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来德:传统就像是一条橡皮筋可以伸缩无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8日20:03 新浪博客

图:

图:水墨大家曾来德先生

    精彩语录:

    艺术之路在各个环节当中,有相当的地方是绝路,是死路,所以你只有走过跨越了绝路和死路,前面才是生路。

    我觉得人的一生尤其是艺术,我可以这样说,真正的艺术家在干什么呢?就是在制造审美伤害。

    真正的艺术家就是在制造审美伤害

  主持人郑勤砚:我知道在书法的道路上您真的是付出非常多,早在80年代可以说那时候您还非常的年轻,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您个人的书法展之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那么这个事件也从此使得您的这种现代书法的风格步入了人们的视野,那个时候我想很多的传统派可能在看您比较新的书风的时候,我不知道都是什么样的态度和眼光去看的,您觉得您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处境呢?

  曾来德:这个问题都无法站在单一立场来决定,当所有的人都反对你的话,你就活不下去,当所有的人都表扬你的话,你肯定有问题。所以我觉得,当然这里头,即使有一个人欣赏你也是一种希望,为什么呢?看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不对?一个真正追求艺术的人,他关注的应该是真正的艺术家的态度,而不是关注一般人对你的看法。所以艺术之路在各个环节当中,有相当的地方是绝路,是死路,所以你只有走过跨越了绝路和死路,前面才是生路。如果这个路太平顺了,路太宽阔了,我想会走路的人都会走,所以不足为奇,所以我觉得人的一生尤其是艺术,我可以这样说,真正的艺术家在干什么呢?就是在制造审美伤害。当然我这个话有点儿夸张,有点儿耸人听闻。

  主持人郑勤砚:何为审美伤害,就是标新立异或者是在人固有的审美观念的状况当中有突如其来的这样一种体验,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曾来德:艺术的含义实际上就是一种超越,超越古人,超越世人,超越自己,你是站在时间、空间,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当你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可能别人还没有做,你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别人还没有来得及考虑,可是怎么来理解呢?我举个例子,比如像农民工,我们过去看西藏有一个电影叫《不准出生的人》,我就想到我们的农民工在城里打工,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你既不能在这儿上户口,也不能在这儿上学,很多东西都与你无关,总之就觉得你不合适,可是孩子是一个生命,生下来以后只有,生他的父母去呵护他,抚养他,坚持让他成长,长到10岁、20岁,一个鲜活的生命出现的时候,这个时候世人,过去的那种所谓,就是不合理的不该的事情慢慢慢慢地就退下来了,他就接受了你。所以我想艺术家的话它的前途就是这样的,当你思考一个问题,产生一个新的观念和创造方式的时候,最初人们是不可能都接受你的。但是那些具有前瞻性的真正的艺术大师,艺术家,他们能够看到你的未来,所以说他会暗暗地支持你或者给你一种希望的眼光,那我觉得如果是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有这种灵感,对不对?他能够看到这种眼光,所以我觉得他能够坚持到底。

    传统就像一条橡皮筋,可以伸缩无度

  主持人郑勤砚:对,其实在这样一个传统的或者是历史上的这样一个书法的传承过程当中,我们都会发现,能够真正流传青史的人都是有所创造的人,了解您的人也都知道,您也有非常深厚的传统的功底,早些年您写的敦煌真的是下了很大的功夫,能否谈谈您对传统和现代的这样一个如何由传统走到现代的这样一个领域当中,您的书法的一个飞跃的变化的认识?

  曾来德:没有传统其实就没有艺术,就像没有父母就不会有我们,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如果说是把传统和现代两个东西截然分开来说,那就等于把人斩成两段,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传统大于创造或者昨天多于今天,或者今天多于昨天,只是说你创造性的强弱和多少而已,我觉得一个艺术家,我们去谈艺术的道理,有时候很难说服人,就像哲学一样,当你跟大家去讲深刻的哲学道理的时候,其实没有几个人愿意听,非常的枯燥。所以哲学家很聪明,他们引发到讲故事上面去,比如一部《圣经》,一部《宗教》,全是故事,故事天下人都可以听懂,但是是最深刻的道理。所以在面对传统和现代这个问题的话,我也想做两个比喻,第一个,我认为传统就是一个钓鱼杆,我们知道钓鱼杆首先有一节母体,有基本的长度规定,后面从母体当中一段一段地拉长,在拉的时候要找分寸,如果猛一下拉,从母体里面全部拉出来,那只有母体而没有后边续节的东西,如果你拉得不够又影响了整个历史延伸的进程。所以说我们在对待传统的时候,传统这个母体给予我们的机会,给予我们的,虽然有不成文的规定,全靠艺术家去把握这个分寸,所以当我们一节一节拉出来以后就构成了钓鱼杆,但是我们又可以一节一节把它还回去,所以传统和创造我觉得只是一个时代和一个时代的艺术家的使命和应该去做的事情,我想这是一个。

  第二个,我觉得传统就像一条橡皮筋,我们知道橡皮筋的本质含义就是伸缩无度,可以拉长,可以伸缩。这个橡皮筋没有人去拉它就无所谓橡皮筋,可是如果拉断了又失去了橡皮筋的功能,你只有拉够而不拉断,你才能充分的展示橡皮筋的弹性。但是我们作为一个艺术家,在面对这一条橡皮筋的时候,还不仅仅是拉的功能,就是我们还要赋予它特殊的功能,比如说我把它做成一个弹弓,我的母体是要打树上的鸟,弹弓里头还要夹杂着石子,当这些基础准备完成了以后,我还要瞄准,对不对?瞄准了以后我还要拉,拉得不够打不下来,拉断了也打不下来,我只有拉够了瞄准了我才能打下来。所以说艺术家虽然没有绝对的母体,但是总的方向和最终的终极目标是有的,所以我们对待传统的时候依然如此,当一个人如果说是,整个思想里头就只是说拿着笔写或者拿着笔画,最后要表达什么都不清楚,这可能不是艺术,因为艺术家的话最后要给它赋予什么呢?你做出来以后还要赋予阐释,讲出为什么要做的道理,否则会失去一半的观众。

  主持人郑勤砚:可以称之为您的橡皮筋理论。

  曾来德:谈不上理论,只是一种比方。

  点击进入网上大讲堂往期精彩回顾

发表评论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右下分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