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馆藏珍品

标签:
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青铜方鼎人面鱼纹陶盆四羊方尊江千里 |
分类: 游记 |
大名鼎鼎的仰韶文化时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小时候学历史,很希望看到的原物,一直未能如愿,今天和女儿一同观赏学习,心情格外不同。
仰韶文化时期的"鱼纹"彩陶盆
再参观夏商时期的:
青铜爵,国博这件造型确实不错,但造型最美的爵在洛阳博物馆,同样也是夏代的。(艺术之都
后母戊青铜方鼎,曾误称“司母戊方鼎”。此青铜方鼎形制巨大,雄伟庄严,重832.84千克,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器腹部内壁铸铭“后母戊”,是商王母亲的庙号。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比想象中的大很多。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四羊方尊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实物造型的大气,工艺的细致,叹为观止。

唐代
金银平脱羽人花鸟纹青铜镜,直径36.2厘米。镜以青铜制成,呈八瓣葵花形。以镜钮为中心平脱四重八瓣莲花,周匝密布花鸟、飞蝶,靠近镜边缘处为羽人及飞凤纹,毛雕纹理。金银平脱漆工艺,其制作,是在铜镜上先做漆背,再嵌贴镂刻的金、银片。在工艺上它和螺钿有相同之处,所以在《髹饰录》中,他们都被列入“填嵌门”之中。
嵌螺钿花鸟人物纹青铜镜,直径23.9厘米。螺钿镜流行于盛唐及稍晚时期,《安禄山事迹》记载唐玄宗曾赏赐安禄山“宝钿镜一面”。肃、代两朝整饬奢侈之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曾“禁珠玉、宝钿、平脱、金泥、刺绣”,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又“诏诫薄葬,不得造假花果及金手脱、宝钿等物”。
嵌螺钿工艺流行于盛唐及稍晚时期,那时的嵌螺钿工艺镂刻精细,纹饰饱满,富丽堂皇,体现鲜明的盛唐之风格。国博所藏的几件嵌螺钿器物不是最最顶级的,还不能完全体现那个时代的工艺水平。
下面这几件藏于日本民间及皇室正仓院的唐代嵌螺钿器物,能让我们更好的一览盛唐雍容华贵之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