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家明星是技术活,关道德多少事

(2007-09-28 10:27:44)
标签:

时事评论

杂谈

时事

评论

作协

脑子

未艾

分类: 未艾娱乐
负“小偷”名义在王蒙先生力荐下入中国作协的郭敬明,成了个人道德与作协关系的交锋点。
我不是中国作协会员,充其量也就一地方协会会员,所以作为旁观者看问题相对要客观一些吧。以我的理解,中国作协一直以来都是很牛的,这个与其在中国的特殊体制不无关系。不管谁以前写了什么作品,不管后来什么作品也没有写,只要他进了那个门槛,走到哪里他都似乎是法定要让人尊重的。
中国作协对于作协会员给予的终身制,在我看来其实是变相的官僚与腐败,很多人进去了就不出来,想进去的去不了,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作家。在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隐患与青黄不接的后果后,中国作协才想招安一批80后新人。没想到韩寒有点不识“抬举”,就是不进中国作协。我是很少肯定韩寒的,但这次,他还真像个文人,不再是泡沫。当然,我的批评与恭维对韩寒不起任何作用。
而郭敬明,也是因有王蒙先生引荐,就顺利进了作协。所谓人各有志,这里不能拿郭敬明的“软骨头”与韩寒的“傲骨”相比较。有意思的是,郭敬明惹来的麻烦实在不小,这个也许连王蒙先生当初都没想到,而郭敬明一定是想到了的,但他没有跟王蒙先生把自己的担忧顾虑全说出来,那就是他那一直被人纠住不放的“小偷”的辫子。郭敬明不说,想也有他的理由。什么理由,不便妄猜。
有人说,陆天明应该在“小偷”拒不认错时退出中国作协,我的理解,其实是作家把中国作协太看高了,好像有“小偷”的地方,人人都得捂住口袋,然后躲开的好。这是一种机械思维,想陆天明未必就一定要计较“小偷”的过去。再说了,“小偷”也是人,嘴上不认错,心里是已经认错了的,大人不计“小偷”过,陆天明没有必要退出中国作协。作此建议者,纯粹是不尊重陆天明的想法,让他为难了。
在我看来,中国作协再怎么牛,其寿命也不一定多么的长久,我在一篇文章里说过,中国作协解散的步伐在加快,我的预测,10年内解散,铁凝是最后一任中国作协主席。为什么?市场可以左右作协,至少是影响作协。一个人把文字当信仰也好当生活也罢,与进作协或者不进作协没有必然的联系,他最终还是要靠作品与市场的对接关系,来决定个人的影响力与声誉度。韩寒现在很自信,等他不自信的时候,他可能要求助中国作协这根救命稻草。这是后话了。
再回头说郭敬明,他也未必是一定想加入中国作协的,可能是王蒙先生的好意,让郭敬明觉得“盛情难却”。只是,“小偷”这一历史遗留问题难以回避,总是一个存在的让人不安的话题,随时都有可能引发关于作家与良知与道德什么的批判与争吵。其实,在市场经济面前,作家写书与道德还有多少关系需要我们来论证,实在是没有必要,那样只能是浪费时间。争论的批判的人在那里唾沫横飞,而作家在那里边数钱边偷着乐。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作协其实早就有了一种无力感,它能“控制”作家的进出,但难以控制市场。而市场永远大于市长,永远大于作协。
就如我们今天的娱乐圈,它已经是一个大染缸,但那些明星再怎么道德缺失,也不会影响他们的好听的歌流行,好看的电影上座。这个就是市场的力量,市场不在乎你的道德高低,道德跟纯粹的演艺是两码事。一个作家,他即便以前杀过人,现在有了好的小说,人家还是要看,不会因为他杀过人,就不看他的小说了,况郭敬明不过做了一回“小偷”,还没有到杀人的地步。
过于看重中国作协的神圣,是作家们的自恋,谁进去谁出来本来无关紧要,紧要的是,作家还有多少小说可以在市场上形成力量,让人只知道他的小说而不知道他是什么中国作协会员。
说白了,作家也好明星也罢,干的其实是技术活,关道德多少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