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演艺名人公众形象调查”组委会公布了调查入围的700人名单,由姜昆连任总评委。在组委会的专业人士问卷调查上,其中陈冠希、满文军等负面新闻缠身的明星也赫然在列,对此组委会解释:该案例能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
在去年该调查活动中,张艺谋和宋祖英获得年度最杰出成就荣誉。但本届入围名单引起了不小的争议,39名港台影视演员中,陈冠希排在第一个,18名内地男歌唱演员中,也能看到因吸毒被抓的满文军。
负责此活动的公关经理柯玲表示,有负面新闻的明星是可以被“调查”的,“我们的参评调查资格里很清楚地写明:特殊情况,如有违法行为、严重负面新闻的演员、导演和主持人,该案例能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也可收录调查。希望能通过客观的调查,让艺人们能意识到自我公众形象的重要性。”
看得出来,中国演艺名人公众形象调查列入负面新闻缠身的明星如陈冠希、满文军等,并非公众的意愿,而是组委会的决定。而组委会的决定是基于什么考虑呢?“案例能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让艺人们能意识到自我公众形象的重要性”。坦率地说,这样的理由未免牵强甚至滑稽。从资格上说,既然陈冠希等人是人尽皆知的问题明星,又何谈形象?垫底的资格都没有,又何必还要公众参与调查?明知道结果会是什么,还要浪费公众表情?那么是组委会刻意制造什么噱头吗?不是没有可能。在组委会看来,在艺人公众形象调查中,如果都是那些循规蹈矩、谦谦君子样的艺人,这样的调查可能难以引起公众的热情,而从有过的经验看,绯闻缠身的明星,总是能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公众的猎奇心理作祟。所以,让绯闻明星列入其中,就是要制造话题,引发媒体关切,引发公众热议,如此,就能让艺人形象调查的工作与成果斐然。
于是乎,组委会就在考量给列入绯闻明星参与形象调查时,特别在资格与条款中注明了相关理由:教育与警示。教育谁?警示谁?组委会也没有说清楚,如果是教育艺人自己,需要在满意度上做文章吗?如果是警示公众,需要拿问题明星来炒作吗?事实上,拒绝问题明星入围形象调查,才是最好的教育与警示,因为他们已经丧失了“形象”,公众会理解,艺人也会反思。
而现在,如果从娱乐的角度来看待这样的艺人调查,怕真有叛逆心的公众给问题明星一个“满意分”,如此,组委会还拿这样的结果去教育谁警示谁?但愿问题艺人就是问题艺人,他们在公众眼里就是没有形象可言。
女生为何能留宿男友宿舍近1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