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馆藏珍品

(2015-07-19 10:01:16)
标签:

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青铜方鼎

人面鱼纹陶盆

四羊方尊

江千里

分类: 游记
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众多中国文物精华。作为国家博物馆,要顾及全国各地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国博的藏品大而全。由于中国的历史文化有多样性,国博无法做到方方面面的多样性展示,也只能是将各地重要的藏品汇聚于首都。如果对中国各地区域文化没有一定的了解,可能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就只能是走马观灯,看看热闹而已,看不出门道。
此次参观国博,根据自己的兴趣所向,将国博的藏品分几个类别:1、馆藏珍品,即全国各地汇集而来的,具有特色的珍品。很多都是各类历史书籍、课本中插图中所展示的。这也是女儿一直向往,希望亲眼欣赏的部分。2、殷墟妇好墓及武丁时期出土文物,这是之前参观殷墟时留下的遗憾。3、文房用具,这是笔者极为关注的部分。4、家具,也是此次参观的重点。
 

 先来关注早期的人类文化遗留物:

大名鼎鼎的仰韶文化时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小时候学历史,很希望看到的原物,一直未能如愿,今天和女儿一同观赏学习,心情格外不同。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仰韶文化时期的"鹿纹"彩陶盆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仰韶文化时期的"鱼纹"彩陶盆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再参观夏商时期的:

青铜爵,国博这件造型确实不错,但造型最美的爵在洛阳博物馆,同样也是夏代的。(艺术之都 东周-唐代的古洛阳(上)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后母戊青铜方鼎,曾误称“司母戊方鼎”。此青铜方鼎形制巨大,雄伟庄严,重832.84千克,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器腹部内壁铸铭“后母戊”,是商王母亲的庙号。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比想象中的大很多。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四羊方尊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实物造型的大气,工艺的细致,叹为观止。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相当与商代时期的三星堆古蜀国青铜面具。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西周时期
青铜罍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盠青铜方彝,高22.8厘米,口长14.3厘米,口宽10.9厘米。其造型典雅庄重,纹饰繁缛缜密,层次清晰,器通体以云雷纹为地,饰穷曲纹、夔龙纹、涡纹等。器内壁铸铭文10行107字,记述了周王册命作器者之事,文中提及西周职官中的“司徒”、“司马”、“司空”与军队编制中的“六师”、“八师”。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禹青铜鼎,高54.6厘米,器内壁铸铭文20行207字,记述噩侯驭方率南淮夷、东夷侵犯周王朝的东部、南部疆土,周厉王命西六师、殷八师前往征讨。作器者禹受武公之命,率军参战,俘获噩侯驭方。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盠青铜驹尊。在驹体颈胸之处有铭文94字,盖内有铭文11字,记述某年十三月(闰月)甲申,周王举行执驹典礼,周王亲赐盠两匹马驹,盠拜赐后,称颂周王不忘旧宗小子,给予他辉煌的荣誉。盠为颂扬周王之恩德,并祭祀其亡父而作其器,以此纪念。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战国-秦汉
十六联弧三兽纹青铜镜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武士斗兽纹青铜镜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秦兵马俑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七牛虎耳铜贮贝器,通高44cm,口径16.7cm,底径21.6cm,西汉时期滇人中的统治者贮存贝币的用具。算是早期的存钱罐。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唐代

  金银平脱羽人花鸟纹青铜镜,直径36.2厘米。镜以青铜制成,呈八瓣葵花形。以镜钮为中心平脱四重八瓣莲花,周匝密布花鸟、飞蝶,靠近镜边缘处为羽人及飞凤纹,毛雕纹理。金银平脱漆工艺,其制作,是在铜镜上先做漆背,再嵌贴镂刻的金、银片。在工艺上它和螺钿有相同之处,所以在《髹饰录》中,他们都被列入“填嵌门”之中。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嵌螺钿花鸟人物纹青铜镜,直径23.9厘米。螺钿镜流行于盛唐及稍晚时期,《安禄山事迹》记载唐玄宗曾赏赐安禄山“宝钿镜一面”。肃、代两朝整饬奢侈之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曾“禁珠玉、宝钿、平脱、金泥、刺绣”,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又“诏诫薄葬,不得造假花果及金手脱、宝钿等物”。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嵌螺钿工艺流行于盛唐及稍晚时期,那时的嵌螺钿工艺镂刻精细,纹饰饱满,富丽堂皇,体现鲜明的盛唐之风格。国博所藏的几件嵌螺钿器物不是最最顶级的,还不能完全体现那个时代的工艺水平。

  下面这几件藏于日本民间及皇室正仓院的唐代嵌螺钿器物,能让我们更好的一览盛唐雍容华贵之气象。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明代
江千里制黑漆嵌螺钿执壶。江千里(生卒年不详),久居扬州,一作浙江嘉兴人。字秋水。明末清初镶嵌漆器工艺家。王士祯《池北偶谈》和朱琰《陶说》作姜千里。善镌嵌螺钿漆器,技艺精湛。在苏州博物馆内也藏有数件江千里制黑漆嵌螺钿器物。(见 苏州博物馆馆藏书房用具(下)——文房雅玩 书房家具等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明万历孝端皇后凤冠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 <wbr>馆藏珍品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