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板砚

标签:
汉代板砚汉代圆形板砚汉代长方形板砚汉代石砚杂谈 |
分类: 文房雅玩 |
近日砚友惠让了几方砚,其中包含下图这方汉代长方形板砚。砚分砚板与研石,皆为石质,研面残留墨锈、土锈,砚板长13厘米,宽4.7厘米,厚0.8厘米;研石(研钮)长宽均为3厘米,高1.4厘米。这类砚型,为砚台最初的原始形态。
这方汉代长方形板砚与天津博物馆馆藏的一方,从石质、形态上比较非常相似。下图为天津博物馆馆藏汉代板砚。
下图为笔者所藏汉代长方形板相似角度拍摄的照片。
下图为天津博物馆馆藏板砚的研石。
笔者所藏板砚的研石。
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就使用有磨盘和磨棒组成的研磨器来研磨粮食、药材和颜料等。而战国、秦汉石质的圆形板砚,就是承袭了早期研磨器原理发展而来。
战国、秦、西汉初的石质的圆形板砚,多为不规则的圆形,砚石也不太规整。至西汉中、后期则更加规整一些。
至西汉,出现板砚。西汉早期的板砚,研石(研钮)为圆柱形、方形、梯形,如下图这件。这件藏于国家博物馆的汉代板砚,还带有漆器砚盒。

至西汉中、晚期,研石(研钮)则出现了上圆下方的造型,如笔者所藏、天津博物馆馆藏也是这类。至西汉晚期及东汉,这类研石(研钮)成为主流,并在东汉发展出雕琢动物、文字等形态的研石(研钮)。
汉代的墨丸不大,如一片小药片大小。
汉代研墨的方式与现在有所不同,是将墨丸放在砚上,用研石碾碎,调成墨汁使用。
至东汉,在圆形板砚的基础上,还出现了三足石砚。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墨锭形体的增大,及制作工艺的变化,研石消失了,墨则直接在砚上研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