期QDII产品正式到期,但该款产品的到期收益仅有2%-4%。而在去年的11月份,国内首只基金试点QDII产品——华安国际配置基金面世,然而其收益率同样差强人意。

 

    如果说此前华安国际配置基金QDII产品是属于试点性质的话,那么今年6月20日,随着证监会颁布《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标志着券商系、基金系QDII产品得以全面开闸。

 

    9月12日,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率先启动发行,近500亿的申购导致南方基金不得不追加额度至40亿美元;9月27日,华夏全球精选基金申购日,600多亿资金蜂拥而入,原定几天的销售期不得不提前终止;10月9日,第三只股票型QDII基金———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基金在发行首日再度获得投资者追捧,吸引申购资金超过700亿元人民币;10月16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首发,有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纷纷前来申购,该基金也创下了下半年以来基金发行首日申购资金量的新高。

 

    从500亿到600亿再到700亿、1000亿,基民对于基金系QDII产品的热情由此可见一斑。而基民对于基金系QDII的热烈追捧,显然与基金近几个月来的财富效应不无关系。

 

    上半年基金的集体郁闷,并不意味着基金就没有了出头之日。相反,在监管层出台印花税调整政策之后,低价股的拙劣表现更进一步引导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于是乎,权重股、蓝筹股从七月中旬开始强劲上涨,而基金的净值亦是水涨船高,在基民们获取了丰厚回报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场外投资者成为基民中的一员,而弃“股”转“基”的投资者同样不在少数。

 

    基金系QDII的火爆,与基金的财富效应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新基金发行暂停有关。自9月份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华夏复兴发行之后,就再也没有其它新基金发行,此种情形在以往非常少见,这也促使那些欲投资基金的投资者纷纷申购基金QDII产品。

 

    近两年的大牛市行情,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流动性泛滥。也正因为如此,缓解流动性过剩成为监管层的一大艰巨任务。去年以来央行密集的加息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系QDII的试点与启动,今年特别国债的发行、港股直通车的即将开闸,以及近期H股的加速回归等诸多措施,其目的无非都是为了缓解流动性过剩的应对之举。当然,基金系QDII的推出亦有类似的考量。

 

    目前除了南方基金、上投摩根等四家基金成功发行了QDII产品之外,获批QDII资格的基金公司已达十家。可以预见的是,其它几家基金公司的QDII产品在不久的将来将“鱼贯而出”。

 

    基金虽然在A股市场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效应,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基金QDII产品就没有任何风险。事实上,南方基金QDII投资港股比例达40%,嘉实基金QDII以投资港股为主,而华夏基金和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的QDII产品都分别为港股留下了很大的投资配置比例,基金QDII产品扎堆于港股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日前有消息称,中国证监会已责令数家基金公司修改等待审批的QDII产品,要求他们降低对港股的投资比例。

 

    与A股市场一样,香港股市今年亦是牛气冲天。但随着股指逐步走高,市场风险日益累积,近期恒生指数更是出现巨幅震荡。基金QDII产品将大部分资金投向于港股市场,无疑为其持有人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另外,基金QDII产品到底能够给予投资者怎样的回报还是一个未知数。况且,在人民币强劲升值的背景下,投身于基金QDII,中间还存在汇率损失方面的风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