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 > 正文
精彩语录
这个社会,普遍性地丧失标准,文化相对主义盛行,什么都是有理的。大家爱引用一句话,“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但这个社会如果没有一个标准,尤其是文化没有一个标准的话,这个社会只能越来越往下走。
“烂书”泛滥板子该打谁?
主持人:当前“烂书”泛滥的情况,仅仅是作者写得烂,水平差吗?
解玺璋:现在出版确实是比较混乱,每年出将近30万种书,大部分,说老实话可以说是“烂书”,尤其畅销书排行榜,我在人大和北师大跟同学交流的时候,说我不主张看畅销书,因为看畅销书纯粹是浪费时间。现在“烂书”集中在几个方面,除了“买一本书回去是个白纸,里面有点字”,可能跟设计有关系,对大多数读者来讲,我们所谓“烂书”还是指的内容方面。集中在几个方面,目前来讲,“烂书”比较多在养生类、健康类图书里,这个书比较多。再一个励志类的。再一个经管类的烂书比较多,再一个现在所谓通书写史一类的烂书比较多,我自己归纳就这四大类,大多数的畅销书都在这里。
为什么它烂呢?一个缺少创意,它跟风,比如说张悟本的书火了,类似一大堆张悟本的书火了,励志的书火了,包括书名都类似。这里所谓烂,不见得说得不对,说的话也许句句是真理,但是觉得很无聊,觉得看完这个书一点收获都没有,比如说一本很通俗的书,你觉得能够解解闷,也是一种享受,我的时间被它打发了。觉得时间打发都无聊,这种书我认为是“烂书”。
主持人:烂书泛滥,作者、出版者、营销策划者,谁应该负更大的责任?
蔡岫:负更大责任的人肯定应该是出版社。解老师说的几类书,我们烂书榜全都有,比如《心灵密码》,名字都很多,很明显是各种段子凑到一起去的。这种书它的存在很多层面上应该说是出版社、策划者,他觉得这种书好卖,对于图书的质量他没有一定的掌控,很跟风,这种书好,一下全都来。所以就这种现象非常非常地多。
解玺璋:就是出版社,如果你不出,这个书不会到市场。现在是双轨,一部分是正规的出版社,一部分是民营书商,大家的目标太一致了,都是为了钱,说我出书为了文化积累的也有,但是很少。大家更多的是在追逐利益。所以会跟风。看哪本书卖得好,大家都模仿去做。这会把一个市场做坏。
包括类型化的文学创作,本来也是一个好事,比如说大家都写谍战,但写作不是一个没有门槛的事,你不懂这个东西,就没法写,如果非要强制写,就是胡编乱造。现在看谍战的东西,越写越乱,别说电视剧一样,都是越拍越滥,没法往下,把一个类型给毁了。
主持人:“烂书”泛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问题?跟以前的风气对比,现在的情况到底怎么样?
蔡岫:主要是两点,一个是现在大众的审美相对没有提高,反而有点低俗化了。很多东西大家都觉得水平不高,但是看的人很多,粉丝就是很多。第二点,有很多具备一定水准的人,不是普通的粉丝,他缺乏社会责任感。
他明知水平不高,还要出,是为了赚钱。另外一方面他的方向可能有问题,就像有时候看到一些电影,比如说导演可能是有想法的,但是他为了让电影能到国际上获奖,我们也知道国际获奖,他们喜欢我们都生活得很苦,心灵很扭曲,这样的话很容易获奖,会根据这些。书也是,会根据他想要的,能赚钱的方向,来营造一种可能并不真实,让大家并不是非常能接受的一些内容。
主持人:同样的问题问解老师。
解玺璋:这个社会,普遍性地丧失标准,文化相对主义盛行,什么都是有理的。大家爱引用一句话,“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但这个社会如果没有一个标准,尤其是文化没有一个标准的话,这个社会只能越来越往下走。我记得董仲舒讲到读书的时候说“勉强读书”,为什么叫勉强读书?读书不是一个很快乐的事,他是一个需要你心灵或者精力都要投入的事,要没有一定的意志力,是不能坐在这里读书的。但是大家现在强调快乐读书,强调轻松,好像我哪怕不动脑子,就可以看书,这样的书肯定是很烂的书。
大家说出这种书责任主要在出版社,确实是这样的,因为出版社作为一个关口,你不出,这个书肯定出不来。同时带来社会上给出版社一个反馈,他认为这样的书好卖。我们看畅销书排行榜,比如我现在每个月参加中国新闻出版报有一个以“开卷”为基础的优秀畅销书排行榜的榜评。我们每次从前200名里评出10本好书,都觉得很难。现在大量的畅销书都是没有价值标准的书。这种书被社会上广泛接受,只能说明我们的社会出了问题,不能说明别的。
主持人:跟过去做对比,回忆过去,要不然是很教条的书,要不然是沉甸甸的特别厚重的文学著作,我那时候就想看点比较好玩的,那个时候连琼瑶的作品算是精神毒药的范畴,现在看起来都太健康了,这个是不是有点极端?
解玺璋:在以前的数十年里,出版比较单一。80年代提出“阅读无禁区”的口号,那个时候有很多禁区,是一个体制来限制你,一个意识形态来限制你。会把很多东西排除在外,甭说金庸、琼瑶,在1949年以前有那么多作家,很多书,1949年以后都不看了,其他这么多有价值的作家,张爱玲、钱钟书都是后来发现的,都是出口转内销,先在海外火起来,然后是国内。甚至以前郁达夫这样的作家,我们也会认为他是有问题的,不积极的,《春风沉醉的晚上》,那么美的书。包括《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我们青少年时期读这个书也是受限制的,里面谈恋爱、搞对象,都是不正常的,无产阶级战士怎么会有这样的行为,俄罗斯可以写,中国不可以。
主持人:不是说俗的东西不能完全不存在,它的存在有一定满足大家的需求。
蔡岫:“烂书”应该在一定的比例之中。
主持人:对文化市场,出版管理部门,两位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
解玺璋:出版社也好,出版商也好,它追逐利益,这也没有什么不对,在现在来看也是很正常的,也是合理的诉求。但这个行业,我总觉得跟做别的行业不太一样,你毕竟不是以单纯的追求利润为指标的行业。因为你做的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