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敬泽:我们心里都有位“抱怨的屈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7日10:37  新浪博客
《小春秋》作者李敬泽谈春秋故事与中国精神
《小春秋》作者李敬泽谈春秋故事与中国精神

    精彩语录:

    李敬泽:某种程度上讲,屈原把这种抱怨的习惯传给了我们。大家就像屈原一样在抱怨,既不想说我有没有问题,也不直截了当说对方的问题到底在哪儿。我依然认为屈原是伟大的诗人。为什么?他的声音在一代一代中国人的心理能够引起回响。我们发现我们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他的影子。 

    李敬泽:我们心里都有位“抱怨的屈原”

 

  主持人:至少会觉得有一点隔阂。我们知道今天的谈话主题涉及到中国精神了。在您的书中有一篇文章叫做《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在文章中说,孔子驳斥子贡说他贫困的那句话,在这个时刻是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是我们文明的关键时刻,我们怎么来理解,您心中的中国精神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李敬泽:我刚才讲到,这个问题咱们刚才谈到。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无数种文明,有很多种文明,大大小小的文明,真正能够存续下来,真正能够有辉煌的成功的文明不多。这些文明中,有些东西是任何文明都要具备的,功利性的考量,就像做买卖,总要战前。我要打仗总要打胜仗。这种功利性是任何文明的基础。

 

  是不是这样的一个文明就行了,是不是有着这些就行了,这样一种求成功。像孔子,我在文章中谈到,一个很有名的事件,是孔子困于陈蔡,断粮七日,没饭吃。这时候无论是子贡还是子路,他最忠诚的追随者都动摇了,咱们这辈子干什么,怎么就混到这种程度,子贡说何以至此,这时候就像我刚才讲的,孔子说我们现在是吃不上饭,但是君子有对道的责任,这个道就是孔子心中认为的真理,地下应有的正道,我们现在是混的很惨,但是我认为这个道没有错。为了这个道,天要下雨,天要下雪有什么办法,但是我们要守住我们的道。在《吕氏春秋》里面写到这一段的时候,子贡、子路随着。我想在那个荒野里,战乱中,围困在那里,2000多年前,这样几个书生,我们现在回到那个景象中去,茫茫荒野,已经走投无路,饿着肚子,7天没有粮,我们有一个真理,这些都是小事,都是浮云,这样一种精神,在孔子之前没有过,中国人民没这么看过问题。在孔子之后他才给我们确定了这样的文明。可以说我们现在看没有这样一个向度,我们的文明是不成立的。有一个中国精神的话,什么叫中国精神?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世界中,人的精神生活和人的精神价值得到了第一次有利的肯定,这个是从孔子开始,是从孔子那一刻开始。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我想现在大家都很忙,算的很精的时候,这样一个时代,但是适时回到我们的春秋,看一看我们的祖先曾经是多么的血气充沛,他们没有我们这么复杂,没有我们这么聪明,但是你感觉到他们活的这么高大。我是反对把孔子的每一句话都当成金科玉律,具体哪句话,我们后人都可以跟他老人家讨论,但是他这个精神,为我们这个文明和确立的精神价值,也同样需要我们,值得我们回去,值得我们经常回去去看一看,去想一想。

 

  主持人:李老师,您觉得这种精神,传承了2千多年之后,传到公元2010年的今天,在当代中国人身上如何来体现呢?

 

  李敬泽:我不知道如何体现,这是每一个人的问题。关于我们生命中的超越性的价值,我想特别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可能真的是要依靠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去体会。也许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说确实没有一个活着的孔子告诉你什么。当年孔子活着的时候,他说什么,当时的人也不听,第一不信第二不听,所以这样惶惶如丧家之犬。但是我们毕竟有一个好处,我们已经在孔子之后2千多年,我们经历了中国也好,西方也好,经历了文明的发展。我们要对文明要好,要对历史有一个比较长尺度的看法。其实我们现在天天焦虑,忙乎着那些事不是古人没经过没见过。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大特点,就是靠大惊小怪过日子,这个是我们时代的新东西,这个机器是新的,但人的内在的东西,你的内焦虑,你的那些问题,你的那些今天领导为什么看了我一眼,眼神不太对明天我炒股炒输了,所谓这些东西,不外乎是自古以来,反反复复面对的就是这些问题。我们的欲望,一切世俗的考量,这些问题是无比珍贵的,是非常对的。人活在世上肯定要兴致勃勃的面对这些问题。但是我们是不是除了这个问题之外,让我们自己也活得更丰富一些,更宽阔一些。我们就会意识到,当我们所有人为此生的如此之多的烦恼所苦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我们的古人曾经面对过这些。他们也曾经想办法去应对这些东西。那么这种时刻,我想那些人类的用得上一句老词,人类的伟大导师们,他们所做的教诲,其实还是有持久的价值的。

 

  主持人:可能在当今社会里,很多人遇到烦恼的时候,看看孔子的格言也许有帮助接下来还想跟您谈一个人,这个人也是您除了孟子之外,在作品中不太喜欢的,甚至有一点小讨厌的一个人,屈原。说到屈原,大家都把他奉为高尚德人,在传统意义上,大家都觉得这个人有节。您有一篇文章叫做《办公室里面的屈原》,我从字里行间读出来,您对屈原不是特别欣赏,您怎么看待屈原的?

 

  李敬泽:我真不忍对他老人家说什么不恭敬的话。但是我想每个人可能在气质上,这个很正常,我从气质上实在是不大喜欢屈原。我要想想为什么不喜欢他。其中一大点就是爱抱怨,太爱抱怨。也许在这一点上,他和我们现在的人很相近,就是永远都觉得天下亏待了我,从上司到周围的人,到老天,哪哪都是亏待了我。而我是如此的好,如此的高洁,如此的餐风宿露。就是这样一种极端爱抱怨的心态和由此引起的高度的自恋,屈原很自恋的。当然屈原我们现在看,他可能也真是一个古代相当先锋的一个人物。穿的是奇装异服,吃的也是,他属于这么一个人。但是我想,这样一种面对世界,包括面对自我的时候,这样一种抱怨的习惯,我觉得我是很不喜欢的。而且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讲,屈原确实把这种抱怨的习惯传给了我们。大家就像屈原一样在抱怨,既不想说我有没有问题,也不直截了当说对方的问题到底在哪儿。就是在那儿纠缠,弄的你的同事和你的领导,不是你的同事或者是领导,而是你的情人或者是什么一样。你把一个本来是可以清清楚楚来面对,哪怕杀头什么的来面对的问题,全变成一个黏黏糊糊的感情问题,什么抱怨,这种我不太喜欢,也许有些人能由此得到很强烈的共鸣。

 

  主持人:您说的时候我有一个想法,我讨厌屈原可能是在讨厌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点屈原的气质,觉得这样挺累的,有点祥林嫂的感觉。喜欢屈原也可能是因为我跟他身上有接近的东西,所以我喜欢。

 

  李敬泽:尽管我对屈原口出不恭之词,但是我依然认为屈原是伟大的诗人。为什么?他的声音在一代一代中国人的心理能够引起回响。我们发现我们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他的影子,你现在没有不要紧,等到你倒霉的时候。

 

  主持人:我觉得我就是办公室的屈原。

 

李敬泽:你在公司里面不顺心,你自己会想,我现在就是一个屈原。

点击进入网上大讲堂往期精彩回顾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