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杂谈趣味流行词汇疑似未艾 |
分类: 未艾娱乐 |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很多年度流行词都被赋予文化内涵,而成为历史、人物、事件的见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流行词都有其特殊的生命与意义。
在那些流行词汇当中,有的可能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很快消亡,有的却在经历无数风雨之后,仍旧彰显非凡魅力,像“疑似”一词就有其特殊性,它的生命力之顽强还真是耐人寻味。
非典爆发的2003年,可谓全球最关注的重大事件,“非典”无疑是那一年最热的流行词,而仅随其后的一个词当属“疑似”,比如疑似非典,在无法确认是否是非典病人的时候,“疑似”就奇迹般地化解了一些人的恐慌心理,在没有断定死神逼近的一刻,生存的希望并未消失,“疑似”给了求生的人无限的想像空间——也许根本就是感冒,而非病毒感染,不过是怀疑像非典罢了。
如果说当初的白醋、板兰根之类的脱销药物一度预防过非典的病症,那么,疑似无疑是一个无形的心理医生,给处于被隔离中的所谓病人以心理上的安抚,其意义远远大于一般的流行词汇,因为它已经具有了拯救病人面临死亡心理时的意志消弭状态。
再后来,“疑似”一词被广泛套用于很多被怀疑类似的人与事物,诸如“疑似情人”“疑似小偷”“疑似UFO”等等。就在大众疑似要忘记“疑似”一词的时候,2007年发生了“华南虎真假照”事件,“疑似”一词再度变热:“疑似”华南虎!之后跟着“疑似”野人脚印等等。
而进入2008年,“疑似”一夜间铺天盖地地流行起来,就因为陈冠西与无数女明星的“艳照”波及互联网,几乎所有的照片都被“疑似”,没有谁能完全肯定照片的真伪,甚至连陈冠西从美国发回来的道歉声明,是否是真的陈冠西所为都不得而知,故也被“疑似”陈冠西的男子冒充介入,以进一步混淆视听。
可以说,“疑似”在娱乐圈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比如明星走光了可以用“疑似走光”来解释明星的不雅之态,明星偷情了可以用“疑似有染”来作为减轻负面影响的托词,歌手的新歌诞生跟其他歌曲很像也会被“疑似抄袭”,男女演员在哪部片子里的激情戏乍一看也不能不“疑似真做”。
值得玩味的是,“疑似”一词不仅仅是在突发事件中,可以起欲盖弥彰的作用,让很多人逍遥法外,无迹可寻,在其他事件中也起着非准确认定而可以缓解缓冲延缓被揭穿真相的作用。在很多真相无力被澄清的时候,在很多忌讳无法披露的时候,在很多证据无法被搜罗到的时候,在很多难言之隐无从说起的时候……“疑似”都成为一个挡箭牌,甚至一块神奇的遮羞布。当然,也可能避免了很多的误解与栽赃,“疑似”就具有了两面性,成为一个中性词。
可以说,“疑似”是介于人们对事物保持的肯定与否定之间的一种有限判断,所形成的一种慎重的心理活动,这样的心理活动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向与处理问题的方式,人们宁可不断然下结论,也不排除对事态的质疑。
“疑似”的流行,也因此有了长足的心理动因,其生命力之旺盛,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它都是其他词汇所无可比拟也无可企及的。
前一篇:新年钟声响过,2008真好
后一篇:解密中国潜艇为何再度逼近美国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