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承载土家文化秘境与心灵秘史的叙事长诗
(2011-06-21 15:40:24)
标签:
文化小说曹宗国讨论土著人秘史杂谈 |
分类: 文学评论 |
感到非常欣喜。曹老的《巴山旧事》横空出世,进一步佐证了宜昌是个不乏小说作家的地方。也说明了,宜昌不仅仅是一片具有浓郁抒情色彩的土地,她更是一片有着强大叙事传统与叙事能力的地方。这让人高兴。同时也说明了艺术的蕴积力量,不是一种显性存在。而是散存在每个对文学情有独钟的脑沟与心回里面。我们所要做的,惟有释放或挖崛,包括探究与追问在内的努力。
曹老的《巴山旧事》给我这样几个强烈的感觉:它通过一个叫巴方舞者的文化事象作为载体,以一种近乎窥伺和解谜(当然,在文化意义上可以说就是解读)的方式,呈现出土家人生命与命运的宏大叙事。即一部抒情叙事相互交融的史诗,一方土家文化集束展示的长卷,一部土家人成长与斗争的心灵秘史。
说她是一部抒情与叙事交相映辉,水乳交融的史诗;是因为文本几乎就沿着巴方舞者这个特殊的群体,以中国传统话本小说的传统方式,呈现出清朝雍正年间鄂西地区“改土归流”的历史,描写出古代土家族英雄传奇。读者可以很分明地感受到,作家在叙事方式上,汲取了中国传统武侠小说的元素。可是,作家的叙事方式似乎只是他的一个载体。因为在文本里,随处可见作者对土家族的命运和情感近乎迷恋的抒情。诸如“歌声呜呜咽咽/苍凉而哀伤/似乎从遥远的时空传来/回荡在八百里清江两岸”之类的句子,本身就是最恰如其分的抒情叙事诗的叙事与抒情密度。因此,正是这种抒情性的融认,让我在读整个文本时,感觉这部小说,更像一部长篇叙事诗。如果我们做个实验,将文本的每句话加以分行,会发现它就是一部叙事长诗。
其次她是一部巴土文化长卷。小说除了以叙事诗一般的语言,展现土家人的命运与行动之外,包括以巴方舞者为代表的土著人的生命、生存方式和斗争中所呈现的民族个性,无不充分展示了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而个中,最大的独特性,就是对巴方舞者这个土著人里面的小族更具个性与文化魅力的文化展示,不仅唤起了读者阅读时的文化快感,更唤起了读者对土家文化中巴方舞者的文化近乎窥视欲掌控下的阅读享受,一切如同走进湘西“赶尸”所营造的境界。我们在巴方旧事里,完完整整探视到了一个土家小族人的成长与流变,而它们的一切,所寓示的是土家文化在他们身上的另类呈现。
第三她是一部土家人的心灵秘史。不知道作家是不是土家族。但是,在阅读这部书时,我们可以非常显然地感觉到作家的心灵与情感,在随着作品中的人物一起脉动。而且,我们可以从每个文字里,读到作家的心灵。而整部小说也正是在作家这样的情绪掌控之下,一步步延伸进土家人心灵深处最隐秘的历史。这种感觉,在曹老的一次访谈中得到了应证。他说:这本书是他的感恩之作,书中寄托了他很多情感。他自幼生活在土家族周围,崇拜鄂西大山,熟悉土家文化并深受其影响,他希望借此把他对父老乡亲、对劳苦人民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把他们的勤劳、善良、正直和曾经遭受的苦难记录下来。而曹老所要反映的土家人的心灵秘密,他自己也给出了一份圆满的回答,即在漫长的土司时代,土家族的爱情婚姻是既有原始的浪漫而又充满野蛮摧残。那是因为性爱本能的野性也还缺少应有的文明约束,而封建礼教的绳索也还没有捆绑住他们,但奴隶制占有的野蛮摧残却异常酷烈。所以一方面男欢女爱犹如春风野火;另一方面,爱情婚姻的自由又被迫烙上王权的印记,使之带着沉重的镣铐。土司王爷不仅享有所谓的“初夜权”,而且对无论是未婚还是已婚的女人都是肆意掠夺霸占的,这就反衬出了土家儿女对爱情婚姻自由的追求既异常强烈而又异常悲壮,他们敢爱敢恨,勇敢善良又柔情,英雄气儿女情交织着,演绎出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