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见闻 |
南锣鼓巷纪事之七
北京的小巷为什么叫“胡同”
“街巷”都“成型”了,也有了自己的名:“胡同”。为什么北京的这些小巷叫做“胡同”呢?不少专家学者对此做过考证,结论并不一致,但都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有关。
说法一:蒙古语称城镇为“浩特”。蒙古人进入中原后,建元朝,将北京作为大都,便按照自己的习惯,将中原城镇街巷也称为“浩特”,后被京城汉人读音叫成了“胡同”。
说法二:“胡同”本是蒙古语“井”的意思,其发音为“忽洞”。现在我国内蒙古地区用“井”做地名的也很多,“赛因忽洞”(好井)、“哈业忽洞”(双井)。因为凡有居民聚居处必有水源,所以“井”渐渐成为人们居住地的代称。蒙古人建立元朝后,也将此语带入中原,“忽洞”谐音变为“胡同”。
说法三:金、元时期,中原汉人将北方少数民族称为“胡人”。蒙古人建立元朝后,京城汉人仍私下叫他们“胡人”,胡同即为“胡人大同”之意。
从上面的说法来看,我倾向于第二种:因为“胡同”与水井确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胡同作为人群居住的地方,必须有水源,这是前提条件。人无水无法生存,离水源太远也难以方便地生存。北京虽有一些小河小塘,但古代民用水还是主要取诸水井。有水井的地方,才有胡同存在。所以说,“胡同”是“忽洞”的谐音,意思是指“有井的地方”。
北京的胡同名称中,带井字的有80多条,说明水井在胡同里的重要性不可小视。以井命名的胡同还有前井、后井、甘井、双井、大甜水井、大井、小井、二眼井、三眼井、金井、沙井、玉石井、琉璃井、宣家井、罗家井、井楼、井院等等。最有趣的是,北京有四条叫井儿胡同的胡同,现在为避免重覆,用谐音分别改名为警尔胡同、景尔胡同、景阳胡同与镜子胡同。
在带井字的胡同街巷里,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大的,当然要数王府井。王府井大街南起东长安街,北至中国美术馆,因街旁有王府和水井而得名。
说起王府井的变迁,还是挺有趣味的。此街元代时就有,但叫丁字街。明代永乐年间在此修筑了十王府后,称王府街,清代宣统时,因此处有一甜水井,而改称王府井。
王府井的水井在什么位置,过去说法不一。1998年对王府井进行全面改造施工时,在靠近东安门大街处发现一口水井,与清代《乾隆京城全图》中标注的井的位置完全一致。为保护这口古老的甜水井,特在井口装制了一个铜质的龙饰井盖,上面雕刻了一段文字,称此井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被湮没。
另外,有谁能告诉我:上海的小巷为什么叫作“里弄”?
连载:《南锣鼓巷纪事》
南锣鼓巷纪事之一:旅途中的家(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0cxq.html
南锣鼓巷纪事之三:末代皇后婉容的故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0d72.html
南锣鼓巷纪事之五:胡同的起源----胡同与里坊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0ddx.html
南锣鼓巷纪事之六:胡同的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