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上大讲堂170期 著名作家吴泰昌:钱钟书先生百年诞辰纪(3)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6日16:13  新浪博客

  

吴泰昌形容钱锺书先生给人以秋天的感觉吴泰昌形容钱锺书先生给人以秋天的感觉

   精彩语录:

   吴泰昌:
我见他的时候是秋天,而且他给人就是秋天的感觉。整个氛围很秋高气爽,我突然联想,觉得应该是《秋天的钱钟书》,用“秋天”两个字他比较喜欢,不是用冬天、夏天、春天,是用秋天,给人一种秋高气爽的感觉,但是又不像春天那种喧闹,比较安静的感觉。他对这个题目也很满意。

    吴泰昌谈钱钟书性格:秋高气爽、比较安静

    吴泰昌:我感觉到钱钟书治学的经验,他治学的态度,以及治学的方法,是我们特别要纪念他、要学习的。因为我们纪念一个我们尊敬的前辈、长者、一代学术大师,我们不可能去完全重复他的著作,但是我们应该有信心在继承的基础上,我们新生代的这批学者,应该在的某一个领域里有突破创造,最后整体出现这样的大师。但是不管怎么样,这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要像他那样长年累月几十年如一日刻苦的学习,积累渊博的知识,贯通古今、贯通中外。你没这个底子的话怎么行?他有他过人的才华跟惊人的记忆力。我们要想达到这个水平,必须这些东西要好好学习。我们现在有些学者稍微浮躁了一点,太急了,以为看了两本书,自己有想法,就写文章成为什么了。现在的大师很多。

    主持人:所谓的大师很多。

    吴泰昌:不是所谓,他专门给我打电话,说真正的学者,为什么用“真正的”呢?因为很多人并不是学者,大师应该是真正的大师或者是准大师。我感觉钱先生这种治学的精神,他的态度,他的方法,他积累的东西,他的才华跟记忆力,都使他成为一代学术大师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条件。我们怀念他应该切实的学习他这些东西,要力戒过于浮躁的心态。但是我相信我们整个学术水平、文艺水平会提高的,会出现像钱钟书这样一批学识、文学艺术大师,但是他都要努力。现在国家的环境、条件都很好,但是环境好不等于你能够做好,你本身自己还需要努力。

    主持人:就是他治学的严谨,他的精神,他对人的尊重。

    吴泰昌:他的经验、态度、方法。

    主持人:都需要我们去好好学习。

    吴泰昌:我们今天怀念、纪念一些有代表性人物的时候,我们应该切实学习这些东西,为我们现在跟未来的发展吸取宝贵的东西。

    主持人:刚才我们聊了很多如何纪念钱钟书先生的话题,现在我们把话题回到咱们这本书上,我们知道《我认识的钱钟书》这本书是2005年出版的,当时为什么想到写这么一本书?

    吴泰昌:这本书写的不算好,因为钱先生已经走了,没有听到他当面的批评、教诲。其实对我来说,这一生写这么多书里,写这本书最漫长、最劳累的一件事情。我跟钱钟书先生1977年认识,我从来没写过他。1990年,他80岁的时候,刚好是《围城》电视剧热播的时候,上海一个报纸《新民晚报》非常诚恳让我写一篇关于钱钟书的特稿,整半版。我当时也没有心情写,我这个人有一个习惯,平常我不问他,都是听他讲。第二我听他老说人家写的文章有些是失实的,真实性不够,或者是过誉,见一面就写文章,他有意见,我就不敢写,所以13年中我没有写一篇他的文章。到了90年,我禁不住报社一再的催促,我想再试一试,我就把这个想法,在我去看钱先生跟杨先生的时候讲了,征得他们的同意。钱钟书先生原来说你不要再凑热闹,不要加温,那时关于《围城》的电视剧的讨论很热。后来杨先生说,他从来也没写过你,既然报社这么诚恳邀请,你就让他写一下。

    他缓和了一下,不反对。他说你写完让我们先睹为快,发表之前让我看一下。第一篇文章叫《秋天里的钱钟书》。我记得是一个下午写完了,我把稿子送给他看,他家里有客人,杨先生出门,他说你半个小时来取,我们车子就在楼下等着,客人走了,他看完了。回去他们俩人特客气,原稿上面改动的很少很少,后来钱先生还用铅笔在文章后面写了一个“此文甚好”,说原稿留给你做一个纪念。我拿回来一看没什么改变,就是一个清查的清字写错了,还有我引了钱先生一首诗,引半段,他补全了。还有问候上海文坛的几个长者,我把名字次序弄乱了,他说不能乱,先说谁,后说谁是有讲究的,给我调过来。这篇文章后来《新民晚报》1990年12月配图发表了,他文章看过了,对版面安排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件事情增加了我的信心,因为我那里边对于《围城》根本就没有加温的问题,我讲了一句话,后来他笑了,他说钱钟书只是不喜欢过誉,不喜欢别人的文章乱捧他,恰当的鼓励他也是会心的微笑,他说哪儿有这么一个人自己的作品不让人反映呢?过分就不好,要恰到好处的讲。他说我的文章有这一句话,他说你怎么想出这句话来了呢?他看别人对他的评论,不像现在上网那么快,他说有人跟我说,这篇文章写的是理解他的作品的。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增强了我写的信心。但是我写他并不是我主动想写,因为我当时工作本身很忙。

    主持人:我插一个问题,为什么第一篇文章你的题目要写《秋天里的钱钟书》。

    吴泰昌:因为我见他的时候是秋天,而且他给人就是秋天的感觉。

    主持人:秋天的感觉?

    吴泰昌:整个氛围很秋高气爽,我突然联想,觉得应该是《秋天的钱钟书》,用“秋天”两个字他比较喜欢,不是用冬天、夏天、春天,是用秋天,给人一种秋高气爽的感觉,但是又不像春天那种喧闹,比较安静的感觉。他对这个题目也很满意。

    主持人:他的性格符合这个季节的特色。

    吴泰昌:这个题目是我自己起的。文章写好以后,我突然想到这个题目,本来我的题目是叫《秋天的钱钟书先生》,后来把“先生”两个字拿掉了,《秋天的钱钟书》更干净一点,真的是这样。

    主持人:非常别致。

点击进入网上大讲堂往期精彩回顾


转发此文至微博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