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语录
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企业家,把企业经营好,为社会创造财富,安排了就业,为国家创造了税收,首先就是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也是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无论是范蠡也好,子贡也罢,甚至是白圭,这样一些商人,他们真正是流淌着道德的血液,那是把社会的责任放在首位,而不是把自己赚钱放在首位。我们国家的古代固然有一些人属于奸商,但是商人的主流绝对不是以奸为主的。
商业道德滑坡与文化断层有关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接下来的话题跟现在(的社会情况)有关系,不展开细说了,想听听您的观点,一个是商业道德,说到商业道德,有人讲企业家身上必须流着道德的血液,(有人认为)企业家管他道德不道德,但是制定法律法规,照着这个法规做。您是怎么看待,到底道德重要还是监管重要?
李晓:两者都重要,因为两者有不同的功能,没有办法替代的,监管是利用法律法规,政府的监督管理,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实际上来讲,比如说就我们国家目前来讲,市场的乱象,比如食品安全问题,政府确确实实应该承担起它的责任,这一点丝毫不能含糊的,但是道德也有法律法规监管所难以替代的功能,道德的作用在什么地方?在于唤醒人类的良知和人性,来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的约束。
主持人:所以现在两者都很重要。
李晓:两者都很重要,所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主持人:现在有些商人道德不够,监管进一步加强,这样我们才会感觉更有安全。接下来还有一个话题是家族企业,说到家族企业,放眼欧洲,随便一个牌子,一个汽车品牌动辄百年,家族企业一直传下去了,还经营得很好,很活跃。中国你再看看,哪儿有家族企业,没有,有的话也就几十年,中华大地上诞生不了家族企业,以前好像有同仁堂(这样的)家族企业,现在都是国企了。
李晓:对。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说中国土地上诞生不了家族企业,原因不在家族企业本身,而在社会环境。比如刚才举的例子同仁堂,和我们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有关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意义的家族企业,如果我们再往前看,比如范蠡,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而且真正打破了“富不过三代”定律的家族企业,子子孙孙做了很多代。到了明清时期,无论是晋商也好,徽商也罢,大的商帮传承都是十几代,二三百年,不是典型意义的家族企业吗?如果跟西方有不同的话,它的不同可能在于我们的历史发展的路径有所差异。
主持人:跟历史发展有关,不是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有一个话题,很多西方当代大的富翁,同时又是大的慈善家,要看全球财富排名前面的,基本都是大慈善家,再看全球捐款最多的,雷同度挺高的,中国比一比,雷同度太低了,富豪榜前面的看捐款,可能会吓一跳,太少了吧。所以好不容易出来陈光标,现在还有人说标哥你帐说不清楚,你说捐一个亿,怎么有八千万,您怎么看待?
李晓:我认为企业家的慈善事业应该从两个角度去看,第一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企业家,把企业经营好,为社会创造财富,安排了就业,为国家创造了税收,首先就是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也是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如果他能够把自己属于个人支配的钱财,能够再用之于民,就如同范蠡和国外企业家那样,也是非常可敬的。陈光标先生的做法首先不要过于纠结他具体的做法,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方式,只要从事慈善事业,就是可敬的。
主持人:关键要更多企业家把钱拿出来,别光把钱都不知道哪儿去了。
李晓:这个事要辩证地看,你比如企业本身有自身积累的过程,有扩大规模的需要。我一开始就讲了企业家应该首先做好企业家,这是社会对他最基本的要求,创造财富,安排就业,这点做到,做到这点,难道不是巨大的贡献吗?与此同时,再来从事社会慈善事业,比如资助教育,资助医疗,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这样做当然同样也是可敬,甚至更加可敬。
主持人:经营活动也是对社会有贡献,中国90%多的就业在私营和民营(企业),国企和央企只解决了8%的就业,所以企业家也是对社会贡献很大的,十几亿人口等着找工作,赶紧好好经营你的企业。
李晓:也是一种慈善。
主持人:最后一个话题,现在有毒奶粉、苏丹红、地沟油等等,有人说中国人古代就说一句话“无奸不商”,商人=奸,就想骗你的钱,所以中国这么多假冒伪劣也好,是因为中国商业存在着欺诈的传统,对此您怎么看待?
李晓:首先承认现在的假冒伪劣,包括您所列举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确确实实是非常令人感到郁闷和纠结的。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看,一方面并不是中国所特有的,马克思曾经讲过商业跟欺诈是如影随形,甚至商业利润很大程度是来自于欺诈的。我们古代固然有无商不奸的说法。在欧洲历史上在很长时间里也是很鄙视商人,基督教(曾)把经商做买卖包括借贷业视做很可悲的事情。首先我们不能说只有中国才存在这种现象,另外要看到在中国商业文化发展历史上,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是奸商。你看无论是范蠡也好,子贡也罢,甚至是白圭,这样一些商人,他们真正是流淌着道德的血液,那是把社会的责任放在首位,而不是把自己赚钱放在首位。我们国家的古代固然有一些人属于奸商,但是(商人的)主流绝对不是以奸为主的,而是以诚信经营,以仁义经营,讲究智勇仁强,靠这些东西取得自己合理的商业利润。
主持人:从您的角度来说,现在这种商业领域的不道德或者欺诈行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不是由于传统遗毒?
李晓: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有几点,第一和当下整个法律法规包括政府的监管需要加强,需要健全完善有关系,另外,如果从历史上来说,恰恰和历史文化的断层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过去的商人是师傅带徒弟,从进门开始就要讲究(诚信)。
主持人:过去药铺逢年过节(如果)关门,有人砸你招牌,做哪行要守哪行规矩,做药铺半夜几点开门都要开。这(样的好传统)断了,没了,文化断层。
李晓:我认为和文化的断层有关。现在如果要解决现在的问题,大家都感到很郁闷,很纠结的问题,办法一个是加强政府的监管,再一个还是要到老祖宗那里寻找文化的根。道德的问题必须有文化的依托才行。中国有很多东西需要向西方学习,包括制度、技术等等,但是做人做事,我们中国人老祖宗有非常优良的传统。
主持人:这些商人也好,手工业也好,生产及经营贸易者也好,在古代从事也有规矩在手,更多是行规或者自律,要不守行规自律,(可能会出现)老百姓替政府执法。
李晓:(不讲商德的商人)不仅在老百姓当中难以立足,即使在商人圈子里也无生存之地。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中华民族虽然历经艰难坎坷,现在我们的经济走向崛起,我们的伟大民族正在实现复兴,同时我们在这个地方重估我们的传统文化,会找回民族的自我。
主持人:谢谢李老师今天做客新浪网上大讲堂,谢谢您,谢谢大家收看,很受启发,再见!
李晓:谢谢各位新浪网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