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杂谈网络语言学生作文未艾 |
分类: 未艾娱乐 |
“我们在尊重和了解孩子自由个性及叛逆心态的同时,还是应该加强引导,促使他们使用规范汉字。”大赛评委之一、《创新作文》杂志主编赫学颖说,取消这些作文的竞赛资格正是为了引导孩子好好学语文。
“必须教孩子使用规范的汉语。”曾上过央视《百家讲坛》的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达武说,这些网络语言,学生私下交流可以用,但是在学校课堂、作文比赛、语文考试中要坚决抵制,因为这些不规范的字最直接的坏处就是看不懂或引起歧义,给沟通带来麻烦。
看罢消息,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我们实际上在以传统的语言观念,扼杀另一种正在生长并很具张力的语言形态。有人叫它“火星文”,多与90后有关。关于“火星文”的讨论已经很多了,传统派以自己的权利对它进行屠杀,而新生代们仍然执著地坚守着自己的“话语权”。而此次大赛中出现的新生代作文,还是没有逃过评委的追剿。看似传统派是赢家,但未必新生代语言就不会笑到最后,它与无法抗拒的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紧密相连,这个其实只是时间问题。
我想说的是,既然参赛作文强调“新鲜表达”,为何不给“火星文”一次表达的机会?如果在参赛规则中没有硬性规定禁止用网络语言,那么,评委退回200个学生作文,是不合理的。也许评委在发现自己看不懂这些作文的时候,才知道“火星文”的厉害,干脆一一捕杀,免得置自己于阅读评点时难堪。
对学生作文“滥用网络语言”,从评委的角度是不合适宜,但对学生未必公平。如果仅仅是出于评委“看不懂”,那就应该请懂“火星文”的学生做评委,专门负责对他们亲近的“火星文”进行评点,甚至给这样的作文相应的获奖名额。不过,这样的提议估计会被“八股”评委当成疯话。
语言其实也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只是,我们那些搞语言文字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已经无力应对新生代们的思维挑战,死守着自己的研究权威与饭碗,以吓人的“传统语言”的保护来抵制新鲜语言的传播。当然,有人说了,这样的语言在网络上运用,私下里沟通还是可以的,但网络也好私下也罢,它不也是构成“公众”语言环境的一部分?如果一棍子将其打死,是不是传统语言对新生代语言的粗暴践踏?
再说了,学生作文其实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赏析,就算“火星文”满天飞,又关“八股”教授多少事呢?他们的作文为何一定要你看得懂呢?你喜欢看你以为权威的文字语言的表达方式,学生喜欢看学生自己的文字,这不是很好吗?“坚决抵制”其实是一种对新生代语言的恐惧感造成的心理反弹,是不是评委感到了束手无策,感到了自己的落伍与自卑?
在那么多90后热衷于以他们自己的语言形态作为表达方式的现实下,我们的“八股”评委的资格其实也是不具备的,我感觉那些被退赛的学生正在用他们的“火星文”嘲笑既专横又无知的评委呢,只是,可怜的评委并不懂那些学生说了些什么,就像不懂他们的新生代语言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