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成:中医主要功能不是治病而是不得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16:32 新浪博客
图:
图:访谈嘉宾新浪聊天室集体留念

   精彩语录:

   对于中医的普及、文化传播首先一点应该从源头上搞清楚,我给中医说了三句话,是三个代表。第一,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第二它是东方科学的代表,第三它是健康医学的代表。

   中医重视生态 西医强调结构

  主持人毛嘉陵:山东网友说中医能不能拿出一套经络给我们看看是怎么样的?

  曹东义:中医重视的是生态,用了很多非常先进的方法,经络是什么样的形态这是用构成论来要求生成论。中医是研究人是怎么来的,如何才能够生,他和大自然是什么关系。说的通俗一点,一个老农种庄稼或者是种西瓜,不能说结构是怎么样的,长的好不好、壮不壮从外边看就行了,而不是看结构,主要是看气象、看神态,中医讲究精气神。升降出入是有标准的,太多了是一种病态,不及了也是一种病态,停止了生命就停止了。该喜怒哀乐时就应该喜怒哀乐,喜怒哀乐该过分了是一种病态,不及了也是一种病态,所以讲究和谐、适中。

  西医强调的是结构,从细胞、分子来说明生理和病理,治疗时是局部解决好了,全身问题都解决好了,到各个专家科从头到脚一检查,尤其是老人可能从头到脚全有毛病。每个主任医师、教授给你开个三五种药,加起来就是一车药。你拉回去后都吃的话就没法吃饭了,都不吃看医生就没有意义了,随意吃就没有合理性了。每个专家都说我给你开的这些东西都是很有科学依据,而中医是一揽子解决,把所有问题都统筹兼顾,用一个方子来解决,这是中医的长处。

    中医的“三个代表”

  主持人毛嘉陵:这有两位美国网友就谈了。美国对于中医最开始时也是有很多阻力的,但是现在我反而觉得没有像有些人那样对中医恨之入骨了,起码在医学学术界是抱着探索态度来认识中医的。所以现在针灸师在美国可以执照、行医,这也是中医走向世界的例子。还有一位网友谈到中医已经走向全世界了,美国作为科技大国,也承认中医是替代疗法,美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西药有担心,因为它是化学产品,而中药是天然的。下面请北京中药大学张其成谈一谈,您认为这些深奥的中医药传统知识在现代社会的普及有没有必要性?怎么进行普及?

  张其成:对于中医的普及、文化传播首先一点应该从源头上搞清楚,我给中医说了三句话,是三个代表。第一,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第二它是东方科学的代表,第三它是健康医学的代表。

  这里就涉及到文化的理念问题,你刚才说的那些例子,美国一开始不承认,但现在逐渐开始承认了,这是一种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的表现。因为我们这种以中医为代表的文化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那种文化形态,这就要搞清楚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形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说起来非常多,但是我认为可以从第一人文氏族伏羲氏那里寻找它的源头。伏羲氏究竟存不存在,究竟做没做过八卦,我认为这已经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了。伏羲氏是作为中国文化的符号,问题就在于我们的古圣先贤说了什么呢?就是阴阳。中国文化从骨子里来看就是阴阳文化,反映的是阴阳哲学。至于后来的五行、八卦等等都是阴阳的反映,都是一个道理。也有人认为五行跟八卦不是一回事,这是不对的。就是一种阴阳文化。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中国文化和中医文化就是——和。《皇帝内经》一开篇就说了,“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不仅是中医整个文化在治病方面的总原则,而且是中医在养生方面的总原则。我们这种治疗方式是采用一种不同于西方的对抗性治疗,西医是哪里有病毒就给你杀死,是一种二分的、对立的、斗争的文化。中医是采用整体调和的方式来对待疾病。

  《皇帝内经》里说到上攻治未病,不治已病。中医不是说你有病了,就把你的病毒、病菌杀死,不是对抗性的。而是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一些中药、针灸、按摩等等通过各种方法是起到了提高本身自我治愈的能力。而西药采用了对抗性治疗后就把你这种能力给替代了。为什么有这么多副作用就在这里。人体本身是有治愈能力的,西医是以对抗治疗为特征的,这样就把人体的自我治愈能力降低了。

    中医主要是在讲不得病

  主持人毛嘉陵:你有肿瘤就给你切掉,但是产生肿瘤的环境没有改变。切完了之后环境还在那里,还会再长肿瘤的,中医就是研究这个环境。

  张其成:这就是中医在当今社会对老百姓最有用的东西,《皇帝内经》不主要是在讲治病的,而主要是在讲不得病的。干脆就让你不得病。现在为什么提出要治未病工程。

  主持人毛嘉陵:也有人说中医治不了病就治未病了,您怎么理解?

  张其成:这个说法也是有误区的,中医是从根本上、源头上解决问题的。对于已经有了的病不是说没有办法,而是采用了一种不同于西医的方法而已。在短期内,比如说在对待杀灭癌细胞的问题上中药吃下去直接效果不如化疗。但是是把整个人体机能提高了,正气陈内,邪气自然就没有了。归根到底就出在思维方式上,还是在源头上。

  东方以伏羲阴阳文化为代表的中医文化在未来的健康医学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毛嘉陵:谢谢张教授,还有一位澳门网友的留言,他说不了解一门知识学科不要用自己的常识来理解,认为不对就是理所当然的。相对论当时出来谁也不明白,就爱因斯坦和他的一个同僚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当时的人用自己的常识来说你的是错的,现在看起来很好玩吧?觉得中医不行,只是你习惯的中医不行这个根深蒂固的论调。

  今天通过和几位专家的访谈,有一个共识,在认识观念上要有一个革新,要有一个观念更新,才可能更加客观、公正地来评价中西方不同的智慧和知识体系。我去年写了一本书《第三只眼看中医》,这本书对一百年来中医药到底是不是科学的是非之争做了一个彻底的澄清,也提出了要更新科学观念,在这本书中也详细地、系统地论述了东方科学的内涵。这本书在首发式上就和刘长林、宋正海、张其成、姜岩、曹东义、黎鸣先生,七人联合发表了一个东方科学的宣言,这个宣言中有几句话,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下,作为今天访谈的结束语。

  东方科学这个新主张的提出,不仅使具有几千年的中国知识创造有了一个恰当的学术名分,而且必将推动世界科学进入到多元化发展的新时代,这也是人类认识社会发展的必然和社会进步的大势所趋。

  中医是东方科学的典型代表,只有东方科学重振雄风时,中医药才能真正腾飞,我们相信中医药等东方科学必将逐渐被全世界所接受,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文明。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谢谢网友!

    本次活动由新浪网、《科学时报》社联合主办

    总策划:新浪网副总编辑侯小强、《科学时报》社社长刘洪海

[上一页] [1] [2] [3] [4]

  点击进入网上大讲堂往期精彩回顾

作者毛嘉陵:
作者毛嘉陵:《第三只眼看中医》
发表评论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