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大讲堂:詹国枢谈人生与幸福

2012年02月17日16:05  新浪博客 微博

詹国枢做客新浪网

詹国枢做客新浪网

  2012年2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詹国枢博客 詹国枢微博)做客新浪网,讲述自己的职业与人生经历,与网友分享幸福生活秘诀,并对年轻人的一些困惑给予了指导。以下为访谈实录。

 

  访谈视频——詹国枢谈人生与幸福

 

  精彩语录

  从经济学的道理来讲,其实幸福很简单,就是一句话,需求的满足就是幸福。

  如果一个人八小时之内是硬着头皮去做,八小时之外找幸福,这太亏了。

  “八小时”之内也可以找到幸福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新浪网上大讲堂,我是主持人松涛。我们这期的网上大讲堂请来的嘉宾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他就是曾任经济日报副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编委兼海外版总编辑的詹国枢先生。欢迎您!

  詹国枢:你好!

  主持人:詹老师这次来,带来了这本书《老詹的幸福秘诀》。我们知道,您在退休之前从事的职业是新闻,但是这本书好像和您的职业不是有很大的关系,像是生活随笔集,您为什么会出这样一本书呢?

  詹国枢:说起这本书,我过去在经济日报工作,后来2006年调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到海外版之后工作其实挺忙的,但是我们人民日报是一个报业集团,下面有很多报纸,其中有一个报纸叫健康时报,他的老总孟宪立是我们海外版过来的,他知道老詹能写一点文章,还是有点趣的文章。说你给我们写一个专栏吧,说有一个心理学的专栏,我想健康我谈不来,但是心理学还可以谈点,我起了一个名叫《养心之道》,(我在)这方面有很多体会,这样每周写一篇,大概一千四五百字,讲自己的人生经历,通过这个人生经历怎么去滋养自己的这颗心。

  一篇一篇写下去将近两年,反响还不错,到一定时候他说干脆你出本书吧,我不能叫《老詹养心之道》,你知道张悟本之后,养心、养生(让人)很头疼。(我想到)我们终极追求的不久是幸福嘛,所以起了这个名。里面的文章还是往幸福方面进发的,所以还没有离题,出了这样一本书。

  主持人:现在的人无论养心还是养身,最终目的就是让自己活得幸福,现在很多书把书名起得跟幸福沾边,包括很多电视剧、电影,前段时间我看了于丹老师写的一本书叫《于丹趣品人生》,说现在追求生活的情趣对人来说,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呢,她认为是必需品,但是现在很多人会把比如说事业、金钱、各种人际关系放在前面,反而把生活情趣放在很靠后的位置,所以现在很多人觉得我的生活并不是到处都是幸福,想得到幸福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您是怎么看待的?

  詹国枢:其实我觉得我们每个人,不管你是年轻人也好,像我这样年过花甲的人也好,都在脑子里不自觉地想,到底什么是幸福,怎么追求幸福。今天正好来这儿做访谈之前,我翻了一些资料,这方面的资料挺多的,刚好郑渊洁有一个微博,他说什么是幸福?幸福跟性格有关,说一个亿万富翁不会了解一个年薪只有十万人的幸福。有一定道理,意思是说性格好了之后就可以幸福,就我来讲,我过去搞了多年经济学,我认为要从经济学的道理来讲,其实幸福很简单,就是一句话,需求的满足就是幸福。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们在家里,你有个小孩,当他受到曲折、受到委屈的时候,他需要倾诉、需要找人安慰的时候,是不是需求?父母安慰他几句就觉得幸福。他没有这个需求或者不需要安慰的时候就很烦,他说你走开我烦着呢。同样关心他,为什么他有时候感觉幸福,有时候没有感觉到幸福?需求的满足就是幸福,这样的例子很多。

  主持人:您现在觉得自己过得幸福吗?

  詹国枢:我觉得我这一生还比较幸福吧。因为大家都知道,我这个人是个比较乐观的人,过去在经济日报的时候当副总编我就提倡“快乐办报”,大家比较喜欢和老詹在一起工作,不管是外出采访还是上夜班都嘻嘻哈哈的。我记得有一次接触全国人大的副委员长叫成思危,他给我启发很大,他说工作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必须做的,一类是喜欢做的。把工作作为你必须做的也是喜欢做的,这样一生就非常不错了。我觉得,我们其实工作尽量地可以变得满足自己的需求,让你在工作里面找到幸福。于丹当时也说到,生活里面找到幸福,如果一个人八小时之内是硬着头皮去做,八小时之外找幸福,这太亏了。

  主持人:我觉得应该把8小时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詹国枢:我这里讲了技巧,怎么在八小时也可以找到幸福。

上一页123下一页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