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上大讲堂154:红学家邓遂夫谈《红楼梦》的前世今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30日15:10  新浪博客

当代著名的学者、红学家邓遂夫,主持人尹俊
当代著名的学者、红学家邓遂夫,主持人尹俊

    随着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在一些地方台的开播,关于《红楼梦》的改编问题,一时成了热点话题。媒体对此已经有了不少报道,网络上的评论更是五花八门,有叫好的,有拍砖的,但是总体看来,似乎批评的声音较占主流。许多人将其与87版电视剧进行比较,不论从演员的选用,还是服饰的设计、对白的语体风格、音乐的创作等等,都多有质疑。究竟《红楼梦》这部传世巨作的历史价值怎样?此次重拍新版《红楼梦》的得失成败又在哪里?红学家邓遂夫(blog)今日做客“新浪网上大讲堂”,与网友探讨《红楼梦》的前世今生。

 访谈视频——红学家邓遂夫谈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前世今生

    精彩语录:

    邓遂夫:《红楼梦》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来感染力,另外还有很深厚的感情,一些悲悯的情怀而阅读者,受众会感觉到翻肠倒肚的感觉。在书中,女性的聪明才智和品格不亚于男子,但是受到的待遇并不公平,他通过这种表现来表达这种情怀,特别是一种才女读到这个作品的时候,特别感慨,体会的很深刻,所以就迷到了,甚至一种癫狂的程度。

    红学家邓遂夫谈《红楼梦》的前世今生

    主持人:各位亲爱的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新浪网上大讲堂,我是主持人尹俊。

    随着新版《红楼梦》的热播,《红楼梦》这部作品再一次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今天网上大讲堂请到了一位红学专家,也是当代著名学者邓遂夫老师,请他来讲讲新版《红楼梦》电视剧,还有《红楼梦》这部小说。欢迎您。首先请您谈一下,《红楼梦》为什么会成为经典?它到底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独一无二的地方?另外《红楼梦》的历史价值是什么呢?

    邓遂夫:《红楼梦》这部小说,在中国文学里可以说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到现在也没有人说哪一部作品可以超越这部作品。为什么?因为这部作品是一个长篇巨著,它的作者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思想已经达到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很高的境界。他通过这部作品,可以说表现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一种超前的精神境界,一种理想的追求。他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社会的全方位的展示,表达了一种极高的人文情怀,体现了一种超前的意识,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一种人性的、人道的东西,相当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境界。特别是他对中国社会处于最不受人尊重的女性的群体的赞美和悲悯,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过的,以前也有写女性,对女性很赞美的文学作品,但都是针对个体的,比如对才女,或者说美女,或者说贤女子。但是《红楼梦》对女性是作为一个群体的赞扬,群体的悲悯,这就很不一般了。所以说这部作品的内容,再加上它丰富的内涵和作者的艺术手法的超前——超前在什么地方呢?他不单对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一个集大成的反映,而且娴熟地运用了一些在作者那个时代所没有的手法,一些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的手法,比如象征主义的、隐喻的、甚至是魔幻的,种种现代意识的东西,但是曹雪芹在两百多年前就已经运用得非常娴熟了,而且作品中几乎无处不在。

    所以说《红楼梦》这部作品,它的价值不但在中国文学史上,而且在整个世界的文化史上,都是非常崇高的。

    主持人:一方面是它体现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其次是对中国文化的集大成,另外就是作者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是值得大家欣赏的。您提到了象征和魔幻,这在当时都是很少用到的,这是它的价值所在,也是特色所在。

    现在红学家很多,红学专家到底在研究些什么?您也是红学家,草根红学家。您觉得红学家到底在研究什么?对于《红楼梦》这部著作,您个人是怎么看待的,您比较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哪个角色,或者说哪个章节?先回答第一个问题,红学家在研究什么?

    邓遂夫:按照传统的知人论世,一个是研究作者,一个是研究这个作品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即中国清代的康雍乾那个时代,这是个盛世。

    主持人:那时候已经有红学家出现了?

    邓遂夫:有。这个人叫脂砚斋,她是最早在原稿上批注《红楼梦》的,就用了这个名字,因而可以说她就是最早的红学家。当然“红学”这个名称,是在作品产生以后,引起广泛的反响以后出现的。所以真正意义上的红学,作为一种学术研究,作为一种专门的学问,还是近百年的事情。

    当代的红学界在研究什么呢?主要还是在研究这个作品的思想意义、艺术价值,还有刚才说的作者的生平家世和他所处的时代,即他创作这部作品所产生的背景。另外就是研究他的创作手法。但是我认为,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东西,也是我近几十年一直在努力的一个工作,就是对他的文本的返璞归真,以前出版的《红楼梦》,从它问世开始就是被大量篡改了的,流传了几百年。直到近几十年,由于对《红楼梦》的深入研究,出现了俞平伯的八十回校本,还有艺术研究院出的新校本,这都是以新发现的一种叫作脂评本的古抄本为主要底本来校订出版的。但是由于受到过去被篡改的影响太深,在很多方面仍然没有真正恢复作者的原貌。近些年来,我下工夫校订了两个本子,一个甲戌本,是国宝,现藏上海博物馆,该馆在近两年花重金从美国购买回来的。我首次把它校正出版,受到读者和专家的普遍欢迎。再一个就是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庚辰本,也是国宝,这是曹雪芹在他去世之前一两年最后修订的一个定本的转抄本,这个定本最能全面反映曹雪芹稿本的原貌。现在发现的这种古抄本一共有12种,有些本子已经残缺不全,有些本子大同小异,但是要在这些古抄本的基础上恢复曹雪芹稿本的原貌,得花很大的工夫。这是现在许多红学家都在研究的一个问题。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研究,比如对书中所反映的真事的索隐,还有对曹雪芹没有流传下来的80回之后的一些情节的探索,都是大家在着重研究的。 

    邓遂夫:《红楼梦》是真正的中国古代文化精髓 

    主持人:红学家研究的范围很多,有人研究80回后的情节,有人研究续书,您研究的侧重点是版本的正本清源,研究作者原稿文字的真相。

    邓遂夫:就是恢复曹雪芹原稿的面貌。

    主持人:这是您目前研究的方向。看来红学真的是博大精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方式,张爱玲也算是一个红学家,出过一本书,《红楼梦魇》,更多的可能有点读后感的感觉,是很厚一本书,也值得我们去看一下。不同的红学家分析的角度不同,还有人分析其中的人物。我特别想请问邓老师,《红楼梦》当中,你个人怎么来看待这部作品?之这样当中哪个人物?哪个章节是印象最深刻的?

    邓遂夫:《红楼梦》这部作品,由于它产生于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后期,应该说是中国文化集大成的一个最高体现,里面把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都体现得非常完美。正因为这样,它是那个时代的知识精英的精神境界的一个浓缩。这部作品,不能够像读一般的小说那样简单地看着玩。应该说,读它的人也要有一定的品位,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还有,对它进行研究的学者,也要具有比较广博的中国文化的知识面。否则的话,你就可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可能会看到了这一点而看不到另外一点。

    所以说,对这个作品的阅读应该跟读其他的小说稍有不同,要读得细一点,把自己的感情全部投入,甚至对里面的诗词歌赋都要细细咀嚼,还要查典故,看看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里面又隐含着什么。如果这样去读,这部作品真的是妙趣横生,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感受和新的愉悦。

    主持人:我记得历史书上有一个故事,也是清代的。有一个女孩看《红楼梦》看上瘾了,每天茶饭不思就在看《红楼梦》,后来家人生气了,就把《红楼梦》扔到火里烧了。女孩就说:“烧杀我宝玉也!”然后就死掉了。

    邓遂夫:以前也有男的读得很痴的,只不过女孩痴迷的人比较多些。因为《红楼梦》就有这样的魅力。它具有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另外还有很深厚的感情,一些超越那个时代的悲悯情怀。而阅读者,受众,往往会在深入阅读之中产生翻肠倒肚的情感。但更主要的是,作者对女性的态度。在他的书中,把女性尤其是纯真的少女,写得比所有的男性都更厉害。赛诗也好,甚至管家也好,都比男的表现更出色。在作者看来,这些女性的聪明才智和品格并不亚于男子,但是受到的待遇却不公平。作者通过主人公贾宝玉来表达这种情怀,所以那个时代的女孩尤其是才女,读到这个作品的时候就特别感慨,体会得就特别深刻,所以就特别容易着迷,甚至到了一种癫狂的程度。

    主持人:太投入了!

    邓遂夫:对。主持人:《红楼梦》对人物的塑造是立体的。我当时第一次读《红楼梦》的时候,是上初二,看完之后觉得还是薛宝钗比较好,会说话,会做事,多好一个人哪!觉得林黛玉太招人讨厌了。但是我上大学再读的时候,发现薛宝钗这个人城府太深,马上就改变了看法。读《红楼梦》,你有不同的人生感悟,就会有不同的感觉。 

点击进入网上大讲堂往期精彩回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