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来德:书写李白《草书歌行》时状态几近疯狂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8日20:03 新浪博客
曾来德:我跟音乐的关系就如同对情人的关系,我们是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互相走的。 精彩语录: 中国书法不仅仅是视觉艺术,是埋藏了几千年的听觉艺术。 第一,书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3千多年的历史,世界上没有其他的艺术有这么悠久。第二,书法是中国文化艺术馆的核心部分,汉字的文化和汉字的艺术都离不开汉字,它是对汉字审美的一种表现。所以说第三,如果说20世纪油画成为了世界性国际性艺术,20世纪最有希望,最具备成为国际性的艺术只有中国的书法。 草书的三大特点 主持人郑勤砚:那个场景我现在还记得,当大提琴的音乐时急时缓的弥漫在整个展厅当中的时候,您是一袭白衣,手拿毛笔,在纸上写着李白的《草书歌行》,人几近疯狂的状态。整个的过程我觉得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行为,已经是一种声音、音乐还有书法艺术,还有您自己的行为艺术结合在一起的这样一个多重艺术的艺术形态。但是可能有的人,后来有过这样的疑问,在外国人的眼中书法是比较高深莫测的,而且书法毕竟有它的章法、布局、起承转合种种的这些,您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中国重要的书法艺术家,您在那么重要的舞台上展示中国草书魅力的时候,用那样的形式会不会让外国人有误读,误以为中国的书法艺术是行云流水一般的简单。 曾来德:可能,但是也不可能。你谈到这个问题,我想多说几句话!首先一点,中国的草书给中国的大写意画应该说同一种顶尖之上,难度、深度、高度,就有对草书理解的问题,尤其是狂草,一要人狂,二要字狂,这是两个前提,大英博物馆李白的《草书歌行》应该是前所未有的,第一尺幅之大,古代最多没超过八尺,这是第一。 第二,从书写的方式它是在地上,以行走和小跑的方式写的。这个东西也没有。 第三,用的毛笔是一个长风羊毫的毛笔,而且是这样握的,不是按照正常的方法握的,这样握的时候毛笔可能要打一个折。你在控制驾驭书写的过程当中,它的起承转合这个难度非常大,还有墨少了一笔下去就完了,墨多了怎么控制它,在行走的过程当中书写,所以种种这些难度的话都是过去没有的。 草书中中西方文化对峙的30个问题 主持人郑勤砚:可是一般的观众作为观赏者,可能体会不了那么深。 曾来德:这里面有一个后继的问题,当我《草书歌行》写完了以后,大家可能从行为的角度感受到书写的过程,狂放,毛笔和宣纸的摩擦,屏幕上打出来,声音给我提供的和谐之美,丰富之美。也看到了中国书法这个表现的那种层面,但这些问题的话只是对话的一半,关键是写完了以后,他们提了接近30个问题,而且这些提问题的都是他们的有成就的艺术家和教授们提的,提得非常的玄妙,实际上东西方文化对话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主持人郑勤砚:您觉得他们提的这些问题当中有什么重要的,比如说对您作品的不理解也好或者说对您作品的认同也好,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有一些什么样的感受呢?对中国书法的感受。 曾来德:这个问题比如说第一个提的问题,就是伦敦大学的一个教授,他实际上不愿意把书法和他们的音乐对等起来,并列起来理解,甚至大英博物馆的馆长最后收藏我的作品的时候,他就说过一段话,他说过去我们对书法,我们认为中国的书法虽然很好,但是我们不理解。所以我们从来没想过要开展关于这方面的活动。第二个,大英博物馆收藏了很多敦煌的写意,从来没有作为艺术,只是作为历史文献,昨天看到你整个现场的对话,他说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艺术的美妙,他说我们当晚研究决定,就在大英博物馆馆藏里面收藏你们的作品,他说今天举行这么重大的仪式就是我们对书法重新的认识。最后包括英国皇家首席大提琴家,是巴赫的传人,按理说是英国人最崇拜的大明星,他当了一个配角,实际上他是不心甘的,可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些细节也充分证实了他们不愿意,但是我在表现书法的时候,我最终的目的就是书法是我们的主题,是我们压倒一切的主题,所以最后要实现这个愿望。比如说教授给我提的问题,他说请问曾先生,他说我看你书写的过程让我很振奋,很感动,但是我要给你提的问题,第一个我给你做了一个记录,你写第一行的时候用了14秒钟,写第二行的时候用了12秒钟,写第三行的时候用了11秒钟,第四行的时候当那个音乐家音乐响起来的时候,你用了多少秒钟?他说我想问你,你为什么会随着音乐的改变而改变?他说你对音乐的感受是什么?音乐对你的作用是什么?其实他问这个问题就很明显,书法从属于音乐,你是随着音乐的改变而改变,音乐在指挥你,在引导你,尽管我知道他这个说法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但是他提出来了,你得当众回答,黑压压的人群,大家都等着你的结论,所以像这样的问题提了20、30个。就这样的问题我当时的回答,第一,我感谢这位教授,尤其是一位女教授,我说感谢你如此的仔细,把我跟音乐家的心跳都记录下来了。第二,我说我跟音乐的关系就如同于对情人的关系,我们是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互相走的,用我们中国的话说,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主持人郑勤砚:您是否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音乐的力量反而大于书法了呢? 曾来德:不可能,我也不想否定别人,但是我也不会接受别人的改变,我在书法的过程当中完全忘记了音乐的存在。我说在某一瞬间可能我们是彼此不分,甚至于重叠,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保持了各自的独立,所以我既不伤害别人,但是我也很巧妙的,我认为有我的存在。我说你所记录的时间是不准确的,你已经告诉我第一行的时间,第二行,第三行的时间和音乐响起的时间,音乐没有响起的时候我已经在发生这个变化,你怎么能够说我是随着音乐改变而改变呢?所以我觉得你提的这个问题并不是事实,就是这所有的问题。一会儿他说你的书法与道教有什么关系?与什么什么有关系,她提了很多的问题,所有的问题你都现场回答,这个时候就考验一个书法家,一个书写者你的人文素养,你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对西方他们的这种挑战和追问,你能不能够应付和解答,最后当这些问题得到一个圆满解答的时候,他才把你最初书写的东西结合起来,给你一个完整的认同。 墨乐会成为书法转换出来的一个方式 主持人郑勤砚:您能否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您对墨乐的行为,您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曾来德:因为书法我下过这样一个结论,我认为第一,书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3千多年的历史,世界上没有其他的艺术有这么悠久。第二,书法是中国文化艺术馆的核心部分,汉字的文化和汉字的艺术都离不开汉字,它是对汉字审美的一种表现。所以说第三,如果说20世纪油画成为了世界性国际性艺术,20世纪最有希望,最具备成为国际性的艺术只有中国的书法。 主持人郑勤砚:很多人还是读不懂现代书法,有网友就问,现代书法是难以解读的,从表述的字形上,或者说过多的追求形式感,甚至于象形的,您觉得现代书法的症结何在? 曾来德:暂时回避一下你这个提问,前面还有几句话没有说,没有说的话这个问题就没有说明白,墨乐的提出不是简单的概念,为什么这些年在欧洲一直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而且不衰,说明西方人已经接受了,去年在北欧四国做的活动也一样,明年2月份在德国柏林要做一场更大性质的,不管你刚才谈到奥运会开幕式之间的异同,我觉得墨乐会成为书法转换出来的一个方式。第二个我为什么提出墨乐,音乐有八个基本的方面,书法也是八个方面,这不是无独有偶,这构成了他们视觉和听觉的一种条件,音乐家演奏音乐的时候,驾驭这个工具,释放出了人对于音乐的认识,演奏的技巧,人的气质,性格、修养,所有的东西都通过他一次性的释放出来,是听得见而看不着的一种点线运动的发生过程,要通过人的耳朵传到人的心里。反过来书法也是一样,我们的诗人又构成了词组,过去我们为什么叫吟唱,吟就是唱。那么今天唱没有了,是读,读就失去了乐感,那么书法家充当了演奏家的效果,通过驾驭毛笔、宣纸和墨汁长期的训练,以汉字为依归,进行了长期的训练,在书写的过程当中跟音乐的演奏过程是一样的,只是是通过视觉来传到人的心里。我们现在看电视,一个用眼睛看图象,一个用耳朵听,具备了两种功能,那么毛笔和宣纸发生的摩擦过程,这个我们用高分贝释放出来是绝妙的声乐,我觉得天下最和谐的声音和最丰富的声音都构成了音乐。音乐家和书法家就是对于这种点线的取舍,构成了最后音乐的和谐。所以讲到这个问题,西方人是一个重音乐的世界,对音乐的理解和群众基础是非常有优势的,当然我们这个视觉声音出来的时候,一下就感觉到中国书法不仅仅是视觉艺术,是埋藏了几千年的听觉艺术。 主持人郑勤砚:我想看您的墨乐那一定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可以这样去讲,那么曾老师,今天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不能谈太多的问题,其实我觉得跟您还有非常多的可以聊的东西,尤其是我想对现代书法的一些认识的问题,还有网友问到的现在书法的症结问题,看来我们今天是没有办法继续在这里交流,非常感谢曾老师,如果在节目的最后,您想要对网友再说几句话的话,您觉得还想表达些什么呢?曾老师谈得特别的认真,很学术,这个过程当中我非常想,跟平常和您在一起谈话有一点不同,有时候听到您讲一些细枝末节的时候,反而更生动,当然您今天谈得也特别好,让我们高屋建瓴对您的墨乐的认识,对书法的认识都让我们有了一个非常透彻的体验,那么最后您再说两句。 曾来德:因为今天这个时间严格讲只能探讨一个问题,我想事情总是有遗憾的,一个就是我非常感谢新浪的网友,今天你们可能是我的网友,但明天可能我是你们的网友,我们互相网在一起,以后这个网永远都扯不破。 主持人郑勤砚:好,那请大家今后继续关注曾来德老师,继续关注水墨传奇,各位网友,今天我们的节目到这里结束了,我们下次再见,谢谢曾老师。 曾来德:谢谢,再见。
【发表评论】
不支持Flas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