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牛郎织女”故事会致学生早恋是臆断

(2007-09-01 07:16:02)
标签:

时事评论

时评

杂谈

删除

民间

爱情

故事

愚蠢

未艾

分类: 未艾娱乐
自《央视国际》的消息称,在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落选新学期小学语文教材,原因是担心孩子早恋。
 
日前,重庆渝中区各小学进入新课标改革后,从今秋开始一至六年级语文都开始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而六年级是第一次使用。
 

十一册新语文增加了《草虫的村落》、《怀念母亲》、《中华少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伯牙绝弦》7篇新课文,在保持课时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相应的也删去了不少老教材的课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牛郎织女》被删除。

 

看罢消息,在对渝中区的课改用心之良苦表示“同情”之时,不禁对他们的判断感到惋惜与遗憾。

 

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梁祝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而牛郎织女被誉为四大传说之首。可以说,在中国几乎没有多少孩子不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在夏夜的大树下,躺在凉床上,看着浩瀚星河中那两颗神秘的星星,听着长辈讲述一个遥远而仿佛发生在身边的动人故事:牛郎的老实忠厚,织女的勤勉痴情,天地人间的爱情……这样美好的故事伴随无数的孩子长大。

 

但现在,渝中的孩子可能无法从课本上看到这么著名的民间故事了。因为坐在书斋里编教材的人,担心他们学牛郎织女“早恋”。

 

我就弄不明白,删除故事的人是不是有过这样的因为故事的影响而早恋过,是不是以自己的感受想当然地以为学生也会效仿牛郎织女“你耕田来我织布”。其实,在孩子眼里,他们对于发生在天地间动人的爱情故事未必有多么的神往,反倒是故事本身的神秘传奇让孩子们感到好奇,才让这样的故事代代相传。而删除故事的人,实际上是以成年人的心态度孩子之腹,未免杞人忧天了。

 

再说了,真要早恋的孩子,多是受身边环境的影响,包括大哥大姐的故事,网络游戏故事,影视作品故事的影响,才催生了他们的早恋。而如今要把“牛郎织女”也列为孩子可能早恋的诱因,实在是小看了早恋的孩子的智商。也就是说,是删除教材的人,误读了美好的爱情故事,也误解了绝大多数充满童真的孩子内心世界。

 

编写教材的人应该还原故事,让孩子们对牛郎织女所处的环境与生活状态,有很好的了解,让他们的童心里多一些理想而朴素的大爱,而不是把井绳当毒蛇,对一个民间传奇故事也患上恐惧症而加以排斥,这是一种可笑的愚蠢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