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锣鼓巷纪事之六:胡同的“成型”

(2007-12-06 08:59:22)
标签:

旅行/见闻

南锣鼓巷纪事之六

          胡同的“成型”

                                                   点击看大图南锣鼓巷纪事之六:胡同的“成型” 

元大都时期的坊巷建设已达到很高水平,大都城内以坊为区域单位,根据生活、居住的需要,为不同阶层提供了面积不等的建房宅地,特别是统一规划了最适合北方居住的四合院建筑形制,作为全市基本的民居建筑;

 

南锣鼓巷纪事之六:胡同的“成型”

 

这个时候兴建的坊巷建筑,与宋金时期封闭式的坊巷有很大不同,在规划营造之初就去除了传统的坊墙,使历史上封闭的坊巷,成为一种开放式的坊巷道路形态:各坊巷内部由胡同相通,各坊巷之间由方格道路相连,使得城内道路纵横交错,南北相通,从而构成大都城完整的街巷道路网络;

南锣鼓巷纪事之六:胡同的“成型”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称赞大都城的街道说:街道甚直,此端可见彼端,盖其布置使此门可由街远望彼门也。”“全城规划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未可言宣

 

南锣鼓巷纪事之六:胡同的“成型”

 

明代基本上完整地沿袭了大都城的坊巷制度,各坊之内四合院式民居的建设更加规范按一定规则排列,形成了间距在 70米左右的胡同序列,每条胡同都与大街相通,全市各坊都规划有规则的方格道路相联。

 

南锣鼓巷纪事之六:胡同的“成型”

 

 

到了清代,为了建皇极而隆上仪,实行了袭周官之制,度地居民。因此,北京城以皇宫为中心,逐渐成为皇亲贵族、官宦、平民的集中居住区,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居住化的进一步完善。

 

南锣鼓巷纪事之六:胡同的“成型”

 

此时,整座北京城如同一个放大的四合院,东西南北基本对称,布局严紧,气势壮观。街道全部按经纬排列。正规的胡同,集中在皇宫附近的东西两侧,沿街道由南向北整齐地排列,其中居民多为皇亲贵族。简陋的胡同,大多在离皇宫较远的南北两个方向,其中居民多为商贾、平民、手工业者。为了便于沟通,在较大的胡同之间又有许多南北走向的小胡同。

 南锣鼓巷纪事之六:胡同的“成型”

 

到清末,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胡同的格局打破了千篇一律的形式,新形成的胡同,多数集中在城外,其中建筑参错无章,许多旧有的胡同不再整齐划一。

 

南锣鼓巷纪事之六:胡同的“成型”

 

就这样,经过长期的发展变化,最终产生了流传明清数百年之久、最具北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形态——胡同、街巷、四合院,奠定了北京坊巷胡同的基本格局。

 

 南锣鼓巷纪事之六:胡同的“成型”

 

胡同,做为皇城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和京戏、京调、京味一样,成为了北京传统地方特色的象征。

 

 

连载:《南锣鼓巷纪事》

 

南锣鼓巷纪事之一:旅途中的家(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0cxq.html

南锣鼓巷纪事之二:旅途中的家(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0cya.html

南锣鼓巷纪事之三:末代皇后婉容的故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0d72.html

南锣鼓巷纪事之四:历史故居遗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0d7i.html

南锣鼓巷纪事之五:胡同的起源----胡同与里坊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0ddx.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