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大讲堂:赵士林聊国学智慧与国学热(3)

2013年11月22日12:02  新浪博客 微博
赵士林认为从国学里得不到具体的管理智慧赵士林认为从国学里得不到具体的管理智慧

  当代国学热出现三个危险倾向

  主持人:也刚好是中华文化的两张面孔。刚才时间重点聊了儒家和道家,最后一个话题,聊当代国学热。但时间关系,最后这几个问题咱不展开聊了,比较概括地聊。

  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为什么这么说呢?英国有一位很有名的历史学家,大历史学家,名字叫汤恩比,他在自己的著作里说过这样一句话,拯救21世纪人类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所以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他最后还有一句话,如果21世纪他要再来人间,他可能是一个中国人。但是这种说法,21世纪对人类有帮助或者拯救人类的是中华的传统文化,这种说法您怎么看待?

  赵士林:这种说法我不赞成,当然汤恩比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评价,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当然对他表示感谢。但是你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分析,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个说法很狂妄,对中国的发展不利。本来世界上就流行着“中国威胁论”、中国要称霸的说法已经甚嚣尘上,本来我们一直批判文明中心论,欧洲人太狂妄、霸道,总说你的文化是中心,每个文化都有每个文化的特点,我们一直批判人家。现在回过头来说自己的文化是中心,这不正好是你批判人家的东西,你自己也在搞。所以,这种逻辑我坚决不赞成。这是从学理上讲,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应该崇尚文化多元观,每一种文化都是每一个民族生命历程,我们都应该敬重它。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价值,都有它的特点,都能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发挥它特有的作用、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非常轻率的以某种文化为中心,其它文化都等待它救援,这种说法都很危险。

  主持人:不过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是对当代社会,甭管是西方的还是咱们现在的社会是有积极作用?

  赵士林:恐怕都有积极作用。

  主持人:恰好是当前所需要的。

  赵士林:从当前的角度看,不光是中国文化,西方文化,比如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包括基督教也好,很多东西对当代社会仍然有意义。我非常欣赏冯友兰先生讲的一句话,东圣西圣,心同理同。我们还是要把不同文化的价值整合在一起,为未来人类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精神资源。讲到传统文化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承认现在的国学热有它历史的合理性,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发展,恍若隔世。又有一种捍卫传统文化的本能追求,还有几千年文明古国,与生俱来的自信、豪情,伴随着经济发展我们产生新的自信。另外这个时代商业大潮的冲击,精神振荡,我们要寻回文化家园,这都需要传统文化的滋润。所以,现在的国学热整个作用是积极的,我们应该弘扬传统文化好的东西,但是一定要警惕弘扬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态度,有一个正确立场,也有正确方法。现在我认为在中国的国学中已经出现了三个危险的倾向,我简单的讲一下我们要克服警惕这些倾向。

  第一个倾向,从孔子往后退什么意思呢?讲传统文化,讲国学,从孔子往后退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理性精神,例如孔子不是把易经看成是算卦的书,是阐释易经里面的哲学道理,因此后面有了《易传》,孔子不是把易经看成是和鬼打交道的书,而是看成了和人打交道的书,空前提高了易经的品位。但是现在有人打着宗教的旗号行骗,已经产业化运作,到很多寺庙、道观去看,很多和尚、道士真的假的难说。

  主持人:时间的关系不往下提。

  赵士林:第一,从孔子往后退,孔子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理性精神,再往前走,再装神弄鬼,就是蒙昧主义。第二,从五四往后退。五四大家知道反传统,打出这个旗号,主张科学和民主,有人弘扬国学,说五四搞糟了,切断了中国传统文化,这是非历史的态度。我觉得对五四要同情地理解。五四为什么反传统?当时修铁路、修电线杆子,都有很多人反对,闻铁路则掩耳,睹电杆则伤心,这还得了,中国当时这么搞要亡国了。当时打倒孔家店要历史的理解,不要夸张的说法,就是要颠覆孔子,摧毁传统,不是的。李大钊讲得非常好,我们要打倒的孔子是被历代帝王歪曲的孔子,我们要打倒的孔子是专制政治的灵魂。本来的孔子我们是尊重他的。当然五四反传统肯定有些偏激的东西,从今天的历史高度我们也要匡正它,但是我们要同情理解五四,要高举科学民主的旗帜,在这个旗帜指导下我们弘扬传统,这是第二点。

  第三个倾向,从改革往后退,有很多人就是这样,总说改革搞糟了,现在腐败猖獗、特权泛滥、人心不古、道德败坏,就是改革搞糟了。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中华民族不搞改革,我们今天又要像200年前那样落伍了。现在种种问题不是改革带来的,而是改革没有深化造成的。

  所以,弘扬传统应该把传统文化作为改革时代的精神养料,不能成为攻击改革甚至颠覆改革的文化打手,那就是错误的。所以,我认为弘扬传统要警惕三种倾向,不能从改革往后退,不能从孔子往后退,不能从五四往后退。

  主持人:孔子也要求与时俱进。所以咱们学国学不像咱们在机场书店里看到的。

  赵士林:那是文化垃圾。

  主持人:教你怎么用国学赚钱,怎么用国学搞职场人际斗争,或者怎么用周易算卦预测,算算自己的命怎么样,或者穿个汉服,颂几首过去的文章。这不叫学习国学,到底怎样才算学国学?

  赵士林:你刚才讲的这些现象恰好我刚才三点概括中的一条,从孔子往后退,从五四往后退。

  主持人:一个符合现代社会,符合当代中国,并且能够学习国学的方式应该是怎样的?

  赵士林:学习国学首先有个立场问题,你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当然你就愿意发思古之悠情,也是美好的情感。我的看法不同,学国学目的是什么?要从现代需要出发,从国民精神的建构出发,我们需要一种价值观,需要一种信仰,需要一种精神的需求,需要一种信仰的支柱。传统文化某些方面确实能提供这个支柱,孔子讲的仁者襟怀,老子讲的大道至简,禅宗讲的明心见性,都能给我们建构这种精神世界提供支援意识。从现代人的精神需要出发学习传统,这个非常重要,这是第一点。

  第二,学习国学还有一个方法问题。学习国学不能是简单地死记硬背,现在这个倾向很严重,小学生甚至学前儿童三五岁还背道德经、论语,我非常反对,这是戕害学生。儒家这门学问就是做人的学生,程颐当年讲过一句话,读论语之前是这等人,读论语之后还是这等人,论语就白读,你要把论语精神落实到做人上。我们今天学习国学,不要以为把《道德经》背下来就是国学学好了,不是的。做人没有提高,没有学,根本国学是不及格的。

  第三,我们格外要警惕现在打着国学旗号赚钱,商业化、痞子化、狗屎化。特别是机场的那些东西,常识都没有,国学的门都没有找到,都是国学大师,国学应用大师,大师还出了新品种。现在国学大师用集装箱批发,集装箱都不够用。

  主持人:基本上都是教人怎么做职场的人际斗争。

  赵士林:也教不了什么,都是误人子弟。曾经有企业家跟我说过,因为这几年我也到处宣讲国学,我是这方面的学者,有这方面的责任。很多企业家向我反映,我说你在他们讲的这些东西获得什么样的收获,所有的企业家都对我讲我没有一点儿收获,对我的企业一点儿帮助也没有,为什么还要趋之若鹜?热闹吗,好玩吗?佛就是人,佛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个美元的符号调过来,佛就是拿着美元,佛也是爱钱的。这个东西听着很热闹,我把它叫做文化的地沟油。学国学坚决要拒绝这些。

  主持人:显然是有些人太急功近利。

  赵士林:心态有问题,总以为我看了孙子兵法就能成李嘉诚。

  主持人:正因为有这样的需求才会有这样的产品。

  赵士林: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从国学里得不到具体的管理智慧。为什么呢?因为国学是一种传统的人文智慧,而管理学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一种智慧。传统对现代管理,对企业家有没有帮助呢?有非常大的帮助。帮助在哪个层面?做人的层面。人文素养的层面。像一个企业家有了人文的素养,有了做人的境界,他的企业当然就蓬勃发展。应该从这个层面,而不是具体到我看了一本《孙子兵法》就成李嘉诚,大易管理、中庸管理,所有的传统典籍一夜都变成了管理。

  主持人:都成了赵括了。

  赵士林:误人子弟。

  主持人:今天非常高兴请到赵士林老师聊传统文化,以后有机会再请赵老师来新浪大讲堂给我们讲一讲。谢谢赵老师,感谢收看今天的新浪网上大讲堂,再见。

上一页123下一页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