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大讲堂:刘文聊单车骑行世界经历

2011年08月10日18:36  新浪博客 微博

刘文做客新浪网

刘文做客新浪网

  8月10日,《单车上路》作者刘文做客新浪网,介绍自己独自骑行亚、非欧三大洲数十个国家的经历,并对不同文化的交流发表了独到见解,还给旅行爱好者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下为访谈实录。

 

  访谈视频——刘文聊单车骑行世界经历

 

  精彩语录

  一个人经过一次艰苦的旅行,下次再做的时候当然就会在经验上面、准备上面充足得多。但是也有缺点,这个缺点就是当你准备太多的时候,旅行本身的意外性和刺激性就随之大幅减弱。

  单车上路只为挑战自我

  主持人: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浪网上大讲堂。今天我们大讲堂给大家请到的嘉宾是刘文(刘文博客 刘文微博)老师,他是绿洲音乐网的创始人,独自骑自行车穿越亚洲、非洲、欧洲,并且出了一本《单车上路》的著作。今天我们就借着这个著作宣传的机会,把刘文老师请到我们的演播室里,跟大家聊一聊这一段很特殊的经历,我想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事情,很多网友都非常想听。

  我们先请刘老师跟大家打声招呼。

  刘文:新浪的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刘老师,骑自行车去游历这么长的一条路线,而且去这么多国家,您怎么会有这样一个想法,想去做这样一件事情?

  刘文:我小的时候骑过车,大概2000年的时候咱们国家户外热,很多年轻人都骑车去拉萨。

  主持人:国内骑车。

  刘文:对,都是在国内骑车去拉萨,我当时也受这个影响,自己也想挑战一下自我,大概是这个意思,当时也比较流行。

  主持人:但是您跟他们不一样,他们都在国内转转,顶多从东部骑到西藏也就停了,您走得够远,国家够多,目标明显比他们远大很多。

  刘文:其实谈不上什么远大,(只是)想寻找一个机会,当时其实很多国内的网友或者是年轻人都已经开始背包旅行了,我曾经在新浪网的旅游论坛看到好多好多,当时很热的。他们交流经验,哪个国家的签证怎么搞,怎么样的线路,哪儿好看……作为国人的视角而言,当时那是潮流。骑车(的人)当然是少了一点,(但)很多人都喜欢骑车。

  主持人:您的路线是从亚洲到非洲再到欧洲,三个大洲骑自行车,这个路线经过很多国家,我们梳理一下行程,大概是怎样的行程?去了哪些国家?

  刘文:大的旅行一共走过两次,第一次是从越南到南非结束,这是一条大的线路,其中包括越南、柬埔寨、泰国、印度、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和南非。这是第一条线路。第二条线路是从英国穿过欧洲到巴基斯坦,主要国家有英国、法国、瑞士、意大利、希腊,中东的约旦、黎巴嫩、叙利亚,再就是伊朗、巴基斯坦,回国。

  主持人:最穷的和最富的国家都穿越了,最乱的也去过了,可以说整个世界基本上各式各样的形态都看过了。所以今天我们可能会聊聊您沿途这些见闻和经历。另外,我了解到您一个人其实骑自行车出去并没有带太多钱,也没有带地图,这是刻意为之的,还是您的某种打算在里面,因为某种原因才不带它?

  刘文:曾经有一段时间国内有一个时尚,带越少的钱走越多的路,有这样的口号也有这样的潮流。我有一点点不同,当然我们作为年轻人,当时也没太多的钱,我上路的时候,就我当时的情况,本来做的买卖也关张掉了,还债的还债,打点的打点,很快钱就没有留下多少,没有钱这是一个现实,这是其一。

  其二,路上包括其它的规划,是由于我们当时国内这些方面的资讯相对来说偏少,我不是不愿意做好,是我没有办法做好。我现走在路上现学。我那本书,东南亚的那一章就叫做“学习”。

  主持人:在逐渐学习。

  刘文:蹒跚起步。

  主持人:这是不是意味着一开始可能这一段经历会比较仓促一些,到后来和前面开始相比,可能装备、策划、资助方面都会非常熟练,而且有所提高?

  刘文:当然你走完一次以后,就像一个人经过一次艰苦的旅行,下次再做的时候当然就会在经验上面、准备上面充足得多。但是也有缺点,这个缺点就是当你准备太多的时候,旅行本身的意外性和刺激性就随之大幅减弱。

  主持人:完全是按照一个计划在执行了,没有过于新鲜的感觉了?

  刘文:对,是。

  主持人:您现在回味您刚上路的时候有些仓促、可能准备不足的地方,您觉得是哪些?后来被您给补上的?

  刘文:好多。首先从车来说,因为很多网友、骑友最关注这一点,车本身是这样,这辆车你一定是骑了有一段时间,对它的性能和质量有一个把握,这样的话路上它哪里发生故障,你会心里有一个底。

  主持人:懂机械。

  刘文:懂机械倒没必要,至少你会修车,心里要有数。比如我就发生过悲惨的事情,我走的时候买了一辆新车,直接就上路了,结果在路上车的前叉的螺丝掉了我都不知道,突然前叉和把脱了,失去作用,车就摔在马路上,后面随之过来一辆大卡车,我那次差点死掉,那个司机是锡克教的司机,反应还算比较灵敏,刹得比较及时,我逃过一劫。所以,对器材的了解有时关涉到我们的身家性命,要注意。

  主持人:器材是一方面,除了器材之外还有什么准备不充足的地方,如果回味的话还能想得到吗?钱没带够?

  刘文:当然谁都希望钱带多一点,旅行的安全度要高很多。不是我不带钱,是我没钱可带。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不谈,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我相信现在很多旅行者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如果你非得要想不带钱走,我想也有不带钱走的收获。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