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转载

分类: 纪实报告
标签:

深圳

城市

记忆

万花筒

分类: 质性散文

你还记得那条跑道吗?

http://wx3/large/48c3ab9fgy1fcsblzf3gcj20cg098gmi.jpg

​       如果寻找城市记忆,相对于老家蚌埠来说,深圳最值得书写。因为迄今为止,我生命的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差不多两个“本命年”。而此刻,此刻当我准备敲击电脑键盘,写下一些文字时,却又有点无从下笔的感觉。或许因为有太多的东西吧。如梦似幻,又仿佛海潮汹涌。

       一时间,我脑海和眼前,万花筒般转过一条条街道、一栋栋大厦、一处处花园。她那略带海洋性气候的风,阵阵飘来,乘凌弥散。啊,我多么喜欢这怡人的气候,这气候里带着腥甜的海风!还有那充满青春气息的脸庞、轻盈的身姿、匆匆的脚步,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又渐渐远去的形貌。

       无论是最初我暂居的岗厦、蔡屋围、大冲,还是后来的都市花园、金地花园,或是最后定居的好景豪园,似乎都难于此刻凝成文字,皆不如那条跑道,在寻找城

标签:

优秀

传统

文化

钱穆

传承

分类: 随笔杂文

我们为什么要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http://wx3/large/48c3ab9fgy1fcr7qdlp25j20cg094q3n.jpg

​       这里有个关键词“优秀”。我们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时,这个关键词如何都绕不过去。因此弄清楚什么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既必要也紧迫。因为它关乎我们应以怎样的思维方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

       此前我写过一篇小文《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主要针对一些模糊认识做个粗浅探讨。中华传统文化迄今为止,数千年历史,一脉相承,难以割断。像浩瀚无垠、绵延不绝的大海,这也便是“传统”的题中之意。如果铺展开来,其丰富多彩、容量宏大的内容,说不尽、道不完。

       而在这海洋般浩瀚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一条主线一直若隐若现于中国人的眼前和脑海,那就是儒家学说和思想。尽管它经历多次风雨灾难,却仍然挺立潮头,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标签:

武亦姝

才女

冠军

易卜生

杨绛

分类: 随笔杂文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可以休矣!

http://wx1/large/48c3ab9fgy1fcov6vabd8j20cg08cwew.jpg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女子有才便是德”)

       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中华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被一位来自上海的十六岁少女武亦姝夺得后,我在许多相关文章评论栏里看到年轻的网友有类似说法:我将来娶媳妇肯定不会娶这样的才女。因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等。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晚明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张岱在一篇叫《公祭祁夫人文》里借眉公(明代文学家和画家。此人乃“妆点山林,附庸风雅”者。)之口首次提出的说法。一般认为,它是封建社会对

标签:

杂谈

分类: 纪实报告

小调查报告:网评折射国人对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期盼

http://wx4/large/48c3ab9fgy1fcnpukd9p9j20cg093gm2.jpg

(透过网评,我看到久违的亮色,听到殷切的声音)

       昨日一篇小文《花季少女武亦姝夺冠后关手机带给我的思考》,截至目前发稿,24小时,阅读量超过22.7万人次,评论量410多条。从中可以看出,网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非常之高。诚然,对于用户7亿多,活跃用户上千万的《今日头条》来说,这只是零头。

     &n

标签:

武亦姝

夺冠

思考

花季

少女

分类: 随笔杂文

花季少女武亦姝夺冠后关手机带给我的思考

http://wx2/large/48c3ab9fgy1fcmjmwsrqnj20cg08pjz9.jpg

​       刚刚落下帷幕的《中华诗词大会》,给春节乃至今天的元宵节添上馥郁的文化气息,给古诗词爱好者带来各种惊喜,也在华夏大地掀起一股诗词热。各路媒体纷纷报道冠军武亦姝在比赛时的风采,更多朋友注意到这位十六岁花季少女的优雅、从容与淡定,纷纷赞誉她“腹有诗书气自华”,对她在最后冠亚军争夺赛时的“霸气”也赞不绝口。

       而我在点赞这位花季少女的才情与智慧之余,注意到一则或许未被更多人关注的消息,那就是亦姝母亲在她结束比赛并获得冠军之后,马上嘱其关掉手机,婉拒各路媒体记者采访。希望她安静做好自己的事情。言称:成绩属于过去,不能浮躁,前面成长的路同样充满挑战。

       这让我突然有种“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感觉,不由得要为亦姝姑娘、为她生长在这样的家

标签:

中华

传统

文化

中小学生

《中华诗词大会》

分类: 随笔杂文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除了《中华诗词大会》还有什么? 

http://s4/mw690/001kChqvzy78EmCH8dRc3&690

(希望中华文化的良种,“散入春风满洛城”一般洒向中华大地)

《中华诗词大会》第二季,在掀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中优雅落下帷幕。本季赛总冠军被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十六岁的武亦姝夺得。这是“众望所归”,也是我在她进入“飞花令”攻擂赛并赢得胜利时的预测。通过短视频,我在获得消息的第一时间,评价带贺词,共十二字,写在评论栏:“不仅才情,还有智慧。祝贺亦姝!”

 

标签:

杂谈

你怎么看待“成名要趁早”?

http://wx2/large/48c3ab9fgy1fcjcpuwcuyj20cg091q3g.jpg

​不止一次看到标题上加引号的说法,且不止一次知道是张爱玲说的话。网上搜索了一番,才知道原话是这样的:“成名要趁早,来的(注:此处应是“得”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是那么痛快。”但是她在什么场合说,又为什么这么说,却无从考证。于是我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性。就像怀疑网上有些人冒充名人说自己的话。

然而,仔细想想,这种说法能流传,想必一定有它的理由。在中国这样一个千百年来受着“三十而立”的思想影响,人们对于“成名要趁早”自然受用,并会欣然传播。不过,令我不安的是,联系张爱玲这句话的完整意思,我看出她的悲观与消极思想,便也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不乏这种案例:

人们大多被告知,拼搏几年,赚得名利,哪怕到中老年之后什么都不做,也可尽情享受,有种自甘提前“老龄化”的意思。举眼望去,有不少实际年龄刚过六十便已显老态的人。为什么这样?因为他们心理年龄已老,觉得自己已经退休,正在“安度晚年”。从某种角度说

标签:

杂谈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须从背诵古诗词开始

http://wx3/large/48c3ab9fgy1fci0bm3b57j20cg087aal.jpg

​据《澎湃新闻》报道: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里,《中华诗词大会》也许是最火的电视节目之一。网友点赞了一位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十六岁女生武亦姝。她凭借丰富的诗词储备量(据称其背诵2000余首诗词)赢得比赛。在比赛中,她以典雅从容高贵的气质表现,收获了大量关注和赞叹。

各路媒体竞相报道之余,也有不少家长和网友质疑,中学生有必要背诵那么多古诗词吗?它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用?它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吗?等等。正如人们一直以来对中国式教育的质疑,中国学生不缺知识,缺的是创新意识和能力。也有人拿国外名人类比。

用网友的话说,这是一种“正儿八经的胡说八道”。而在我看来,上述质疑是模糊了“应试教育”与必要的人文基础知识储备的界限,把通过背诵积累知识“归零”。我这里不妨就拿国外名人为例。大多数国外名人都有对本国或他国人文作品(包括诗歌、散文,甚至小说)背诵的经历。美国著名作家,《热爱生命》的作

标签:

舞蹈

身段

艺术

接地气

杨争光

分类: 随笔杂文

放下“身段”才能真正“接地气”

http://wx3/large/48c3ab9fgy1fcfu6flui9j20cg09cq2y.jpg

(舞蹈“身段”虽美,是在舞台上的欣赏,需要有“接地气”的过程)

​       说到放下“身段”,我想起有关“身段”的想象。这种想象多半来自于舞蹈造型:双肩微耸,两臂环状,端于胸前,目光仰视。生活中其实也有这种形象,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在机关那七八年,后来在深圳做大酒楼总监时,大都是这种形象。再后来有人了解我之后,说我并不是那种架“身段”的人。

       这说明我放下了“身段”,至少放下了一部分。想想自己也没什么值得架的“身段”,在机关并非什么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