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南锣鼓巷的地理位置
前一阵子,介绍了北京胡同的起源、来由、为什么叫作“胡同”,这都是引子。现在,言归正传,我来给你们说说南锣鼓巷的故事。
最鼎盛的时候,北京城里有七百多条胡同,它们长短不一,宽窄随意,最窄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最宽的可通车马,建有牌楼。而南锣鼓巷是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一个。
南锣鼓巷地区位于东城区的西部:东邻交道口南大街,西靠地安门外大街,北接鼓楼东大街,南是地安门东大街,全长 786米,宽8米,占地约一平方公里。
南锣鼓巷在元大都时是皇城主要南北通道。按照中国古代的营国思想,首都的道路在南北与东西方向应该各有九条干道。
南北的道路称经,东西的道路称纬,简称九经九纬。今天的交道口南大街、地安门外大街,是大都九经的遗存。鼓楼东大街,地安门东大街。是大都九纬的遗存。
南锣鼓巷地区便位于这四条经纬之间。它的南边是皇城,北边是大都路总管府、警巡院、万宁寺与中心阁。大都路总管府相当于明清两朝的顺天府,万宁寺是皇家的寺院,中心阁是大都的中心,是重要的城市标志。
它的西部是万宁桥与烟波骀荡的什刹海。西南是通惠河。万宁桥今天还在,是元代的重要建筑遗存。什刹海旧称海子,当时大运河的北端,大都的漕运码头,最繁华的地方。通惠河也还在,只是改为暗河。暗河上面的道路即今天的东不压桥胡同。
可以这么说,在元代,南锣鼓巷地区位于大都的中心区域。而现在的南锣鼓巷,经过一系列的政府规划与保护已经成为了故宫缓冲区的其中一处,另三处为北锣鼓巷、什刹海,国子监。
去南锣鼓巷倒是很方便,走平安大道、鼓楼东大街都可以,不过,建议不要开车去,实在难找到停车位,而且风花雪月之地,焉能不喝点小酒?所以还是,,,,
连载:《南锣鼓巷纪事》
南锣鼓巷纪事之一:旅途中的家(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0cxq.html
南锣鼓巷纪事之二:旅途中的家(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0cya.html
南锣鼓巷纪事之三:末代皇后婉容的故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0d72.html
南锣鼓巷纪事之四:历史故居遗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0d7i.html
南锣鼓巷纪事之五:胡同的起源----胡同与里坊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0ddx.html
南锣鼓巷纪事之六:胡同的成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0de9.html
南锣鼓巷纪事之七:北京的小巷为什么叫“胡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5o7a.html
南锣鼓巷纪事之八:过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80v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