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博文
#雕刻时光的分享# 《悭吝人》,首都剧场。2016年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演,第一场就看了以色列哈比玛国家剧院的演出。
《悭吝人》是法国著名喜剧作家莫里哀的经典作品,故事讲述了主人公阿巴贡,是一个典型的守财奴,特别的吝啬,他爱财如命,对自己的家人、仆人特别苛刻,甚至对于自己都非常狠。他的儿女各自有了钟情的对象,但是他为了自己的利益,要把女儿嫁给有钱的老爷,又执意让儿子去娶有钱的寡妇,他自己则看上了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而这个姑娘也正好是他儿子两情相悦的对象。在一番有趣又痛苦的挣扎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而他曾经失去的宝贝钱匣子也回到了手上。整个故事其实是很简单的,多数时候看着看着都知道这样的喜剧必然是皆大欢喜。
该演出是非英文演出,基本上靠的就是表演和字幕,应该说是非常出彩的。其实整个戏的肢体表达特别好,华丽丽的活跃,充满了快乐的幸福感,就算是主人公这样有时让人牙痒痒的吝啬者,可是舞台之上也多了几分活泼的情趣。语言没有成为障碍,并且因为语调
#电光幻影# 《末日迷踪》,一为着尼古拉斯·凯奇的那张脸,我还是选择了看这部口碑平平的影片。可以理解各种差评中的失望,剧情相对铺垫简单直白,感情线的意义不大,立意和观念在传统意义上根本无法显现,结尾处特别有一种未完待续的感觉。但是,真的是但是,我还是挺喜欢这部影片的风格的。
虽然对于宗教本身,我始终是个小白,可是和宗教类挂钩的电影,真是就充满了诱惑力,万物起源,默然发展,这个世界因何而进行下去,又会在今后走向什么样的方向。这人世间的众生都在求一个结果,求一个已知,但是偏偏世界就是充满了未知。到底是已知是已经确定的,只是我们未曾知晓,还是世间万变的一切,永远也不会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在这样的讨论里面,每一个人都可以有着自己的观点,百般叙述,谁也不知道最后的正确答案,也许到底地球毁灭,人类尽散的一天,答案也是未知的,可是正是因为未知,于是充满了神奇。
至于对该影片各种剧情充满疑问的,我反而是觉得无妨。其实在我幼年时期曾经看过一本日本科幻小

#电光幻影#
《火影忍者剧场版:博人传》,其实漫画中的记忆已经太久远了,久远的我都几乎忘记了他们的名字。看一版动画片,有的时候是需要勇气的,怕伤了曾经的心,也怕浪费了现在的钱,而实际上这部剧场版还是真心算好看的。经历磨难,逐渐成长,关注的不是你长成了什么样,不是现在成功的样子,而是走向成功的这一条路上,是怎么辛勤蜕变,幻化成了美好的自己。这样的主导思想让人眼前一亮。很喜欢,很感慨。(作者:小佛搞特)

#雕刻时光的分享#
《米歇尔的幽魂》,剧空间。
在剧空间这个剧场里面看了两场戏,一场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捕鼠器》,另外一部就是《米歇尔的幽魂》。在看演出之前,真正的期待基本上都是压在阿加莎的作品之上的,但是《捕鼠器》真的看下来,感觉演绎起来比较有困难,至少在这个版本里面,虽然好看,可是不足之处比较多,很容易让人挑剔漏洞。要是把两部戏放在一起比较,《米歇尔的幽魂》倒是更简短清晰一些。一方面是人物上比较少,好摆弄安置,另外一方面推理性也不算太强,还是以故事情节的铺垫辗转作为基础,构成上比较简易,整个故事看起来也就更自然一些。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整个《米歇尔的幽魂》就是一部亏心事后鬼敲门的混战版。虽然演员上只有四个人,但是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多面性,面对他人和面对自己时可能截然不同的样子,故事一层包着一层,一旦以为看到了真相,真相却又朝远方迈进了一步。从剧情上来说还是挺好看的,事情不看正反面,而是看多样性,可以跟着动脑的部分就比较多。不过整体剧情

#雕刻时光的分享#
《亨利四世(下)》,国家大剧院。
当初决定看这套英国戏的目的是为了亨利五世,结果看四世看到疲惫,审美受伤之后,再也看不动五世了。应该说在亨利四世的故事里,亨利五世这个小王子成长的非常不稳定,就连光彩也流连不在他身上。与民众在一起的日子里,他真的是选择了最不招人喜欢的一群人,荒唐的生活有时让人觉得过于不懂事,很多时候我看这个角色都是深感心痛的,到了下部,他随父出征,开辟疆土,平定叛乱,也许这才是我期待中海报里那个放荡不羁又男人气十足的年轻国王的样子,只可惜在《亨利四世》里面完全无感,也摧毁了我看亨利五世的热情。其实还是有一点点后悔的,不过为了自身考虑,这一次也就这样了。
大概在下部里面最开心的就是王子远离了各种的损友,开始走向自己的正途。也许路很长,可是那一转头的梦想真心很帅。如果还有机会,一定要去补一个《亨利五世》。(作者:小佛搞特)

#雕刻时光的分享#
《亨利四世(上)》,国家大剧院。
没有预先学习的欣赏之旅,总是感觉有些偏差,但是好在大致的内容补过之后,这种陌生感会略微远离。据说《亨利四世》中吸引人的地方不是战争,而是其中的喜剧场面,也就是那个荒诞滑稽的大肚汉约翰·福斯塔夫。贪婪、市井,厚颜无耻,肆无忌惮,喜欢倚老卖老,永远能够给自己找到各种理由去振振有词,只爱护自己的利益,贪图享乐,怕吃苦,贪生怕死。几乎所有我可以想到的负面词语都可以放在他身上。就是这么一个光彩夺目的角色,完全影响了我的欣赏戏剧,本着各种讨厌看他在我面前喧宾夺主的超越亨利四世和未来的亨利五世,这种感觉也是够难受的。至于剧中亨利四世所带来的战争的平定,感觉其实蛮好的。只是在剧情面前,有时候有好的期望却不一定会获得好的结果。至于那个英俊的王子,在剧中上半部真是个叛逆的小孩,默默的感觉,如果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了解评级大众的生活,那么孩子,你还真是玩过火了。
整体演出很不错,虽然平淡但有着特别传统感的演绎,就是三个小时的上

#电光幻影#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感觉看的有点冤枉,明明角色个个都不差,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拼凑起来就是一团乱。有的时候想想这应该归功在导演吧,把各路英雄拼凑在一起的结果是他们都是优等生,但是他们做不好一个班集体。
对郭富城没有爱也没有偏见,孙悟空这个角色的表演应该是尽力了,他那张脸已经完全看不出半点天王的帅气,加上方脸盘,满身毛,看起来就是一个胖乎乎的猴子,虽然很结实,可是完全不可爱。当然,我也不能把对蒙奇奇的要求放在他身上。剧情中的孙悟空整体感觉就是挺倒霉的,因为只有一部电影,不像是电视剧有那么多集的时间去慢慢表达,所以感觉师兄弟之间的关系不是那么和谐,大家好像拼凑的部队,情谊少,利益多,关键时刻两位师弟都是客套的,谈不上用情至深。倒是孙悟空自己一心向着唐僧,算是仁至义尽了。有的时候觉得《西游记》的意义就是告诉你,你要听话、听话、再听话。只要听师父的话,其他的事情就都好说了。最好不要有自己的思想,最好不要有自己的态度,更不要有自己的作风,否则早晚是要吃苦头

#电光幻影#
《澳门风云3》,被各种念叨的烂片,我也是坐在电影院里面哭了三次。估计我的泪点别人是不大能明白的,但是平心而论,我也觉得影片真是令人无奈,有的时候确实不能明白,为什么导演们就不能让演员们好好演戏呢。一部影片非要拧着来,请问到底是想表达什么预期呢。
鉴于影片汇集了无数大牌,为了看看姜大卫的脸,感觉也是满意的;刘德华的戏份很多,还是挺好的;张学友近两年演变态已经演到一个新高度了,是打算做吴镇宇的四大天王版嘛;江美仪的出现,画面和周润发一重合,就想到了他们当年的广告奥妮100年润发,倒是很怀旧的梗;向家父子的戏居然是最正常的;看剧中王晶自己客串监狱的犯人,被打死感觉挺爽的;金刚这几年大屏幕混得太水了,真心觉得他该回台湾发展;李宇春其实挺好的,但是角色很无奈;张家辉已经被玩坏了;其他角色一声叹息。
我哭了三处。第一次是监狱大合唱,感动的,毕竟是过年,还是爱这个氛围;第二次是机器人之爱,爱情还是值得感动的;第三次是刘嘉玲为了周润发而伤张学友,有的时候感情没办法
#电光幻影# 《美人鱼》,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早就该想到一个喜剧之王的作品,总归是按照喜剧的格式去策划出来的,意料之外,原本预期的大标题之下的严肃正经,叙述得非常随心所欲,不是我期待的那一款。应该说,比想象中的要好看,但是又达不到我想要的。
《美人鱼》的整体依旧在搞笑的基础之上,我承认我的偏见,我实在是无法热爱搞笑的形式,无论是谁的作品,无论是怎样的表达,看一会儿就觉得累。我希望的好好说话,只是自己的行为模式,这一点无关电影本身,就是个人习惯,所以我这么多年来,始终习惯不了周星驰的作品,也是一种遗憾。看的过程里,高兴也好,不高兴也好,整体的效果还是可以的。周星驰大约从来也不在乎一个动作做出来是真还是假,是否特别真实的表达手法,只要是作品达到目的了,背后的意义才是真正深远的。于是很多时候,看到的画面虽然够不到心里的那个坎儿,可是电影结束之后,可以去回味的东西倒是不少。这也算是一种幸福吧。至于影片中大规模的武器战斗,主人公中箭之后的死撑,这

#电光幻影#
《鼠来宝4:萌在囧途》,在中国大陆上演时多数院线都是中文翻译版,这大约是为了给小朋友的受众群容易观看,而我只能辛辛苦苦的找到一版非常偏僻的英文场,坐在里面欣赏这让我爱了可能有二十年的卡通主人公。作为花栗鼠的脑残粉,不管这一版比前几部是超越还是退步,是故事单一还是人物单调,只要听见他们的声音,感觉整个人就开心了。最近在看美剧《犯罪心理》,其中的主演之一也参与了该部电影,于是再加分。
动画片从来就不应该只为儿童服务,他应该只是一种表达和表现的形式,却没有特定的属性。当多数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功夫熊猫》上的时候,我个人觉得,熊猫很好看,但是花栗鼠其实更胜一筹。花栗鼠的教育意义并没有完全推崇正确性,而是综合在复杂的性格上,不谈正义,只说本性,只要质地不是坏掉,什么都可以学习、什么都可以改正、什么都可以争取、什么都可以包容,心向上比较活氛,所以看起来轻快一些。当然,我是那么的爱听他们唱歌,热歌热舞之后,心花怒放。花栗鼠的故事演下去,我会是欣赏者,一路追逐。(作者:小佛搞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