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时评杂谈删除民间爱情故事愚蠢未艾 |
分类: 未艾娱乐 |
十一册新语文增加了《草虫的村落》、《怀念母亲》、《中华少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伯牙绝弦》7篇新课文,在保持课时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相应的也删去了不少老教材的课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牛郎织女》被删除。
看罢消息,在对渝中区的课改用心之良苦表示“同情”之时,不禁对他们的判断感到惋惜与遗憾。
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梁祝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而牛郎织女被誉为四大传说之首。可以说,在中国几乎没有多少孩子不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在夏夜的大树下,躺在凉床上,看着浩瀚星河中那两颗神秘的星星,听着长辈讲述一个遥远而仿佛发生在身边的动人故事:牛郎的老实忠厚,织女的勤勉痴情,天地人间的爱情……这样美好的故事伴随无数的孩子长大。
但现在,渝中的孩子可能无法从课本上看到这么著名的民间故事了。因为坐在书斋里编教材的人,担心他们学牛郎织女“早恋”。
我就弄不明白,删除故事的人是不是有过这样的因为故事的影响而早恋过,是不是以自己的感受想当然地以为学生也会效仿牛郎织女“你耕田来我织布”。其实,在孩子眼里,他们对于发生在天地间动人的爱情故事未必有多么的神往,反倒是故事本身的神秘传奇让孩子们感到好奇,才让这样的故事代代相传。而删除故事的人,实际上是以成年人的心态度孩子之腹,未免杞人忧天了。
再说了,真要早恋的孩子,多是受身边环境的影响,包括大哥大姐的故事,网络游戏故事,影视作品故事的影响,才催生了他们的早恋。而如今要把“牛郎织女”也列为孩子可能早恋的诱因,实在是小看了早恋的孩子的智商。也就是说,是删除教材的人,误读了美好的爱情故事,也误解了绝大多数充满童真的孩子内心世界。
编写教材的人应该还原故事,让孩子们对牛郎织女所处的环境与生活状态,有很好的了解,让他们的童心里多一些理想而朴素的大爱,而不是把井绳当毒蛇,对一个民间传奇故事也患上恐惧症而加以排斥,这是一种可笑的愚蠢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