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徐霖顾璘快园武定桥绣襦记 |
分类: 原创 |
南京多园林,但兴亡存废,大多荡然无存,如芥子园、澹园、石巢园等,早已踪迹皆无。快园,据说就在南京武定桥东,规模甚大,冠绝一时,其主人则是一位唤作徐霖的奇特人物。为何说徐霖是奇特人物?他有何种奇异之处?一介布衣毫无功名却为何得到正德皇帝青睐?在南京源远流长的书香一脉中,如何看待
标签:
林贤治韩少功革命托马斯潘恩阿伦特 |
分类: 原创 |
如今的语境,谈论革命这一复杂而又危险的话题,实在是出力而不讨好。革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更是一个人言人殊的话题。说到革命,我们会想到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会想到法国大革命,会想到十月革命,会想到自由引导人民的著名油画,当然还有血流成河、还有断头台,更有不伦不类沐猴而冠的所谓革命的作秀桥段扭捏作态。但还是有不甘平庸的思想者愿意就这一话题倾注自己的心力,发出自己的声音,为这样的已经喧嚣烦躁的时代提供自己的一种思
标签:
翁氏日记张荫桓公使开缺 |
分类: 转载 |
翁同龢记载的沙尘暴
许多人的日记都记录气象,但大略只写“晴”、“雨”,而翁同龢则记得甚为详细。从连绵半个世纪的日记中,我发现时下饱得恶名的沙尘暴,其实早已有之。比如同治九年和光绪四年,翁氏就分别记录了八次;光绪十年,翁氏记录了十一次。试以光绪十四年(1888年)为例,翁同龢描述说:
二月十八日大风,黄沙涨天,入春第一风天也。二月二十六日晨晴,午黄气涨天,落沙,薄暮大风始至,势极猛也。二月二十七日午后风又起,扬尘。四月初六日午后大风狂吼,飞尘蔽天,自清明至今盖无日不如是。五月二十五日薄暮大风从东来,黄埃蔽天……
翁氏的记载用农历,换算成阳历,为3月30日至7月4日,沙尘暴的袭击包含了春季和初夏,比我们今天的感受,似乎更为厉害
标签:
屠格涅夫黄裳丰子恺译本耿济之 |
分类: 原创 |
现在回想起来,当年在一中原小镇上读书时,特别钟爱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之所以喜欢《猎人笔记》,并不是因为他对俄国地主凶残可恨罄竹难书的深刻揭露,并不是他对俄国农奴制的深恶痛绝无情鞭挞,而是他笔下猎人形象的洒脱飘逸行踪不定,他们行猎在山林草原间的刺激浪漫,他们浪迹天涯的无拘无束独来独往,而屠格涅夫简直是天才般的对俄罗斯风土出神入化般的描画更是令人拍案叫绝,无限神往。
我当时看到的《猎人笔记》是人文社推出的丰子恺在1954年根据俄文翻译的,在1979年重新出版的。丰子恺的女儿丰一吟有一“译本序”,居于卷首,其中有一段托尔斯泰和高尔基的话深深打动了我。托尔斯泰说屠格涅夫的风景描写,是他的拿手本
标签:
文人诗人学校图书馆俱乐部狄更斯 |
分类: 原创 |
踏上英国的土地前,脑海中浮现出繁乱复杂的种种画面,但最大的愿望并不是去看什么瑰丽古朴的城堡,清澈见底鱼儿畅游的泰晤士河,还有名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的各种博物馆、艺术馆,而是想看到曾经读过他们的作品的诸多写作者的故居、墓园,在众多乡镇的街巷上漫步闲走,体悟英国乡村的魅力,听听“伦敦叫卖声”的顿挫抑扬。这样的想法,也许有点不合时宜,但自从看过一部《寻墓者说》之后,这样的念头一直萦绕难舍。但是到了英国这样多少次默念过的国度,会有这样的机会和幸运吗?莎士比亚?伍尔夫?笛福?哈代?司各特?简奥斯汀?勃朗特三姐妹?奥威尔?当然,还有查尔斯狄更斯。
标签:
时年链接生命之源每个我想杂谈 |
分类: 转载 |
特约撰稿/安琪
标签:
长城张家口大境门高维岳龚自珍杂谈 |
分类: 转载 |
北京西北,万里长城蜿蜒依附的褐红色山体在一隅河山被一条河流撕开了一个口子,跨越河流,河套里修起了一座关城,建起了一座城门。这个被河流撕开大山的口子就是张家口,口上建起关城的城门就是大境门。
恕我寡陋,攀登
标签:
明夷待纪变罗馆清平倭通小记 |
分类: 转载 |
标签:
欧洲吴丹红公安大学阿姆斯特丹机场杂谈 |
分类: 转载 |
标签:
崔永元深圳柴静张绍刚谢天谢地你来啦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