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山寨版“示爱”雷人只剩煽情

(2008-12-24 09:34:57)
标签:

杂谈

教育

情感

分类: 未艾娱乐

    看到这样一条消息:21日晚,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第六届“社区之星”闭幕颁奖典礼上有这样一幕——

    一个男生快步走上音乐厅的舞台,注视着台下数秒,突然大喊:“我爱食堂里永远一个味的盖浇饭……”一大片观众顿时爆笑地前仰后合,众多80后、90后大学生跺脚大声叫好。

在这个叫“大声喊出你的爱”互动环节上,3000名本科生、研究生一一走上舞台,面对或陌生或熟悉的同学、老师,用“最高分贝”喊出了“爱的对象”:家、父母、恋人、亲人、祖国,甚至还有“永远一个味道的盖浇饭”。不少大学生在大喊之后流下了热泪,场面“很雷很感人”。

    据说此次活动反响热烈,“爱”也多多,值得大搞特搞。但回头看,我倒觉得其娱乐趣味性远远大于其实际意义,我不知道,这样的喊爱是否就真的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表白。或者说,如此喊出来,就是爱家、爱父母、爱恋人、爱祖国了吗?虽然我们需要一些形式,但它能决定内容吗?

    主办此活动的校方的理由是,“郁闷”一直占据校园的角角落落,这反映出很多大学生生活在一种感觉有隔膜的氛围之中,这会逐渐引发他们的焦躁情绪,即心理学上所说的“无归属感的茫然”,而“疗治”的一个妙方就是“大声喊出爱”,包括心中的自爱,友爱,情爱,祖国之爱,社会之爱和生活之爱,等等,都可以。“爱”是互动的,她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人能找到一个情感归属,远离孤独。不过,我还是怀疑这样的形式主义是否真能疗救那些大学生的消极情绪与不良心态。

    哈佛大学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泰勒·本沙哈尔在课堂上并未大讲特讲怎么成功,而是深入浅出地教学生如何“寻找生活给你的爱”,并大声去表达,结果这门“爱的课程”成了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

    没错,爱的课程是有它的独特性,但简单喊出来未必是泰勒的初衷,那与唱几嗓子有何区别?如果忽略“寻找生活给你的爱”,也无疑是治标不治本的穷吆喝。所谓寻找源爱,不就是感恩吗?感恩,这个在大学校园最缺失的东西,曾经引发网民大讨论。但有多少大学生真正能领会贯通,仍旧是个问号。

    真正的“示爱”,应该是体现在行动中的,我们每天说爱妈妈,你去看过她头上的白发吗?你爱祖国,你在哪一件事情上能体现出你的口号是名至实归?而那些默默奉献着的人们,未必需要喊在嘴上才有所为,他们在内心里带着最真的感恩,因为他们心中也有大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