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上大讲堂170期 著名作家吴泰昌:钱钟书先生百年诞辰纪(4)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6日16:13  新浪博客

    

吴泰昌追忆钱锺书先生生前往事吴泰昌追忆钱锺书先生生前往事

    精彩语录:

    吴泰昌:
钱先生这个人考虑问题很周到,我再讲两个细节,他住院期间,他跟冰心老人住在北京医院北楼同一层,一个是310,一个住在311,一个左一个右,但是每年冰心过生日,他生病都不忘跟杨先生去送花篮。还有一个最使我感动的是94年2月10号,杨绛先生打电话叫我来一下,那时他身体已经很不好了,过了4个月住院就没出来。那天本来杨先生说他在里面休息,不再让他出来,有一个细节非常令我感动,我的司机每次去见他都叫他“小胡”,那天我们司机上来接我的时候,钱先生问他“你叫胡什么”,“胡文杰”,问完了马上找了《围城》签名送给他一本书。

    吴泰昌忆钱钟书病中琐事:不忘冰心生日 主动送书给司机

    吴泰昌:后来写书并不是我最初的想法,这篇文章发表之后,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头儿,也是我的朋友,到北京来开会专门来看我,大概是1991年,他们想编一套世界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他动员我,钱钟书这本让我来写。我当时没答应,为什么?当时有的传也出版了,因为我平常是不问他的,只是他讲什么我就听。我有一个习惯,比较喜欢记录,当场不记,回去晚上记录,我的记忆力比较好,细节都记下。我也不去问他,写传记是要问他一些问题,所以我犹豫了一段。后来一再催促,我就说回去征求一下钱先生跟杨先生的意见。有一天我就去他们家了,钱先生不同意写他的传,钱钟书先生说“根据你自己了解的情况写吧”,就是说根据你自己掌握的情况写。所以,我这本书既不是传记也不是传,也不是评传,我就是用我的视角写,跟你距离近接触的有意思的感觉,我自己知道的写,不知道的我不写,听人家说的都不写。这样拖了好多年,出版社这个计划后来取消了,我又跑了上海访问他的好朋友柯灵,又去北京找钱学研究者,做了一些准备,搜集了一些资料,但是那时工作很忙,搞新闻工作很忙,也不会电脑,手写很累,后来就放下了。但是这本书始终在我心里是一个事。

    1996年,我到医院去看钱钟书先生,他当时已经昏迷。有一天突然醒了,看了我就问“这是谁?”,还能讲几句话,你别为写钱钟书陪掉一条老命,自己身体要保重。可见他还记得这件事,我老觉得是一种内疚。

    主持人:因为他一直都记得。

    吴泰昌:他不希望我写,但是他晓得这个事。后来1994年,冰心先生住院的前一年,我到她家去,我就把我这些内心不安跟冰心老人谈了。冰心给我出了一个主意,他说你不必写传,现在已经有传了,有专门的课题在写。你就根据你自己的情况,我说我给你想一个题目,就叫《我认识的钱钟书》,这个余地就比较大。你认识的、你知道的就写,不知道的就不写,你不要求全。但是她提醒我一定要有真实的细节、真实的场景、真实的图片。冰心还开玩笑讲,作家除了评价喜欢看之外,很多作者更希望了解这个活生生的人。

    主持人:从文字上看到人的温度。

    吴泰昌:对,作家不管是谁,首先是一个人,那说你就发挥你的长处,就写这个。这个书名,我跟杨绛先生谈过,她也认为这个书名比评传要好。

    主持人:要妥贴。

    吴泰昌:刚好2003年、2004年我写完了《我亲历的巴金往事》之后,就写《我认识的钱钟书》。现在这个书出版以后,其中受到一些朋友的鼓励,也有些建议,所有不当之处都是我负责任的。因为杨绛先生已经是高龄了,不好打扰她,我对文章自己负责,我力求细节讲究真实,场景也要真实,要有根据。

    这个书现在也在我的修订考虑之中,如果要修订,我就想多增加一些细节,能够看出他的人品、风范、待人接物,特别是人品、道德风范那一面,人家不了解的地方提的多一点。到底什么时候完成,不但要看我的健康、精力。因为今年8月份,三联书店给我开了一个“亲历大家丛书”,先出了《我知道的冰心》,还有修订的《我认识的钱钟书》、《我认识的朱光潜》,这三本同时出来,下面我再先写别的长辈、我尊敬的大师,这个书肯定也就在我考虑修订之中。

    主持人:非常值得期待,今天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聊了挺长时间,虽然我们还有很多话题没有说到,还有很多细节和往事值得追忆,但因为时间的关系真的非常非常可惜。

    吴泰昌:钱先生这个人考虑问题很周到,我再讲两个细节,他住院期间,他跟冰心老人住在北京医院北楼同一层,一个是310,一个住在311,一个左一个右,但是每年冰心过生日,他生病都不忘跟杨先生去送花篮。还有一个最使我感动的是94年2月10号,杨绛先生打电话叫我来一下,那时他身体已经很不好了,过了4个月住院就没出来。那天本来杨先生说他在里面休息,不再让他出来,有一个细节非常令我感动,我的司机每次去见他都叫他“小胡”,那天我们司机上来接我的时候,钱先生问他“你叫胡什么”,“胡文杰”,问完了马上找了《围城》签名送给他一本书。另外,他建议那个司机、杨绛、我在阳台上拍照片,过两天住院就没有再回来。他想得很周到,感觉自己身体已经很不好了,一般司机肯定开口向他求,司机很老实,也不敢开口,他主动把他名字问清楚,当场签了名。

    他对人很尊重,跟我们晚辈接触多一点,稍微关心一点。我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小教员,90多岁高龄,90年在上海逝世,我本来约好看他,后来我写信说我要赶回上海去,我妈妈死了,我妈妈是最低层的小学教员,我回来的时候收到他一封问候信,叫我身体要多保重。一般人很少这样,令我非常感动。我睡不着觉,他也睡不着觉,他说我“海乐神不要吃那么多,一粒海乐神,搭配两粒安定片,不要吃那么多”。他对晚辈朋友式的交往,像我这样的晚辈跟他接触肯定也很多,每个人都从不同的层面感受他。我认为钱钟书先生这个人,在我的印象里是非常鲜活的,除了看他的著作,我是普通的读者,他除了是一个长者外,毕竟是前辈,这些接触给我感觉是非常鲜活、立体的。所以,他在我的心目中是永远值得我深切怀念的,而且我也想把我自己感受到的让更多的读者能感觉到,但是我只是普通的一个晚辈跟他的接触,同样的晚辈也能讲出更多的东西。

    主持人:所以我们也特别期待您的《我认识的钱钟书》的再版、修订版能够尽早面世,让我们更多喜欢钱钟书的读者可以看到。

    吴泰昌:那就要看我的精力,看出版社的考虑,但是我可以讲的东西还有很多。

    主持人:有很多很多事情可能埋在心里,迟早自己会再长出来。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也非常感谢吴泰昌先生今天做客网上大讲堂,确实是因为时间原因,我们这一期的网上大讲堂告此段落,希望有时间再跟您谈谈您认识的钱钟书先生、冰心先生或者是朱光潜先生。

    吴泰昌:谢谢新浪网,也谢谢主持人,年轻一代机智聪明的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吴先生,各位网友我们下期再见!

 

点击进入网上大讲堂往期精彩回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