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语录
很多人说宋朝当官待遇很高,当官很有钱,但是你去看,宋朝历史上很多记载说当官很穷,我觉得这个事情也是要具体来分析,有几种情况,不同的官员收入是不一样的。
西方要比宋朝差得太远太远,它那个时候几乎可以认为是一个法制刚刚在发育的状态,宋朝已经非常发达了。
宋朝选官很开放法律很完备
主持人:看来宋朝被咱们的学者给予这么高的评价。说到文化,选官吏这方面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应该这么来理解,包括我们也提到宰相,说说宋朝的选官制度,说到宋朝官吏,有人说这是中国古代当官的黄金年代,有个性的官,好官,有名的官,比如像包拯这样的,还有秦桧,也出这种很不好的官。宋朝的官给我印象这么鲜明,宋朝的选官制度怎么样,是不是大门开的比较大?
刘仰:宋朝的选官制度,基本上是大家以前知道的所谓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一个特点是来源广泛,社会各阶层的人通过读书,通过学习达到这样的要求,都可以成为一个官员,我觉得这是它的特点之一。还有一个,宋朝的官员确实不拘一格,它有很多非常年轻的人可以当比较大的官,不一定要求非常大的资历。另外,宋朝的官员阶层流动性相当大。比方说他当到宰相了,哪天觉得你不好了你就下去当县长了。
主持人:可上可下,这挺好,别只上不下。
刘仰:它的特点还非常多,比方说我们讲官员的子弟,他是不是也要考科举。
主持人:这容易作弊。
刘仰:比如包拯死的时候家里很穷,皇帝去一看,连下葬的钱都没有,就给了他儿子一个官。宋朝有这样的现象,你当了比较大的官以后,你的后代朝廷是可以照顾你的,你也可以提要求,是有这样的现象,但是赵匡胤的时候就规定官员的子弟考科举要考两次,防止你作弊。跟我刚才讲的情况是什么关系呢?要照顾你是不需要你考试的,给你一个小官等于你吃朝廷俸禄,那是不需要你考科举的,或者只有一些很简单的考试。但是这种照顾古代叫恩荫制度,它对你当官的前途是有严格限制的,一般你只能当中下层的小官,大官是当不上的。所以,宋朝有这种现象,一个大官的儿子是可以受照顾的,但是这个小伙子说我不要受照顾,我就要考科举,结果他最后也当上宰相了。我不要照顾,要靠自己。
主持人:肯定得真本事。
刘仰:所以,它官员特点很多。再比如你刚才说当官在宋朝是最好的一个时代。
主持人:没有人因为说错话而杀头。
刘仰:这是另外一个问题,言论自由。我们先讲待遇问题,很多人说宋朝当官待遇很高,当官很有钱,但是你去看,宋朝历史上很多记载说当官很穷,我觉得这个事情也是要具体来分析,有几种情况,不同的官员收入是不一样的,不一样还不在于多少,有的时候收入跟你收入构成还有关。比如京官,在京城里当官的时候,你的收入可能就是一个固定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货币收入。你在外地当官,你有可能不一定完全给你货币收入,给你一块田,这块田的收入,所以,构成也不一样的,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我们知道宋朝当官,他的家属、子女都是不准做生意的。
主持人:这制度真好,我真喜欢。
刘仰:都不准做生意会带来一个问题,如果你家庭成员人口少,你拿那份收入负担就轻,我们知道宋朝也是一个儒家文化,大家族的概念,我们现在很多能看到的家族的族谱,要追溯大多都可以追溯到宋朝,如果一个大家庭很大,靠你一个人养着,这个情况就会比较麻烦,所以,它也是一个多样性的问题,你说当官到底好还是不好,跟我们今天不一样,因为你一个人当官,你家里人该干嘛干嘛,那个时候不可以的。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待遇,我觉得挺有意思的。还有言论自由,我们知道明清文字狱是很盛行的,写诗写错了,或者说话说错了,可能全家掉脑袋,但是宋朝没有人因此而死,言论好像比较松一些?
刘仰:对,言论自由,不杀言事大臣这是宋朝的一个制度,相当于今天宪法(的规定)。
主持人:这是他们的开国皇帝给定下的规矩,有大臣上来说什么不爱听的都不可以杀他?
刘仰:对,相当于宪法的一个制度,但是要注意,不杀言事大臣,并不代表宋朝不杀大臣,还是杀的,比如贪官照杀不误。我们在讲言论自由的时候,在宋朝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风闻弹事,什么概念呢?我们讲你当官以后,我是不是要对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今天大家觉得监督都很正常,宋朝也觉得必须要监督,他那个时候监督跟我们今天不一样,我们今天说老百姓监督或者媒体舆论监督,那个时候,一个是老百姓也没这么多渠道,媒体在那个时候根本也没有今天这种形态,所以,监督很多是靠官员内部,比如御史,他们专职负责监督。所谓风闻弹事就是我不需要有证据,我只要听说某人有不好的事情我就可以弹劾他。所以,他的言论自由是相当大的,我们今天还再说你要批评某个人你得有证据,那个时候他可以不要证据的。
主持人:这个人(官)做得不好,口碑很差,有可能被弹劾。另外,宋朝据说法律很先进,包拯,另外,《大宋提刑官》,这个电视很多人也看过,宋朝的法律(制度)真的有这么先进吗?
刘仰:宋朝的法律,我们从中国历史来说,它是一个法制相当完备的朝代,宋朝自己的学者说过,本朝无事没有法,所有的事情都有法条。
主持人:中国人在宋代就已经依法治国了?
刘仰:不光在宋代,很早就依法治国了,它的法律相当完备。这是和中国自己的历史相比,你横向地跟全世界相比来说,宋朝的法律跟当时我们今天讲西方法制文化,跟他们相比,西方要比宋朝差得太远太远,它那个时候几乎可以认为是一个法制刚刚在发育的状态,宋朝已经非常发达了。
主持人:有例子吗?
刘仰:比方现在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西方著名的小说叫《福尔摩斯(探案集)》,说的是19世纪英国警察破案的状况,换句话说我要说在比福尔摩斯早八百年,九百年以前的宋朝,整个福尔摩斯的状况在宋朝都已经有了。
主持人:包青天的小说,都是怎么判案。
刘仰:包青天的小说出现的年代还远一点,不完全是在宋朝出现的。我举个很典型的例子,宋朝有某一个地方发现一个谋杀案,有人死了,有一个尸体,有一个现场,在宋朝的时候就要求报案以后在规定时间内,检验人员或者说法医,以及办案人员,各种各样的相关人员都要到场,这种情形跟我们今天都一样,我们今天可能规定的时间15分钟还是半小时,那个时候交通工具的原因,不会时间这么短,但是也是规定时间,一般是在几小时之内到现场,到现场以后法医要做严格的检查,当然宋朝的法医跟我们今天的法医不一样,最早的法医,如果大家看《水浒》会记得里面有个何九叔,武大郎死了以后,何九叔把证据给武松了,何九叔是做殡葬的,当时宋朝有很多时候是做殡葬的,以及专业做接生婆的,如果死者是个女性,这些人是承担一部分法医的责任的,要把尸体详详细细的记录,它有规范的图画,正面的,背面的,侧面的,每一个图画,每一个部位是否有伤,伤口有多深,伤口有多宽。
主持人:太健全了。
刘仰:那时候没有照相,所以,它只能用这个办法。还有一个什么办法呢?刚才说要画图,正面图,背面图,侧面图,每个图什么部位,记录的时候要求有一个人大声报喝,要说出来,面部有伤口,两厘米或者多少,要大声报喝出来,报喝的目的是什么呢?检验现场会召集很多当地的比方说知名人物,死者家属等等这些人都在那儿围观,大家一块看。今天你说要有争议我们重新尸检,因为今天有冷冻条件,可以把它保存起来,那时候没有冷冻条件,放几天就坏了,所以,那时候用这种方法,一个公开检验,另外大声报喝,所有人都能听到。这样的一个尸检报告就没有争议了。我们知道同时代的欧洲是没有这套东西的。福尔摩斯的时候他有个助手叫华生才在干这些事。
主持人:咱们早了几百年。
刘仰:它跟福尔摩斯的时候是技术手段不一样,理念上已经完全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