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 > 正文
吴泰昌追忆钱锺书先生治学态度精彩语录:
吴泰昌:钱钟书治学的经验,治学的态度,以及治学的方法,是我们特别要纪念、要学习的。我们不可能去完全重复他的著作,但是我们应该有信心在继承的基础上,应该在某一个领域里有突破创造,最后整体出现这样的大师。但是不管怎么样,这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要像他那样长年累月几十年如一日刻苦的学习,积累渊博的知识,贯通古今、贯通中外。你没这个底子的话怎么行?他有过人的才华跟惊人的记忆力。我们要想达到这个水平,必须这些东西要好好学习。我们现在有些学者稍微浮躁了一点,太急了,以为看了两本书,自己有想法,就写文章成为什么了。现在的大师很多。
吴泰昌谈钱钟书治学:严谨、刻苦、切实
吴泰昌:我再讲一个例子,因为人家都想听一些情节、细节性的事情。1985年冬天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有一个记者到北京,专门来采访他,钱先生很难接受采访,就找我原来的老领导,文艺报主编冯穆先生,他以为冯穆一定跟钱先生熟,其实冯先生跟他只有工作关系,没有什么私人关系。冯先生就委托我,我给钱先生打了几个电话,把他们的请求提出来,但是不行。
主持人:他就拒绝了。
吴泰昌:我最后采取什么办法呢?因为我以前每次都是写信给他,或者是约好时间看他去,后来慢慢熟了,有时我不打招呼也就去了,我把他的生活规律摸得比较准,哪个时间可能肯去。那一天我就突然带着这位记者去了。
主持人:带着直接过去了。
吴泰昌:不打招呼去了,杨绛先开了门,钱先生当时一愣,最后他说“泰昌,你搞突然袭击,瓮中捉鳖,把我给抓住了”。转瞬间的场面有一点……
主持人:尴尬。
吴泰昌:尴尬。马上就缓和下来了,谈得很好。因为香港记者没有什么提前准备好说谈什么问题,不像你有一个提纲。
主持人:有一个预设。
吴泰昌:他没有,而且提的一些问题都比较敏感、比较尖锐、比较刁,所以钱先生就要应付这个环境。果然谈了一个多小时,谈得很好。钱先生讲了这么一句话,他说今天咱们的采访又事先没有沟通,提出要求,请你不要录音,我也帮着记。但是由于钱先生旁征博引谈了一些问题,特别是谈到对诺贝尔奖的看法问题,谈到很多中外名人,那个记者记不下来,在最后告别的时候,那个记者提出希望跟钱老合影,钱先生同意,我帮钱先生跟他和杨绛先生三个人拍了照片。拍完了钱先生提议,我再拍一张与我的照片,有一张是我拿着摄影师的记者拍的,第二张是我和钱先生再拍一张。
主持人:你和记者的合影还是和钱先生的合影?
吴泰昌:跟钱先生的合影。我第一张拍的是钱先生、杨先生加上那位记者。后来钱先生说,没有他,没有这个采访,他应该合张影,我又跟钱先生合张影。最后走的时候他就提出一个要求,如果贵报要发表,请你把您写成的文章先发过来看一下,只是这么一个要求。后来那个记者果然把稿子给他看了,他做了很仔细的修改。因为有些名字搞的都不对,他把稿子认真修改了一遍,修改完了,他给那位记者回一封信,说我很抱歉,你给我写了文章发表,我当时是信口雌黄,你一无所获。
主持人:他很谦虚。
吴泰昌:很谦虚去谈这个事情。后来那位记者发表的时候,记者在香港发表的时候,并没有说明他哪些地方是钱钟书改的,就当成自己的一篇文章发了。其中有一段话,关于对诺贝尔奖金的看法,当时是敏感的话题,中国也有作家被提名,包括钱钟书被提名,问钱钟书,钱钟书当时讲了很多例子,他说对这个奖不要过于重视。他说别人会说我“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他在观念上、意见上很自信,考虑成熟了以后就讲了。讲了以后,文艺报摘了这段文字,当成头版发表了,“钱钟书关于诺贝尔奖的看法”,送给他看,他说是经过他看过的,比较准确,就没动,后来反应还是很广泛的。后来找我问,听没听到不同意见,希望你们有不同意见也要发。他说我虽然自己考虑的比较成熟,而且在这个敏感问题上,这是我自己的一家之言,我希望听到不同意见。
他有自信的一面,对自己的观点他很自信。但是他又很谦虚,他希望听到不同的意见。他不会说我的话就怎么着,我讲我的,你讲你的。
吴泰昌:我感觉到他治学非常严谨,他为人很亲切,而且通达情理,对人很尊重。举一个例子,你看一下他的《管锥》篇,最后一部著作,在中国学术史上是难得的一部著作,他增订了几版,每次增订版,写了一个短序言,二三百字,感谢谁建议我增补了几条,那些注很多都是北大的师弟、师妹,帮他找到了,他鉴定完了,他认为合适用的就采纳了,增订板的序言里都把它讲得清清楚楚,对人的劳动很尊重。一般注释、找材料,我还写你干什么?
主持人:尤其像自己的师弟、师妹。
吴泰昌:是我的师弟、师妹。
主持人:那比他小一辈。
吴泰昌:说明一个大学者的风度,尊重别人的劳动,不管你是谁,只要你帮过我忙的,这个忙帮的是切实可行的,我就要感谢你,公开的表示。
主持人:而且都写得很清楚。
吴泰昌:短序,2、3百字,就写感谢谁,增补了几条。这都是一种真正学者应有的品格。因为做学问是无止境的,每个人只能在它的过程当中去做,做得好、做得不好都会得到各方面的帮助。要继承前人,感谢别人的帮助,自己做的东西后人再跟着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