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 > 正文
精彩语录
刘心武这本书,宣传的时候,写的是“最接近曹雪芹原意的书”,你如果这样写的话,就给自己压力太大了,你脑袋上的帽子就戴得太大了,相信没有一个作家能戴得了这个帽子。
名家有时候成名作很好,而且确实出过很好的书,但是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会不太珍惜自己的名誉,会做一些不珍惜名誉的事情,所以这个事都可能会带来大家对他的书的判断。比如余秋雨老师。他的书一直有争议的,争议首先不在书,而在人。
名家要珍惜自己的名誉
主持人:一些畅销书,甚至一些名作家也被请到“烂书榜”里去,蔡岫你们把《刘心武续红楼梦》评到“烂书榜”,别的榜上榜的名人,有余秋雨、郭敬明、刘心武、唐骏、郎咸平、孔庆东等。为什么这些名人和畅销书会被放进去呢?
蔡岫:我觉得名人也上“烂书榜”,主要原因是两个,第一个有的作家确实是沽名钓誉,可能原先确实写得非常好,在他出了名以后,有两种可能,一种这书不是他写的,但是他的名字很值钱。另外他赶着出书,确实写的水平很差。第二点,有的作家他的书写得可能还可以,但是出版社的宣传有点过于太招摇,让读者会产生巨大的落差。我举一个很早的例子,比如以前都知道一本书,是一个体育记者叫李响写的《我和米卢零距离》,我不相信这句是她自己想的话,听起来很别扭。
刘心武这本书,宣传的时候,写的是“最接近曹雪芹原意的书”,你如果这样写的话,就给自己压力太大了,你脑袋上的帽子就戴得太大了,相信没有一个作家能戴得了这个帽子。
主持人:对郭敬明怎么看?
蔡岫:我个人对郭敬明不太了解。他的作品对我来说有一点点幼稚。
解玺璋:名人上榜,有影响力,做榜的人觉得如果有了名人,他这个榜就会被大家关注。就像前一段做的“金扫帚奖”,为什么给张艺谋,给陈凯歌,给冯小刚,给胡玫?都是找大牌,给张三、李四谁都不认识的,电影没看过,肯定没有反应。这是一个原因。
再有一个,名家有时候成名作很好,而且确实出过很好的书,但是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会不太珍惜自己的名誉,会做一些不珍惜名誉的事情,所以这个事都可能会带来大家对他的书的判断。比如余秋雨老师。他的书一直有争议的,争议首先不在书,而在人。余秋雨的历史散文究竟是好与坏,是可以争论的,可以讨论的,有些人非常非常喜欢,有些人非常非常不喜欢,都是很极端的。说他的书烂与不烂,都可以说。他的事主要是他的人的问题。
刘心武老师的书,刚才蔡岫说的他的宣传可能有一些问题,因为(出版人)张小波是善于做宣传的。作为出版社来讲很难责备他。我看过刘老师写的别的书,他第一本书写《重写红楼梦》,是90年代初期写秦可卿,那个时候用小说的笔法重新写这个人物,属于创作型的,那是他进入红学领域的契机。他不是一个红学家,是一个业余喜好红学的人,他用他自己个人的精力现在在做这件事,他自己个人喜欢,也一直在说,他为了晚年的生活的充实他来做这件事。
我们现在讨论他的书,至少我有一个想法,你要对脂批非常了解。很多人对脂批不了解,不光对脂批不了解,对《红楼梦》不了解,在网上看到一些发言,我感觉他就是看过电视剧或者看过《红楼梦》的小儿书,对《红楼梦》人物说老实话真是不了解。但是也在骂刘老师的书,你可以骂,他既然已经出来,就是一个公共人物,公共事件,谁都可以骂,你觉得骂又很可笑。我希望看到的是批评刘老师的书或者文章,这个人真是长期研究脂批的人,才能说哪些地方写的不对,哪些地方不符合脂批,不符合曹雪芹原来的原意,我希望看到,我想看到这样的文章,但是现在没有。我一直觉得,那天给新浪写推荐的时候写到这点。刘老师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我们大家为什么对高鹗的续书不满意,是“五四”以后不满意,这不满意里包含着我们新的文化判断,高鹗把一个有批判性的书,有战斗力的书,对封建社会进行揭露的书,给改成了大团圆的、维护封建社会的、维护权力的书,刘老师做的事恰恰反过来,恢复曹雪芹原来的状态,当然他恢复的程度可能是可以讨论,恢复得怎么样再说,但是做了很有意义的事,大家很期待的事。为什么这么多人关注,也是大家心里有这个期待。这是我的想法。
蔡岫:有的时候读者们为什么说名家的是一些“烂书”,可能是因为对他们的期望过高,心灵的落差比较大,可能会夸大这种情绪。
主持人:有没有人找到你,蔡岫,我想上你的烂书榜,麻烦你们火力足一点,狠狠批一批,就是要借着你们烂书榜的名,把我这个书给推一推,这种情况存在吗?
蔡岫:目前还没有遇到脸皮这么厚的人。
解玺璋:现在这个时候,我相信什么事都有,现在人做事我都有时候目瞪口呆,原来不可能的事,现在都可能。
主持人:请教两位,平时看不看“烂书”?
蔡岫:我个人来说,我看得挺多的,我有时候看一些书评,有时候不看。书评没有什么用,必须自己看了以后,才能判断是不是“烂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