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血殇 |
第三部分 问题细分
一、卖血部落
职业卖血部落亚文化业已形成,群落特征的独立性日趋明朗。参见(何华高,2007)(江涛,2005)(夏泉,2006)以及(褚朝新,2007)(人民网,2007)(华夏时报,2007)(尹鸿伟,2006)(人民时评,2003)(央视经济半小时,2003)等。
二、血头
他们与血员、采供血机构之间的频繁互动程度与顽强共存能力,远在常识之上,似有范式可循。参见(何华高,2007)(江涛,2005
标签:
杂谈 |
分类: 血殇 |
八、“基本假定”
河南疫情报告中的几个“基本假定”
8.1 艾滋疫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现有HIV/AIDS约65万人,人群感染率平均为0.05%。(卫生部,2006) 根据覆盖率100%的既往有偿供血人员普查和流调监测数据分析,河南人群HIV感染率约为3.5/万(光明日报,2004) |
即全国平均水平为0.5‰,河南平均水平为0.35‰。“官方数字给人的印象是,河南是艾滋病低流行地区。”(人民网,2006)
8.2 “拉网式普查”未要求弄清艾滋病死亡数和输血感染数。
标签:
杂谈 |
分类: 血殇 |
1)单采浆站数
|
全国 |
河南 |
单采浆站(点)数 |
400多家 |
230多-287家* |
统计年份 |
1993年 |
标签:
杂谈 |
分类: 血殇 |
6.7 我国HIV/AIDS报告数的“增长率”
1)2001年以来病人报告数“一年一个样,三个大变样”,大幅攀升,即每年报告数由01年猛然升至大几百例(超过之前15年总和的4/5),到02年的过千例,03年的大几千例,直至04年的过万例;死亡报告数亦于类似的幅度于02-04年大幅飙升(但基数较小)。详见下表带“*”号的部分。原因是在河南、安徽等省自2001年以来感染者开始集中发病和死亡(卫生部,2003),理由是按艾滋病平均潜伏期推算,早期流行区中已有大量感染者进入发病期(国艾办,2004);
2)2003年以来感染者报告数如“闪电般”超常规飙升,虽起步较晚(始于下半年)但“后劲”明显(即在一年半的时间共报告感染者61990例),竟高出之前十八年半的报告总数(45092例)37.6%。详见表中带“#”号的部分。原因是一方面反映了(哨点监测和常规报告)疫情的上升,另一方面由于加强对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和注射吸毒人群的筛查工作,发现并报告了大量既往感染者(国艾办,2004),即(03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对该人群进行普查(卫生部,2006),尤其是河南、云南
标签:
杂谈 |
分类: 血殇 |
6.2“不详”与“相对盲区”
疫情报告中的“不详”,即HIV传播途径不明。
一些地下采血(浆)站发现的HIV感染者常是流动人口,情况较复杂,但列为“不详”栏中的HIV感染者中的一部分是由于采血(浆)引起的传播。(郑锡文,2000) “不详”在国际统计HIV感染途径时通常很少,但在我国公布的数据中却很大,97年5月时占33.6%,列第二位,99年9月时仍列第二位,占21.1%。防疫部门的人说,他们统计时会把非法采供血感染放进“不详”之列。(甄茜,2000) |
注:“不详”的情况较为复杂。王陇德估计其中多以性传播为主。(王芷荭,2005)
标签:
杂谈 |
分类: 血殇 |
六、血殇
难忘1995——
3月8日,云南“惊现”豫籍郭姓献血员“性传播”感染者。(李宁,2005)(喻尘,2005)
3月,卫生部召开紧急会议通报河北廊坊在献血员中发现HIV感染者的情况。
天津报告查出HIV抗体阳性献血员。(张伟,1995)
深圳首现HIV阳性献血员(河南籍)。(杨立新,2005)
山东首现献血员HIV感染。(刘淑贞,2000)
浙江首现供血员HIV感染者。(姚军,2000)
贵州首现2例供血员HIV感染者。(董钧铭,2000)
昆明血站至11月底共检出4例献血员HIV感染者,均为男性外省民工。(周翔,1997)
山西多地先后出现HIV阳性供血员。(张华林,1997)
内蒙95-96年在
标签:
杂谈 |
分类: 血殇 |
五、应激
下表是学术文献中所记载的政府文件的流水账,接着是对当时一些重要文件的议论。
5.1政府有关采供血文件条目列表:从1978年11月24日至2004年11月17日共54个文件(略)。
5.2采供血文件重点条款列表:共23项数十条(略)
80年中后期,我国在防止血制品传播HCV/HIV方面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外的。因尚未建立HIV检测系统,缺乏必要的诊断试剂,85年开始禁止血液制品进口(陈玉琴,2002)(王克义,2000),基本杜绝了国人因此感染HIV的可能(刘中夫,2000)。另一方面是对企业的,即相继颁布《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奠定我国医药管理法规体系。(邢大
标签:
杂谈 |
分类: 血殇 |
4.2血制品HCV污染率
血制品安全性为国家和社会的关注焦点。国内生物制品企业生产规模小,主要问题是常有病毒污染。(牟旭东,2002)
血制品批检/抽检/复检中的HCV污染率
年份 |
批数/份数 |
HCV阳性率(%) |
厂家或产地(阳性率) |
文献索引(资料出处) |
89-93 |
110批 血制品 |
标签:
杂谈 |
分类: 血殇 |
血
----中国单采浆危机不完全报告
莫将阿胶往此倾,此中天意甚难明 |
4.14各地HCV流调文献考证
时间 |
条目* |
标签:
杂谈 |
分类: 血殇 |
血
----中国单采浆危机不完全报告
莫将阿胶往此倾,此中天意甚难明 |
4.12供血(浆)员HCV/丙肝流行率(%)(文献检索,与上表不重)
本底水平(以自然人群为参照): 0-2.9平均1.7,1.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