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干:反对废简的人才是保守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16:41 新浪博客
![]() 图:我觉得其实现在反对废简的人都是一些保守的人。 精彩语录: 汉字本身发展的过程是越来越严谨和严密,而简体字正好跟严密、严谨越来越远,所以我觉得简体字背离了文字发展表述上的严谨,使用上的严密这么一个规律。所以我觉得不废除简体字,是对我们已经形成的比较严谨、比较严密的汉字系统的一个损害。 简体字损害了汉字系统的严密性 主持人:但是我在文化界听到过这样一个观点和议论,人们认为白话文运动是降低了文学的门槛,简体字是降低了汉字的门槛,按照您这个逻辑来说,是不是说我们的文字表述也可以回到文言文呢? 王干:这是两码事,这个里面比如有人跟我讲,汉字为什么不要竖排,竖排是有一个传统,中国是竹简,竹简是这么卷的,所以必须竖排,横排还是合乎我们阅读的习惯,那个时候是因为竹简它特定的形式,必须这么卷起来,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我觉得白话文运动这是没有办法否定的,文言文跟我们平常说的话有很大差距,所以出现了白话文运动,这是很有意义的。汉字就不一样,汉字是一个符号,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本身经过五千年,至少经过两千多年的考验,它是一个工具,而且这个工具后来我想了一下,比如这个汉字其实它既可以是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是世界非遗,所以这种活的被使用的人类文化遗产,我们轻易不要去改变它。 主持人:但是教育部表示,汉字的简化是文化发展的自然规律,废除简体字是不可能的,您怎么看? 王干:我觉得教育部他有他的考虑,汉字本身从有一个从简到繁的过程,也有一个从繁到简的过程,但实际上我们后来发现汉字本身发展的过程是越来越严谨,越来越严密,而简体字正好跟严密、跟严谨越来越远,所以我觉得简体字背离了文字发展要严谨、要严密,表述上的严谨,使用上的严密这么一个差距。所以我觉得不废除简体字,它其实对我们已经形成的比较严谨、比较严密的汉字系统的一个损害。 主持人:我记得这个简体字曾经后来还有过一批简化,那批简化好像自然而就然被淘汰掉了,比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会认为它是一个错别字。 王干:我们现在用的简体字也不是说现代人发明的,它在宋代以后就有,叫俗字,就是民间使用的字,底层社会的人文化不高,写起来就是俗字,这个俗字有的流行几百年,有的甚至上千年了,有的已经流行下来了。后来为什么把俗字没有使用?就是它不够严谨,不够严密,缺少系统性,也缺少传统。所以我觉得为什么第二批简化字就彻底失败了?因为第二次简化字我也会写,我也会认,但是因为它彻底离开了中华民族汉字的传统,它是从第一批简化字的基础上再简化,这就说明第一批简化字的基础不牢靠。 存在即是合理在简化字上行不通 主持人:是不是因为第一批简化字已经使用了很久,比如我的记忆里面根本没有对繁体字学习和认识的记忆,它能使用这么久,并且没有被很多人质疑它的合理性,是不是证明它的存在就是合理的,这批简化字应该是可以长期存在下来,是相对合理的? 王干:比如文革期间我们废除了高考制度十年,但是当时我是在文革期间念的小学和中学,我也觉得没有高考也习以为常了,但是后来把高考制度恢复了,实践证明恢复高考制度对我们国家的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是有很大作用的,而废除高考制度是错误的,所以我觉得文字的使用它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过程。这个约定俗成的规矩谁来定?就像一个交通规则,比如交通规则什么时候这个交通规则大家定了就必须遵守,换一个交通规则大家肯定不习惯。所以我觉得其实现在反对废简的人都是一些保守的人,他以为他激进,其实他是保守的,因为他习惯了,他不想面对新的文化现象,因为繁体字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系统,所以他们其实是一种惰性。 主持人:但书写起来确实比较困难,因为我小时候学过书法,我们写那些繁体字跟后来学的简体字确实不一样。 王干:术术,你一天写几个字?就是它的书写功能已经丧失了。 主持人:用电脑了。 王干:但是更多的书写是一种书法艺术。 主持人:对。 王干:书法家都知道简化字没法写,我们中国有很多古代的文化遗存全是用繁体字,再比如人民日报也是繁体字,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写的题词,题字,包括江总书记写也是用繁体字写的,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在繁简同用,共存了,这个结果其实某种程度上是造成了一种混乱。所以我这个时候在一定时间内慢慢废除简化字,恢复正体字,我觉得它是跟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连接起来了。 “识简写繁”比“识繁写简”更合理 主持人:其实采访您之前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说繁体字能不能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存在?我小的时候大概是小学的时候开始学习书法,然后我们写书法的人都不写简体字,为什么?因为简体字笔画太少,实际上很难摆的漂亮,从艺术美感来讲繁体字就是比简体字容易写的漂亮,是不是繁体字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存在更合理,实用形态上是不是太复杂了? 王干:繁体字有美感,所以做设计的人全喜欢用繁体字,简体字现在主要是大家的一个惰性,你说使用繁体字,其实像我们用电脑写起来没什么区别,你看的时候,你既然看到繁体字有美感为什么我们不使用它呢?原来有美感,是因为它使用起来很复杂,给我们带来很多不方便,今天使用又方便,又有美感,我们为什么不用有美感的工具载体呢? 主持人:有一些专家提出一种方案,就是说我们应该是识繁写简,这样的话更实用这个方法。 王干:我觉得应该是识简写繁,我为什么提出五十年呢?因为年轻的一代你必须让他使用繁体字,但是要认识简化字,这么一个过程,慢慢淘汰简化字,如果识繁写简,我看到有一些宋祖英那些明星,他们提出建议,小学开设繁体字课,这个我觉得是好的,但是我觉得小学就应该学习繁体字,你开设两门字,一个是学生容易混淆,第二,加重学生负担,第三,北京市现在学校开设京剧教育,汉字本身会比京剧的传统更悠久,所以我觉得对繁体字还是不仅仅是一个艺术性的问题,它是一个实用的艺术,艺术的实用。 主持人:我觉得其实识繁写简是我们很多人在用的一种状态,比如我个人,我是要大量阅读古文的,特别是近一、两年我对古文非常感兴趣,实际上我一直处于两种状态并行,比如我到香港,到哪里去出差看的也都是繁体字,但是我都认识,没有问题,可是让我写却写不出来。 王干:你这个状态就跟当初五十年代那些人一样,那时候人认识简体字,但只会写繁体字,我们现在要重新把这个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就是繁体字可以在民间用,它可以像历史一样成为一种俗字,就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可以用简体字,非正式场合可以使用简体字,因为以前也这么使用,但是我们正式的教材,我们正式的文件,其实大家看到有好多店名,大家都喜欢用繁体写,一个是漂亮,还有一个,写的端庄,正宗,你有简体显得有点简单,简陋,或者不正式。
【发表评论】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