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
究: -
问
题: -
研究者:哈佛大学教授Roland Fryer
-
结
论:
在华盛顿特区Burroughs 学习中心,参加实验的学生正在讨论奖金券。(来源:《纽约时报》)
“考80分,我给你80块钱;考100分,就给你100块钱。”
“收拾好自己的房间,给你20块钱。”
“考过钢琴九级,我们就给你买iphone。”
……
其实,不仅有中国家长这样做,我知道美国家长也有采取这种策略的。但是,给钱是否真的能刺激孩子们的学习行动?
哈佛大学的经济学者Roland Fryer教授,曾花大钱做了一个实验,叫作“给钱是答案吗?”(Is Cash The Answer?)。在2006、2007学年,他组织了一个科研团队,集资630万美元,用这笔巨资作为奖金,奖励给1.8万名中小学生,就为了证明一个题目:钱是否可以买来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好成绩?
实验在美国四个大城市的中小学中开展,包括芝加哥、达拉斯、华盛顿特区和纽约市。大多数参与的孩子都是平时缺少学习动力的学生,考察指标主要是阅读表现和阅读成绩。每个城市的方法大不相同。
在达拉斯
1780个二年级学生参加。规则是:每个学生每读完一本书,成功完成这本书的阅读机考小测,就可以获得2美元。
在芝加哥
20所学校4396名学生参加,评价标准是平时的学习成绩:小测、单元考核,还有作业。每次学生得了A,可以得到50美元;得了B, 得到35美元;C是20美元。每个学生都建了银行卡,奖金直接打到银行卡里,上了大学这些钱才可以启用。
在华盛顿特区
有3495个学生参加这次调研,他们是六、七、八三个年级的孩子,获得奖励的是天天来上学的出席率和提高阅读能力的行为。学生每两周可以获得高达100美元。
在纽约市
有8320个学生参加,分别是四年级、七年级学生,研究的变量是他们的阅读考试成绩:高考分获高奖金。如每次考试成绩好(即得分在87—100分之间),四年级学生可以得到25美元,七年级学生可以得到50美元。
奖励政策分别执行了一年。结果如何呢?
请读者到此,先不要急于往下阅读。根据你对中小学生的了解,你认为来自四个城市的学生们的阅读考试成绩会因为有了奖金的激励,有所提高吗?
当有了自己的答案后,请看下面的表格。它简单总结了研究情况,最后一行箭头直观反映了学生们的表现。
总结一下这次研究的发现:
-
达拉斯二年级的学生:读书更多了,英语阅读考试比没有给奖金的学生有了大幅度提高。
-
芝加哥组的结果喜忧参半:上学出席率有提高,作业完成率和阅读表现有些提高,但考试成绩没有特别的变化。
-
华盛顿学区的学生:出席率和阅读习惯都有了些提高,考试成绩也有些提高。
-
纽约,结果最糟:150万美元付给了8千多个孩子,但他们最后的考试成绩比没拿奖金的对照组还低!150万美元打水漂了!
这个“巨资实验”的结论是:孩子是自己学习的主人!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么、做不到什么,由此他们操控自己的学习参与度!
2010年4月19日出版的《纽约时报》封面故事:
为了孩子学习更好,学校应该”贿赂“学生吗?
文章报道了Roland Fryer教授进行实验的过程与实验结果。
为了让大家清楚解读这个研究结果,我再提炼一下Roland Fryer团队在四个城市中所分别采用的四种考察方法:
-
在达拉斯,学生读书、参加阅读理解测试,就能拿奖金;
-
在芝加哥,考察的是平时学习成绩,包括作业和小测试;
-
在华盛顿特区,天天来上学,认真阅读和做作业,就能拿奖金;
-
在纽约,只看考试成绩。
这四种方法中,平时学习不好的学生很快可以看出什么是他们可控的行为,什么不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他们可以拿起书去读;可以迈开腿天天走进教室;无论对错,他们可以拿起笔写作业。什么是他们不可控的呢?考试成绩。
所以,在达拉斯,学生们积极读书,无意中提高了标准考试成绩;相似的,华盛顿特区考察学生的出席率和阅读能力,也有提高。而一涉及考试,不论小考、大考,效果就不尽人意了,比如芝加哥的学生成绩平平;最悲惨的是纽约的学生们:他们被紧紧地束缚在考试这唯一的荣辱柱上,对于他们来讲这个实验只关心结果,不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和过程。
参加实验的纽约学生被访谈时,谈到自己当然愿意努力多挣钱,但是考试题不会做,不知如何补救,没办法,就放弃吧!这些学生不知道自己的知识漏洞是什么,也不知如何补漏洞,考试必然是添堵。只奖励考试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学习积极性,反而降低了学习动力,自然学习成绩会降而不升!
所以,这个“遍地撒金”的研究沉重地向我们宣告:物质奖励在一些情况下产生刺激力,成为一些孩子的学习动力,但它绝不是万能的发动机!
一个孩子感到可以努力做到的时候,钱会有作用,他们会去努力、争取;而当他们感到力不能及的情况下,钱再多,只能是事倍功半。
没钱办不了事。但是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孩子的学习动力不是划等号的,和成绩优秀更不是相等的。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努力,不想让家长高兴或和老师过不去,重要的是他的自我学习习惯和动力出了问题。缺乏自信心和学习没有动力是划等号的!
作为家长,我们对孩子真正的帮助,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我们要关心的问题,不是花钱买高分,而是关心:他知道如何学习吗?如果学习遇到障碍,他知道如何寻找资源来弥补漏洞吗?
21世纪,知识淘汰率高,工作调换频率高,每个人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才能不被淘汰。作为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一次考试结果,要更多跟孩子讨论今天学了什么,有什么可以和爸爸妈妈交流一下,尽可能为他们多提供一次交流自己学习收获的机会。总之,制造机会让孩子晒晒所学,如果他能够讲清楚所学,才是学会了!
本文由刘京秋原创,授权“向日葵国际教育”独家发布。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公号转载,请发邮件至nc-jtjy@xhd.cn获取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