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在古代封建社会的士大夫阶层,有许多学者贤达也是名闻遐迩的收藏家,他们的收藏理念和心态有其特殊性。

从孔夫子开始的历代文人,他们对人生与处世的态度,可在收藏文化中窥见端倪。他们重视收藏,甚至包括收藏作为主体的人自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平时保持欲情的满足与平衡,避开反理性的炽热迷狂和愚盲服从。

在封建社会中,一切都讲究“藏”,反对“露”。在处世之道和心态上,讲究的是“藏巧于拙”,以屈为伸,未入仕途的要“韬光养晦”,如柳宗元所说“匿景藏光,退居保和”。

进入仕途的也要学会藏身之术,“辉光于外,而形体不见,若日月星辰之神”,收敛锋芒,避免祸灾。

标签:

元迪智库

职场

择业

分类: 回国择业*职场驿站

有人花费数十万美元或英镑或澳币出国留学,学成回国后找到一份月薪三五千元或七八千元的工作,有的还用非所学,学非所用,并受困于地域环境、职场规则和人际关系,学业和职业投入与产出比例严重扭曲,本人沮丧,家长失望。



有人历尽千辛万苦走出国门,或携带重资,或满怀热望,或才华横溢,但由于文化差异、法律盲区等因素,遭遇择业或创业失败,甚至陷入窘困之境,难以安身立足于异国他乡,饱受身心之苦。

近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王国海域发生海底大地震,举世关注。在尚未有确切消息的情况下,有专家认为此次严重自然灾害将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广泛影响,并将波及区域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后果严重程度还在估量之中。

专家认为,此次汤加火山爆发可能是30年来最强的火山爆发了,现在喷发仍没有停止。

这次火山爆发引发的海啸已经在席卷太平洋地区,此外其庞大的火山灰对全球大气的影响将在半年后体现。

汤加火山大爆发再次表明,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多么微不足道。人类应该把更多的精力、财力、智力和物力投入到自然灾害的防范上,敬畏自然,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前提。

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兴产业模式,以推崇科技持续创新、突出高产业关联度和高附加值、强调知识产权保护为特征,是当代新经济与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的体现,其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推进创意产业发展,对高新科技持续创新,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升区域乃至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国际间科技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一直不同意“文化创意产业”的提法,事实上大多数人的理解都没有超出文化产业的范围,比如我国统计部门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在设计一项上仅把工艺美术设计服务、美术图案设计服务、展台设计服务、其他与文化有关的设计服务列入,而不包括“工业产品设计服务,包装装潢设计服务,模型设计服务,其他专业设计服务”,比如芯片设计之类高科技产业设计就没有被列入。

延伸一点说,许多人理解的中华文化也仅限于“国学

1994年,“创意”一词最早在澳大利亚出现,当时的澳大利亚政府提出“创意之国”的口号,并定为国策。

1997年,英国布莱尔政府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这个工作组在1998年和2001年连续两年提出《创意产业图录报告》。

这两份报告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干,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

被称为“创意产业之父”的英国学者约翰•霍金斯,在其著作《创意经济》一书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其范围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及古董市场、工艺、设计、流行设计与时尚、电影与录像带、休闲软件游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电视与广播等13个行业。

这一概念影响了欧洲、美洲、亚洲等许多有意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地被全球接受,略作调整后采用。日本、新加坡、韩国等都提出过“创意立国”相类似的口号

写完这篇文稿算是这个“古董(铜镜)收藏与青铜文化常识”专栏完结,从2018年10月16日发表第一篇文稿《中国古代铜镜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蕴》,到今天(2021年10月14日)发表的《元代与明清钱币特征和收藏鉴赏要点》,共计60篇,完成了平台规定的限定文章节数,用时差一点3年。

此前已陆续完结了“人民币收藏常识-珍品与误区”(108节课)、“集邮爱好者与专题集邮”(52节课)、“古钱、书画、古籍收藏常识与诀窍”(66节课)等3个专栏,合计写了286篇文稿,有订单254份,收益不甚理想。

不过,在经过了3个365天的时光荏苒,从选题到构思、写作到发布,看到有数量不等的读者浏览阅读自己写下的文字,还是多少有一些成就感,加之聊胜于无的经济收益,更是觉得收获满满,心满意足。

标签:

文化

杂谈

时评

分类: 真言*点评热门话题

英国政治家兼小说家迪斯雷利说:“坦率是批判最灿烂的宝石。”中国财经作家、演说家吴晓波近来关于“精英主义”的“坦率”言论在网上引起风波,被网民群起贬斥,言辞激烈。

窃以为,吴晓波的坦率露出心声,相信是他的由衷之言,所谓“只为几十万精英服务,大部分人没用”是一家之言,也应该代表了一部分“知识精英”的想法。

对此,很多很多网民不以为然,指摘其过于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是大放厥词而难以容忍,更有网上大咖撰写檄文予以驳斥。

笔者附议。所谓财大气粗,吴氏晓波的畅销大作和“跨年演讲”,不仅使他名气大振,还有海量银毫子进账,都给了他充足的底气,使他每每坦率发声并振聋发聩。

笔者关注并感到欣慰的是,网上大多数批评者是理性的,尽管不乏言辞犀利者,但还是有理说理,就事论事,没有无限上纲,应该说这是一种社会文明进步的表征。

这里再借用法国哲学家伽桑狄的一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