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14-01-24 15:47)
标签:

杂谈

作为个人,我是否能做到足够坚强而可以独立于他人?我能否持之以恒地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和需要?我是否能够主动认同并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清楚地区分我的情感与他人的情感?我是否能够做到足够独立自主,因而不会因为他人的抑郁而气馁,不会因为他人的恐惧而害怕,也不会因为他人对我的依赖而感觉会有灭顶之灾?我的内在自我是否足够坚强,从而不会被他人的愤怒所摧毁,不会被他人的依赖所控制,不会被他人的爱恋所束缚,而能自觉体验个人独立于他人存在,具有属于自己的情感和权利? 只有我能够自由自觉地感受个人独立自主的力量之时,我才会发现自己有能力更深刻地理解和接纳他人,因为这时我已经不再担心会失去自我。---  罗杰斯《个人形成论》

标签:

杂谈

越是接纳和欣赏当事人,就越有可能创造一种他可以利用的关系。接纳就是一种对当事人的热情关注,无条件地认为他是一个具有自我价值的人——无论他的状态、他的行为或者他的感受是什么样子。这意味着对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尊重和欣赏,意味着愿意看到他用自己的方式拥有自己的感受。意味着此刻对他的态度的接纳和尊重,无论他的态度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无论他过去所持的态度同别人是多么的抵触。这种对当事人经验变化的方方面面的接纳态度,会形成一种人际关系,使得他感到温暖和安全;而作为当事人,受到他人喜爱和珍视的这种安全感在助益性关系中是一个积极重要的因素。——摘自 罗杰斯 《个人形成论》

 

(2013-01-30 09:34)
标签:

杂谈

修行

佛学

分类: 随笔感悟

    晚上跟女儿散步,小径上依然布满了冰雪,只一条细长的小路清扫干净。女儿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一会女儿说我一直闭着眼睛走的,我觉得很是惊奇,一点感觉不到她是闭着眼睛走的,速度正常稳定没有丝毫犹豫和慢的迹象,人也走得正中。我甚是好奇,也试着闭上眼睛,却只几步就开始犹豫,速度慢下来,继而睁开眼睛,试验了几次,都是几步就睁开眼睛或者睁开眼睛确认下周围是否安全然后再继续,如此往复,怎么也无法像女儿一样坦然信任的步行。

   

    女儿更是笃定地在前面快速的行走,匀速而稳定。我只能睁开眼睛快步追上去。女儿在一个转角的地方脚下碰到路垭停下来。然后女儿说:你是不是走的时候总是想象前面的情景?我说:是啊,我不知道前面是什么,不确定就不敢走了。我突然感觉到我是那么地喜欢掌控,无法掌控就会焦虑不安。女儿继而说:我只感受脚下。旁边有雪,踩到就知道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只感受脚下!全然地信任当下,走在当下!

 

   我闭上眼睛,开始只感受脚下,却发现十分难实行,心中的不安不时地跳出来,原来这颗

标签:

情感

分类: 读书笔记
我们许多人是很孤单的,孤单是个大问题,我们都非常孤单。举例来说:如果我给你看一只笔,然后问你:“你能看见我所看见的笔吗?”你会回答:“是的,我能看见这支笔。”但是深究下去,事实却并非如此。你永远看不见我所看见的那支笔;除非证悟,否则你的确永远也看不见我所看见的笔!这代表你的所见所感仅是你自己的经验。我们基本上无法分享任何事!
 
 
 
    节选自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人间是剧场》
标签:

博客七周年

我的博客今天643天了,我领取了徽章.  

  • 2006.11.02,我在新浪博客安家。
  • 2006.12.14,我写下了第一篇博文:《原创:散片》。
  • 2006.11.02,我上传了第一张图片到相册
(2012-12-13 16:16)
标签:

情感

分类: 零零碎碎
    掉落人间的天使,她每天想的事情就是怎么在人间生活下去,而不是离开这个人间。她每天需要跟不时出现的割腕冲动抗争,只是为了告诉自己坚持留下人间,等待年华老去,等待自然离开的那一天。
 
    有时她会忘记自己原是一个天使,在这个世间声色犬马的抓狂奔波,被这个世间淘染着色,然后她哭了,她不知道是做好一个天使比较容易,还是做好一个女儿,或者妻子,更或者妈妈,或者一个员工,或者一个朋友比较容易。
 
    没有人知道她内心深处流淌的泪水和深深的孤独,没有人可以进入她内心的领地,抚摸一颗柔软如水的绵软,那么纯粹,那么唯一,没有一丝的沾染。
 
     天使毕竟是天使,她有神奇的能力,让自己快乐。只是北方的冬
(2012-12-13 15:09)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荣格说……作者:洗心岛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温柔地对待你的疾病作者:武志红

 

前不久在北京和一位医生朋友聊天,他讲了很多不良医生的做法。

 

标签:

转载

    我觉得一旦真爱,失败后就不可能再爱了。我就是这样,像失去了人生,万分苦恼。希望大家指引我以后的路怎么。
                  ——百度网友

    所有的爱都是不可能的。
      &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2012-05-01 16:57:55
当我遇到她的时候,她二十岁。那时我们在坐落于越南高地上的彻悟寺院里。我二十四岁,是一个充满了创造活力的艺术家和诗人。当时正是越法战争期间,很多人处于垂死的边缘。当时我的一位师兄Thay Tam Thuong刚刚遇难。当我踏着台阶回寺院的时候,我看到一位比丘尼独自站在那儿,凝望着附近的山峰。看到她那样静静地站在那儿,我感到仿佛有一股清凉的风拂过我的面颊。以前我也见过很多比丘尼,但却从未有过这种感觉。

请你也想想自己的初恋。慢慢地想,回忆一下它是怎样发生的?在哪里发生的?是什么因缘把你带到了那一刻。唤起那段经历,带着慈悲和智慧深入地审视它,你会发现有很多那时你并没有注意到的东西。禅宗里有个公案叫做“如何是你父母未生之前你的本来面目?”这个公案的目的是诱请你去探索真我,即本来面目。

深入地审视你的初恋,努力发现它的真实面目,当你这样做时,你将发现你的初恋并不是真正的第一次,你出生时的样子也并不是你的本来面目。如果你深入地观察,你会看到你真实的本来面目和你真正的初恋。你的初恋依然还在,一直在这里,继续塑造着你的生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