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嘉陵:非科学与伪科学不能划等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16:32 新浪博客
图:
图:下半场访谈嘉宾从左往右:毛嘉陵(主持人)、洪涛、曹东义、张其成

    精彩语录:

    只有正确认识中医才能科学捍卫中医,才能捍卫科学的中医。中医和西医在指导思想、基础理论、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上都是不同的,分别属于两个体系。不能用西医标准来评价中医,就好像不能用篮球标准来评价足球一样。

    非科学与伪科学不能划等号

  主持人毛嘉陵:其实最早对科学的认识、对科学的定义并不复杂,科学就是一个分科的知识。按照这个意义来讲,中医列不列为科学其实并不重要,列不列为西方知识体系的科学并不重要。刚才姜岩博士也谈了,问题在于科学被异化成真理代名词以后,特别是上升为意识形态以后如果说你不是科学,就意味着你这个东西是伪科学,甚至是反科学的,就有可能把你打入冷宫,相当于给你判了死刑,所以谁都要来争科学的名分。我们知道直到现在真正对科学的定义、标准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认识,就连我们国家一些权威的大辞典这些工具书中对于科学的解释也是各说各的。其实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个事情。

  因为我们都知道科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探索宇宙的奥秘,什么叫宇宙呢?可能很多人并没有仔细研究这两个字,宇是指空间,宙是指时间,我们研究任何一个问题肯定都离不开时间和空间。但是在我们的研究中肯定是各有侧重,有的偏向于空间,可能就会对物质关注的多一些。有的偏重于时间,可能就会对整个过程、环境注意的多一些,就忽视了它的物质方面。中医实际上是站在两个角度来研究事物、看待人体。

  现在反对中医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他是用物质层面甚至是用量化的角度来评判中医。实际上这涉及到从环境角度来看问题,也包括涉及到人的精神、心理、情感等方面,很多东西实际上是不能量化的。包括西医对待疼痛,我们说痛是痛到多少度没有仪器可以测出来是30度还是50度的痛。另外感情方面的,比如说我爱你多深,深到什么程度,拿不出这个指标是不是就不是爱情了。我们用这些片面的看法来否定一些事实,这就是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认为科学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相对正确的一个知识体系,或者说是附加了某些条件的知识。与其我们在这里讨论科学、不科学,实际上在现实意义中已经没有太多意义了。与其去讨论,我们还不如区分知识和非知识。因为科学本身就是处于不断转变中,现在反中医一个最主要的哲学基础用的是波博尔(音)时代的逻辑主义和经验主义来反对的。在西方哲学界已经被后来的历史经验主义相对标准做了颠覆了,但是我们还在用这么陈旧的观念来影响一些看法。我觉得这应当是引起注意的。

  下面进入今天访谈的下半段。下面讨论中医文化怎么传播的问题,中央电视台四频道《中华医药》著名主持人洪涛。

  洪涛:网友们大家下午好。

    要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中医文化

  主持人毛嘉陵:另外一位是河北中医研究院的主任医师曹东义先生,另外是中医文化专家张其成先生。

  洪涛:我是第一次到新浪来作客,我想先给网友进行一下《中华医药》的介绍。是中央电视台唯一一套对海外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节目,是1998年6月1号创办的,到今天已经整整十年了。在这个过程中这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2007年栏目的平均收视率在央视四套排名第二位,在央视每个季度的综合平度中连续三个季度第一,在央视网站的点击率基本上是在前五位。这样一个影响力是这个团队十年以来的坚守和执着。在这个团队里工作的人都非常热爱中医药文化,另外也有一份强烈的责任心,对观众负责、对中药文化要负责。基于这样一个根本条件下,十年来我们现在有两大理念深入人心。一个是我的健康我做主。这实际上是中医养生文化。再一个是天佑中华有中医,这里谈到的是中医疗效。

  可以举个例子来讲,天佑中华有中医节目里讲了四个故事,一个是中医对疑难杂症的主角朱良春(音),有一个患者得了淋巴癌,11年后淋巴癌都没有了。另外是中医在急症方面,2003年的非典,还有是中医康复刘海若,再有是中医的保健、预防,这在电视媒体李仲华医药首次披露王民之(音)王老在神六发射前对两位飞行员的调理,保证他们宇宙飞行回来后身体素质很好。这涵盖了疗效的四个方面。

  我的健康我做主,这是非常受观众欢迎的,我们在创作时要以观众喜欢的形式,他们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另外了解观众的需要,在创作过程中推出了这样一个理念——我的健康我做主,有很多高寿的老人来谈他们的养生之道。我们还对他们的养生之道进行深度剖析,给大家讲道理,这些都是中医养生文化里的。

  主持人毛嘉陵:有一位德国网友的留言,他讲到我所在的医院是德国最好的医院之一,这里有很多人研究中医,也有很多诊所采用中医的思想,反对西医的手术和抗生素,研究所里有好几个与中医相关的研究项目,西医对中医非常重视。反之中国非常可悲,难道还要将来西医对中医的返哺吗?

  洪涛:因为这个栏目是中央电视台对海外唯一传播中医传统文化的节目,这个栏目在海外影响是非常得大。从海外来的反馈举例来讲,我们一期节目播出后,如果在这期节目里有某一位老中医对某种疾病疗效治疗播出后,海外观众都会找这位老中医看病,这里还不乏外国人。包括我们栏目收到很多海外来信等等都非常多。海外有相当一批忠实的观众。我们还专门报道过留学生在中国学习中医,太多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有很多这样的人。

    不能用西医标准来评价中医

  主持人毛嘉陵:下面请河北中医研究院曹东义主任医师,通过中医和西医的比较谈一谈怎样才能让老百姓能容易理解和接受中医要知识。

  曹东义:这个问题还是从我的学术背景介绍比较合适,我2000年作为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硕士导师到现在已经八年了,学生们经常提这个问题,中医和西医到底区别在哪里?科学性在哪里?三年前我拜邓老和朱老为师,邓老说我是铁杆中医,我对中医的信心不是像宗教信徒是一种迷信、虔诚,我相信中医就是对中医科学性的认识。

  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这些东西,去年也出了几书,《回归中医》、《捍卫中医》等。去年11月在石家庄我送给何祚庥先生,我说只有正确认识中医才能科学捍卫中医,才能捍卫科学的中医。中医和西医在指导思想、基础理论、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上都是不同的,分别属于两个体系。不能用西医标准来评价中医,就好像不能用篮球标准来评价足球一样,这两个是不一样的。

  他们的不一样说起来方方面面很多,最鲜明的特征是中医学是一个生成之学,重视生成。而西医依赖的是构成。为什么要选择构成论?中医为什么要选择生成论这和思想渊源是有关系的。在古代西方,不管原子论或者是元素论都是一个构成论为主的,而东方像太极学说、道生一,阴阳五行都是讲究生成而不是研究结构。

  西方为什么要重视结构呢?认为两千年始终奉行一种东西上帝创造了一切,对事物是怎么来的、人怎么来不能讨论,一讨论就违反圣经了。哥白尼把地心说改成日心说是小的科学进步,这样就影响了西方的思想界。这种情况在中国是不会出现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点击进入网上大讲堂往期精彩回顾

作者毛嘉陵:
作者毛嘉陵:《第三只眼看中医》
发表评论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