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听说您在印度住了一阵子,还打工来着,这个经历也挺传奇的,为什么在这儿安营扎寨工作一段时间?
刘文:我刚好从加尔各答,经过1600公里到新德里,兜里没钱了。
主持人:给光了?
刘文:不是给光了,路上我原则上不会给任何钱,因为我都是朝夕不保,不知道下一顿饭到哪里去找。我在路上遇到中国修路队,他介绍说,你到新德里就到我们公司去做客,我到了新德里之后就到他们公司去做客,他说我开了一个公司,刚好缺人手,你在这儿呆一段时间帮帮我忙,我就去帮忙了。
主持人:进入了新德里的修路单位。
刘文:他在修路公司工作,但是他最近刚辞职,自己开了一个贸易公司。
主持人:于是您就在印度的一家公司里从事着怎样的工作?
刘文:主要负责连翻译带跑腿,反正就是日常整个这些闲碎的事情,我都负责。
主持人:工作中是不是要跟印度人有所接触?
刘文:我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印度人和中国人打交道。
主持人:这个过程会不会很有意思?
刘文:有意思的很多很多,有时会有很尴尬的事情出来。就比如说我们中国人的观念和印度人的观念不同,在这里就能体会得出来。我给你举一个例子,我的这个老板姓张,他在这里刚刚安家,要请仆人,请了一个仆人打扫房间。过两天他发现那个马桶没有被打扫,他就把那个印度人叫过来,说这是怎么回事。后来知道打扫房间厕所是不负责的。
主持人:这是他们的文化?
刘文:对,厕所您得单找一个人打扫。厨房里面的事情他们是不负责的,厨房里的事单是厨房里的事情。
主持人:那岂不是得找三个人?
刘文:对,他就得找三到四个以上。
主持人:一个扫厕所,一个打扫客厅,一个负责厨房。
刘文:对。
主持人:您想过为什么印度人会有这样一个观念吗?我现在觉得很奇怪。
刘文:这个不奇怪,这是印度文化。
主持人:是从英国那边继承过来?
刘文:不是,这是他们种族的制度导致的,就像他们的文化、种族制度,就像一棵大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每个人干什么是固定的,你是扫地阶层就是扫地,你是开车的阶层就是开车的,你是祭祀阶层就是祭祀,不可以逾越的。
主持人:祖上往下传?
刘文:对,你上辈子是干什么的,下辈子就是干什么的。以前咱们看过印度一个电影,上辈子是小偷,下辈子就应该是小偷。其实我们国家的解读是什么呢?和人家不一样的,岁数大一点都看过当时类似印度这样的电影。其实在印度的宗教里面,上辈子是小偷,下辈子应该是小偷,从职业的角度而言应该是小偷。
主持人:这也是受印度种性制度的影响。
刘文:对。
主持人:分成三六九等,你是不可以逾越自己所在的阶层的。
刘文:是这样。
主持人:所以印度文化肯定给你很大的影响或者是震撼,作为一个中国人到那样一个环境里去,发现这么多自己过去想象都想象不到的东西。
刘文:我在打工的时候,这是关于工作遇到的事情,东西文化也有冲突。我的老板娶了一个印度的妻子。
主持人:他真勇敢。
刘文:勇不勇敢咱们不知道,我也体会不到。女孩长得很好看,而且在中国留过学,会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主持人:那还不错。
刘文:人家受的教育也很好,但是她崇拜的是印度教,有一个象头,大鼻子那个。刚开始家里还摆着甘奈施(象头神),过几天就换成财神爷了,夫妻之间有时也是这样。
主持人:太太会跟着他拜财神爷吗?
刘文:后来他们家大厅里一开始是甘奈施,后来改成摆财神爷,后来甘奈施挪到楼上了。
主持人:看来两个人的信仰都得以保全。印度就聊到这儿,除了印度之外让你爱的国家或者印象不好的国家还有哪些?
刘文:反正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我当然就不爱它,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它也有可爱的地方。在越南有些时候会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是年轻人,但是老人待我非常好,护我的安全,给我做饭,送我上路,给我找住宿的地方。
主持人:年轻人哪儿得罪你了?
刘文:年轻人并没有得罪我,只是想表达一下我们的姿态,就像我们年轻人经常上街表达一下姿态。
主持人:越南愤青。好不容易逮着一个中国人。
刘文:对,要向外国人表达他们的姿态,只不过有时表达得姿态有点……
主持人:就像中国人看到一个日本人就想给人家上一课。
刘文:对,是这样的事情。他们本身并没有什么恶意,后来我是这么看,当时我很来火,我招你惹你了?但是现在,当过去很多年,我时常想起这些事情的时候,年轻人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自己的出路问题很郁闷,找不到工作,也没有钱,这是其一。其二,自己很爱国,想把爱国的东西表达出来,肯定是找一个外国人表达,肯定不是找一个中国人表达我很爱中国,或者找一个越南人自己的同胞。
主持人:这是印度、越南,还有又爱又恨或者特爱特恨的吗?
刘文:大多数国家我都是爱偏多,恨偏少,比如埃塞俄比亚的姑娘长得非常漂亮,绝对是棕色版的重庆姑娘,非常好。
主持人:也挺难以想象的。
刘文:棕色版,你可以想象一下,晒黑了,今年天儿比较热。
精彩语录
每个人都有生活习惯,你要是在当地不符合人家的生活习惯,就会有一些问题出来。
习惯不同带来文化冲突
主持人:一白遮百丑。说到这儿,东西方文明的对比,这种文化的冲撞,你可能都领略过,这方面您是怎么看的?
刘文:大了不说,小了,每个人都有生活习惯,你要是在当地不符合人家的生活习惯,就会有一些问题出来。我光喝酒的事情就发生过两次不愉快的事情。在印度我就曾经有一次,我买了酒,说您帮我打开,我在这儿喝就行了。“对不起,您不能在这儿喝酒。”我说在哪儿喝酒?他说要么你回旅馆,要么在我的仓库里喝。那个卖酒的是一个仓库,普通的地方是不卖酒的。我一看里面乌七抹黑,脏兮兮的,我说我也不是吃药,喝酒怎么着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结果我不想进去,人家说对不起我关张了,人家一关张我就出去,我在大街上饮酒人家瞧我眼神都不对。人家卖我酒拿黑色的塑料袋罩起来,不让人家知道这是酒。这是印度,在英国也是这样。
主持人:我喝的是可乐。
刘文:是,至少那个袋印刷着可口可乐,有可能这样。在英国也遇到这样的事,我在一个村子买了四瓶啤酒,我说今儿好累,门口有一个椅子、桌子,我在那儿一坐,打开就喝。小卖部的人出来说对不起,我们没有许可证,你不能在这儿喝酒。
主持人:拿回旅馆喝?
刘文:我在印度的时候回旅馆,旅馆墙上写着“对不起,我们是虔诚的宗教教徒,请不要在我们旅馆饮酒”。那瓶酒喝得我特别不愉快。英国是实在我急了,就跑到马路对面,坐在马路牙子上把那瓶酒喝完了。所以,每个地方,不论是约定俗成的习惯也好还是法律上的规定也好,反正不太一样。
主持人:看来中国人真是酒民们的天堂。
刘文:绝对是,前几天我刚从印尼回来,印尼买酒人民币25块钱一瓶,你说喝还是不喝?我还是要喝的,但是我喝到嘴里感觉不是啤酒了,喝进去都是钱。
主持人:烟民们、酒民们在中国真是,要不别的国家抽烟人口都在减,中国抽烟人口在升,有点这个意思。另外遇到跨文化障碍的时候你一般怎么处理?在国外也会遇到很多华人,你看到他们的时候感觉又是什么样?
刘文:首先见到他们,第一件事情是,哎呀,我终于可以吃到中国饭了。另外,上路的最大渴望,估计就是,我是陕西人,有油泼面能来一碗就好了。所以,在当地能遇到华人,一般像我们骑车都会得到华人的帮助。
有一次我在欧洲法国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开餐馆的华人,那天他请大厨给我们做了一桌子饭,还拿了40度的玫瑰酒,因为在法国酒精度越高越贵,请我们喝。楼上打算开宾馆,让我们去免费住,遇到华人比较好。
主持人:他们见从中国来的人也会特别亲切是吗?
刘文:那不一定,因为真的,欧洲中国人多了去了,一下到飞机看到的都是中国面孔。
主持人:为什么会对你格外的这么友好?
刘文:我们走的是乡村,我们一般都是在乡村遇到的。你要是在巴黎,大家不会看着奇怪的,到处是中国人,西方面孔不多。
主持人:我有一个朋友去加拿大住了两个月回来,我说你不习惯吧,他说看着中文电视,看着中文报纸,周围都是中国人。
刘文:对,早上吃着油条、豆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