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思想史上可与孔子并列
主持人:我们知道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深的就是儒释道三家,刚才提到的是儒家,接下来谈谈道家。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有人说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非常尊敬老子,在老子面前俯首帖耳。所以有人会想,老子真有这么厉害吗?他也就是出了一个《道德经》,而且《道德经》只有5000字。
赵士林:《道德经》很了不起,你刚才讲孔子向老子求教的故事,在《史记》里是提到过,但是学者一般怀疑它。讲这个故事当然很有意思,老子我认为是可以在中国思想史上和孔子齐名的伟人,双峰并峙,二水分流。老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完全可以和孔子并列,这是我的看法。
你看老子,甚至某一个角度来看,老子在世界思想史上争的分比孔子还高。首先老子的名字就很有意思,子是什么呢?先秦诸子百家,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子在古代是对人的尊称,是老先生的意思。孔子就是孔老先生,孟子就是孟老先生。老子姓李,为什么不叫李子呢?为什么叫老子?就看到老子的不寻常,老子实在是子中之子。刚才您讲孔子向他求教,确实有这么一个故事,孔子向老子问礼,老子当过周朝管礼的官,叫守藏吏。老子和孔子谈了三天三夜,孔子听傻了,一句话说不出来。听完了回到家里还说不出话来,他的学生着急了,我们学生到老子那儿去了一趟得了抑郁症了?于是孔子说话了,天上的鸟怎么飞看得见,地上的兽怎么走我们也看得见,水中的鱼怎么游我们甚至都能看得见,但是老子的思想那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老子真是一条龙。非常由衷的赞叹。
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呢?刚才我讲了,其实很多学者都怀疑,不能说《史记》记载它了就一定是真的,不能这么讲。因为《史记》记事的原则是以疑存疑,就是他记载的不一定是真的,有这么一个传说也把它记载下来。这个故事本身不一定是真的,这个故事是谁编的呢?肯定是道家编的。道家为什么编这个故事?无外乎是贬低儒家抬高道家,你看你们儒家的孔子是老子的粉丝,我们道家比你儒家高明。但尽管这个故事可能是假的,丝毫不影响老子在思想史上的地位,老子是中国思想史上可以和孔子齐名的伟人。
西方有一个思想家叫黑格尔,曾经写过一部书叫《哲学史讲演录》,洋洋四大部。第一部就是介绍东方哲学,介绍东方哲学重点是介绍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介绍中国的时候,介绍了两个人和一本书,两个人就是孔子和老子。一本书就是《易经》。黑格尔谈到孔子的时候,充满不屑,瞧不起孔子。孔子有什么呢?孔子那里不就是道德教训吗?做好人,爱邻居,这些教训哪个民族都有,哪个国家都有,孔子说的不高明,人家说得比他还漂亮,孔子的书不翻译就好了,不翻译还维持个圣人形象,一翻译就露怯了。当时欧洲报纸上一幅漫画,画着孔子像,下面编造几条孔子的语录,说孔子净讲什么样的话呢?今天外面有雾,开车要小心,今天外面下雨了,别忘记带雨伞。这话对不对呢?说起来都对,但都是正确的废话,用你讲吗?外面有雾开车当然要小心。这样的话不用你讲,你思想家怎么讲这一类的话呢?欧洲这么看孔子。当然了黑格尔也好,欧洲人也好,他们这么看孔子,对孔子肯定是一种歪曲。他们由于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对孔子的深刻伟大缺乏了解。但是黑格尔尽管瞧不起孔子,但是谈起老子却非常重视。他的《哲学史讲演录》,谈到孔子的时候半页纸。谈到老子,用了三四页,非常重视老子,老子真正代表东方智慧。
还有一个例证,联合国每隔几年就搞一次统计,出版界发行量最大、翻译语种最多的书是什么,在整个世界范围做统计,据说2001年有一个统计,排在第一位的是基督教的《圣经》,排在第二位的就是老子的《道德经》。很不容易。圣经很多是白送的,基督教的传教热情非常高,也有很多基金会支持,你信奉上帝,你是基督徒,可以赠送给你。而老子的《道德经》是需要花钱买的,真金白银买,如果论销售码洋,最高的可能就是《道德经》了。我在美国呆过,走了很多城市,很多大型超市的文化之角都发现老子道德经中英文对照版,仅此一端可以看到老子在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
主持人:但是对于很多中国网民来讲,对老子的了解可能就是老死不相往来、鸡犬相闻,可能觉得老子从头到尾就告诉我们老死不相往来。
赵士林:没有那么简单。
主持人:老子《道德经》到底说了什么,道家的精髓究竟是什么?有人把封建迷信里的某些行为,认为也是道家的一部分,等等等等。可能会有一些误会在里面。
赵士林:误会很多,老子的智慧是多方面的,有人想起道家就想起道教,武当山、八仙过海,想到道教。道家和道教什么关系呢?有联系也有区别。讲到联系,没有道家就没有道教。为什么呢?因为道家两个伟大代表人物的著作是道教最重要的经典。道家两位代表人物,一位是老子,一位是庄子。老子这本书又叫《道德经》,《道德经》到了道教中就叫《道德真经》。《庄子》这本书到了道教中就叫《南华真经》。唐玄宗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的书就成了《南华真经》。道家的两位代表人物的著作是道教的最重要的典籍,所以没有道家就没有道教。但是道教和道家又有区别,道家是一种哲学,道教是一种宗教。老子的《道德经》本来是一部先秦著作,但是老子后来被神化了,被封为道德的三清之一,道德天尊,老子后来成了中国第一位神仙,在东汉末年老子就被追封为太上老君。老子被神化,著作被当作道教的经典,所以老子自然就是有很多东西都附会到他的身上,很多长生术都附到老子身上。而老子本人从历史人物的角度讲,他是一个大思想家,智慧也是多方面,不能就是一个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不对的。老子的智慧是四大方面,军事智慧、政治智慧、人生智慧、宇宙智慧,了不得。讲到老子的军事智慧,很长时间一直有人认为《老子》是一部兵书,唐代有一个大将军叫王真说过一句话,《老子》五千言,句句谈兵。我们的毛泽东主席也说《老子》是一部兵书。有没有道理呢?不能说全无道理,当然一听就是夸张。老子讲“善战者不怒,善胜者弗与”,和《孙子兵法》可以互相辉映。讲他的政治智慧,大家都知道有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我每次读到这句话就想老子是什么脑壳,真是成了精,把他当成神仙一点都不假,真是像神仙一样。这样一种另类生动的比喻,什么叫小鲜?古代管鱼叫鲜,小鲜就是小鱼。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什么意思呢?治理一个大的国家像煎一条小鱼一样,煎鱼怎么煎?不能总翻它,总翻就把鱼翻碎了,要不折腾。治大国若烹小鲜,他的政治意识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不折腾,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政治,不要穷奢极欲,不要贪得无厌,不要老折腾老百姓。讲到人生智慧,最著名的人生智慧就是柔弱胜刚强,那是非常丰富的思想。讲到他的宇宙智慧,大家都知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形上之道的探索,格言式的判断,是老子非常了不起的一种智慧。孔子恰好很少谈这些东西,这是老子的特点。
有了老子的宇宙智慧,中国的哲学和世界上任何一家哲学相比都毫不逊色,非常深刻。老子的思想,《道德经》五千言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段段锦绣,篇篇辉煌。
主持人:儒家和道家不冲突、不矛盾,相反是互相补充。一个是讲人与人人际的东西,而道家讲的是更形而上的东西,更超然。
赵士林:不完全这样,其实道家和儒家不是没有对立面的地方,肯定有,道家骂儒家,儒家骂道家。朱熹怎么说老子?说老子心最毒。后来还有章太炎说老子是阴谋家,后代阴谋家都把老子当老祖宗,为什么这么讲?也不是毫无根据。老子讲“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老子本来就谈军事,谈军事这种做法非常正常。兵不厌诈嘛。有些人由这些话说老子是阴谋家是冤枉老子。儒家和道家确实有对立的一面,儒家偏讲阳刚,道家偏讲阴柔;儒家讲进取,道家讲退一步。人生也是这样,刚柔相济,进退有据。儒和道互补是更重要的,我们的人生也好,我们的事业也好,能够儒道互补,我经常打一个比方,把儒家比作太阳,太阳是什么样?无论日出还是日落,无论朝阳还是夕阳,太阳每天都那样灿烂辉煌,儒家精神非常像太阳的精神,积极用事,担当天下,知其不可为还要为之,非常了不起,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道家比作月亮精神,讲到道家,大家能想到很多耳熟能详的概念,大智若愚、柔弱胜刚强,不为天下先等等等等,多少人生智慧蕴藏在道家这种不露声色的谦卑就像月光,月亮就是大艺术家,转眼间为我们替换一个世界,丑的变成美的,道家精神非常像月亮精神。所以,日月交辉、儒道互补,就像星空一样。人生也应该如此,用道家精神做儒家的事业,首先你要给自己筑造精神的防火墙,事事处处都能软着陆,该进则进,该退则退。
主持人:我们节目曾经采访过一位叶曼居士,她讲过一期老子的《道德经》,她说她阅读以后发现老子是一个很活泼、很机智甚至有点狡黠的老人,不是说教味很浓的一个人,或者是传统意义上讲的老先生,不是,而是一个有点像双子座性格,很活泼。
赵士林: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都是偏阴柔。老子很活泼,很热心,不像朱熹说的老子心最毒。老子非常关心民众。“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替老百姓讲出这样的话,了不得。老子是一个热心肠的老头,是一个思想非常深刻的老头,并且他确实有非常伟大的智慧,这不是一般的聪明能概括的。
老子和孔子不一样的地方,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间就是一个自然,没有别的。在老子的院子里没有鬼神存在的一点余地,他把鬼神打扫得干干净净,天地间就是一个自然,老子更加冷静。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像儒家,儒家对天是很有感情的,董仲舒说天有心,天有什么心呢?就是大爱之心。道家不讲这个,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孔子和老子的伟大智慧,双峰并峙,二水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