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风险终暴露:中诚40亿信托将血本无归?
(2014-01-16 17:18:18)
标签:
影子银行风险血本无亏中诚信托工行 |
分类: 银行板块 |
【赟按:1月31日是中诚信托30亿元人民币矿产信托兑付的最后期限(如按预期收益率兑付,需要40亿元左右),此前有媒体报道,说中诚诚至金开1号项目将如期兑付,其中将会由工行承担主要责任,中诚信托承担部分责任。而路透则报道:工行称,不存在“中诚诚至金开1号项目”将由“工行承担主要责任”这种情况。此案例足以说明《影子银行全是次贷》,同时也说明即使投资那些看似很稳健的东东(如信托)也有巨大风险,更多可见《银行理财产品暗藏哪些巨大风险?》】
2014年1月31日,就是中诚30亿矿产信托的兑付大限,融资方振富能源实际控制人身陷囹圄、名下矿厂停产、核心资产短期难于变现。至今没有信托敢于打破“刚性兑付”潜规则,宁可自掏腰包,也要全额兑付投资者,而中诚一案的复杂性和庞大金额将成为“第一单”信托无法兑付的大案,打响2014中国金融危机第一枪.
此案惊动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副行长罗熹,亲自赴山西几次商谈如何善后,此案绝对不可小视.
这是因为中诚信托确实很冤枉,当初这30亿信托是工行山西分行“推荐”项目,中诚扮演的角色实为“通道”,甚至刚开始时鉴于项目本身存在的瑕疵中诚并不愿意承接,可最终仍在银行神秘内部人士力推下成行。但中诚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而工行山西分行虽然在法律上可以置身事外,但是当年的信托是工行山西分行代销的,客户会对银行失去信任.【赟注:银行常把风险往外推,银行更多的坏可见:《风险:央视曝光银行串通中介造假vs放贷黑幕》】
无论是中诚还是工行山西分行,都不愿意承担这30亿资金赔偿,中诚当年以为工行牵头,没有尽心去做尽职调查报告,以为大不了银行到最后兜底,实在不行发贷款换信托,但是如今银行钱荒,且资金成本高昂,银行不愿意为信托黑洞买单,并且从法律上讲,银行没有责任,没有义务替信托兑付账单.双方扯皮,互相推诿,离大限不到20天,没有一点缓和的迹象
中诚在项目最终到期前的最后一个分配日,中诚信托已向投资者宣告无法按照预期值兑付当期收益。现在本金也不会有了.振富集团已经破产清算完毕,净资产拍卖优先偿还第一债权人的债务,吕梁县公安局按非法集资办理此案,拍卖所得款项优先也是给那些民间投资者,也就是说这个集团只有负债,负资产.并且该集团2010年净资产为11亿,当时煤炭处于高点,近期煤炭资产大幅度缩水,加上工人私下拿走机械设备顶工资,现在其净资产预计不会高于5亿.这5亿也主要是赔偿那些当地民众,远轮不到信托.
实际这只是沧海一粟,同样性质的信托项目多如牛毛,10万亿的信托项目恐怕有一半都是涉及非法融资,民间集资,主要就是矿业和房地产.中央对此心知肚明,元旦过后就发布了《关于清理规范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通知》严禁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非法理财、高利放贷,但早就晚了,非法民间集资的高潮在2010年就开始了,现在要一刀切,最少也有数万亿资金链断裂,无数担保跑路.
元旦过后中央也发了针对信托和影子银行的107号文,对信托业打击非常大,很多信托业都在找新工作.如果中央救援了中诚30亿项目,那等于宣布107号文是废纸,107号文还没推广1个月呢,就宣布为废纸,这显然绝对不可能.可以肯定,中央绝不会救援这个信托,任其覆灭.
工行山西分行也不会救援,人家在法律上无责任,工行山西分行也不会给中诚信托发贷款让其渡过难关,因为那样首先不合银行规矩,那有靠贷款兑付信托的例子,不仅不合规矩,还绝对违法.其次贷款给中诚就等于承认自己有过失,可银行是坚称自己无过错,中诚的尽职调查报告没尽心去做才导致的危机.最后只有让投资者倒霉咯.
2014年我们将会见到无数这样的事件,信托\委托贷款\理财都会是重灾区,血本无归将比比皆是,这将会导致金融崩溃.2010年信贷泛滥时期,这种和煤炭挂钩的信托多如牛毛,如今煤炭行业景气暴跌,大批信托会血本无归.而1年期的房地产信托更多,在2014年地产景气大滑坡的情况,同样会有大批信托血本无归.(lrg阻击手lrg)
附:(据以前的媒体报道/网转)
振富集团二季度有三起诉讼案件,均因帐外民间融资所引发。实际上,也就是民间高利贷。但是吕梁市公安局将其定性为非法集资,也就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案件涉及总规模为41293万元。这涉及到中诚信托2011年2月1日成立的“2010中诚——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无法到期兑付问题。
中诚信托这一产品托管在工行,为工行山西分行销售。
此前工行曾经公开表示,这一产品的善后处理将严格遵守托管和代销的协议,工行不会为具体产品的投资风险兜底。但是山西银行业界流传的说法是,振富集团本为工行山西分行客户,山西分行没有从正常渠道为其办理贷款,而是推荐了中诚信托发产品的方式为其提供融资。因此中诚信托认为工行在其中也有责任。
...
...
一是信托公司接受了太高的融资杠杆,为净资产只有11亿(赟注:而且是在煤炭严重泡沫情况下的净资产)的振富集团提供高达30亿元的融资;
二是优先与次级资金的比率高达100:1,结构化设计的保障作用形同虚设;
三是尽职调查中对于“或有负债”问题把控的困难度以及风险控制的主动缺失,已经成为矿产信托运行过程中重要的隐性风险。
延伸阅读:
《空头大师查诺斯VS罗奇/索罗斯
中国模式21世纪行不通?银行危机迟早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