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晓梅:加油手势让中国人释放内心积压的情绪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3日15:50 新浪博客
![]() 图:《中国美容时尚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全国奥运礼仪大赛评委张晓梅(blog) 精彩语录: 中国人比较内敛,缺少互相表达的方式,我们就是要让相互加油变成日常生活当中的一种鼓励。这个手势奥运过后还可以保存下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信任和激励,这是挺美好的一个情感表达。 加油手势更多体现中国文化 主持人:可能是原来我们感受不太多的,因为大家印象中,回想一下,一般我们都喊“中国队加油”,嗓子喊到半哑的状态,楼云作为运动员那么多年,包括一直关注体育赛事,大概你耳畔听到的是什么样的加油? 楼云:真的称得上2008第一手势。假如我作为运动员,不要说到那个看台,只要看到奥运加油、中国加油那个手势,我肯定知道有中国观众在这里边,这是非常有中国特点的。郑老师说得非常好,这个手势和口号都是可以多组合型,根据场上的变化,根据项目的不同或者是观众的不同,大家会为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项目的运动员同时加油呐喊。更体现的是中国的文化。那天几个老师也在商量,可能会通过这次北京奥运会,我们推广了这个奥运加油、中国加油这个手势和这个口号,可能会让很多美国人、法国人都会说中国的“加油”这两个字。 主持人:对,首先学会的应该是“奥运”、“北京”、“中国”、“加油”这几个字。而且我想到应该是会普及到地方上去,比如说在奥运会之后,比如中超联赛,足球比赛大家谈的比较多,有四川话、上海话、天津话不同的版本,也有规定必须是普通话喊这几个字? 郑蔚:没有。 张晓梅:以后英语可以喊,意大利语也可以喊,我们希望是这样。 郑蔚:我补充一下,我们在做的过程中也发现,其实中国人还是缺少互相表达的方式,比较内敛。 我们在做这个节目设计这个活动的整个过程当中,有的时候也发现比如说撑不住了,很累,比如这个任务分配给谁,就会说谁谁谁加油,谁谁谁加油,变成日常生活当中的一种鼓励。这个手势也是奥运过后还可以保存下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信任和激励,这是挺美好的一个情感表达。 张晓梅:加油手势让中国人勇敢地释放内心积压的一些情绪 张晓梅:特别是团队的项目,这样一些时候,可以超越体育比赛,可以在人们生活中间得以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包括我们这个活动推广之后,天津日报的记者打电话采访的时候,他也在讲为什么当时会想到设计这样一个手势?我是认为设计之初只是更多想考虑赛场文明,我们国家可能赛场文明还是有些欠缺,通过这样一个工作能够统一化,能够更文明化,促进这样的一件事情。但是事实上当我们参与这个事情之后,就会意识到它已经远远超过了赛场,它让中国人能够更加地开放起来,能够更加地善于表达,勇敢地表达自己内心积压的一些情绪、热情,让它得到一些释放。所以,在这一点上其实会起到无形的作用。 主持人:这是原来没有的,以前都没有这种好机会。 网友:我非常爱看国外的体育比赛,而且爱看他们的啦啦队,每一个观众都会身穿主队颜色的衣服以及拿着相关的围巾。大家印象中皇马以及巴萨等等这些球队都是这样的。 网友:韩国人他们给自己运动队加油的时候非常整齐化一,但是咱们就显得有点群龙无首比较杂乱。这是以往。 主持人:我挺赞同这两位朋友的说法,不知道楼云亲身感受没有?中外对比在之前还是有差异。 楼云:从我们这一次,特别是郑老师做这个节目之前,我相信很多人可能所有的运动员,包括喜欢体育的观众没有一个固定的手势,可能每一个俱乐部,自己会有一个手势。这么大面积代表中国观众的手势可能是第一次。 我记忆很深刻,体操罗马尼亚是一个强国,比如给科玛加油是用整齐的掌声,啪啪啪啪叫一下,特有节奏。我一听这个掌声,我知道这是罗马尼亚的观众。我相信我们这一次的口号和手势会超过他们,因为参与的人会更多。 奥运加油手势是如何炼成的 主持人:有一个朋友问这个手势到底是设计出来的,是不是超韩国红魔啦啦队。 郑蔚:张老师应该说,她是我们的设计团队。 张晓梅:奥组委有一个精神,我们要体现它的包容性,体现中国人宽大的胸怀、热情、友善这样一个精神,这肯定是做这个手势的立意。还有确实考虑到马骧说到的,我们确实还是有一些中国人缺少观看国际比赛的经验,我们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手势能够让整个赛场的文明化程度会提升,这是一个方面。 因为我们中国现在正是一个在快速崛起的国家,有非常强大的民族力量和激情,怎么样把他们的民族力量和激情在奥运会这样一个集中展现中华民族面貌的时刻得到一个集中的体现和发挥?因此,想到设计的这样一个基本的出发点。 我们有一个专家团队,包括还有奥组委,包括文明办、中央台他们的指导,专家根据现有的一些礼仪方面的问题,一些手势基本的立意方面的问题,比如鼓掌代表什么,竖大拇指代表什么,他的身体语言和情绪语言,包括声音等等这样一些关系,做一个合理的设定。它的设定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比如受到它要符合大众基本心里需求,要符合现在民众基本的中华民族的这样一个文化的定位,同时它还必须要顾及一些国际禁忌,这个手势跟绝大多数国家是没有冲突的,这很重要。经过反复的论证、修改,还有对整个手势,我们既然要推广,必须有它的文化内涵和延伸的一些东西,要做这样一些诠释。最后是一个很完整的设计。 所以,看上去是一个很简单的东西,其实考虑很多。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简洁,便于大家学习、普及。 主持人:越简洁的东西设计起来越困难,必须达到这样的功能。 网友:建议在现场的时候让我们把小锣、小镲、锣鼓都带进去,配上这个节奏。 主持人:也行。 张晓梅:这个创意挺好的。我也发现有些网上留言或者是评论对这个手势有片面的看法,中国到现在这个时候,已经有个性,为什么搞统一,像文化大革命还跳中字舞什么的。这里大家有一个小小的误解,我们设计这个手势是一个基本的东西,其实如果大家观看我们每周六和每周日现场模拟的中央台二套的节目,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其实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的礼仪引导小姐得到大量发挥,很丰富,很多用词的变化、节奏变化,丰富多彩,包括一些动作变化非常感人。 楼云:包括有人说哦……加油!哦……加油!组合性非常强。 张晓梅:大家不要有这个感受。
【发表评论】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