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赵亚辉:小人物身上的精神最感人至深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9日15:00 新浪博客
![]() 赵亚辉:一个记者的职责就是应该把它拍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人去感动和帮助她。 精彩语录: 我觉得小人物身上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特别是在西部。是很多很多很贫困的很执着的很有特点的小人物,构成了一个中华民族的最底层最丰富的感人至深的一幅画卷。 西部的小人物们最让人感动 主持人:我记得你在报道中,我看到过其中的一篇,就是写一个老人,从来没有走出过那个小村子的一个老人。 赵亚辉:76岁的老太,每天背柴50斤。 主持人:对。 赵亚辉:我单独写了一个栏目叫“小人物列传”,我觉得小人物身上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特别是在西部,很多很多很贫困的很执着的很有特点的这些小人物,构成了一个中华民族的最底层最丰富的最感人至深的一幅画卷。比如路上我遇到了,我写过一个花甲老人的尖峰时刻,讲一个60岁的老头,天天在绝壁上走飞索,不带保险带,夺命呀。为什么?就是为了供儿子上学。我写过广场上的一个按摩女生,他有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学,为什么要在广场上按摩?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大家的认可。包括这种职业的一种选择。我写过一天打铁挣两块钱的老人,那是在大禹的故里,那个老人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事业,虽然他一天只挣两块钱,但这是他的事业。只要还有人用他打的那个农具,他就坚持手工打铁。也写过你刚才讲的,我在腊子口的一个贫困村叫朱立村,碰到一个76岁的老太太,每天背柴打柴,养活自己,政府一个月发给她140块钱的补助,这个人一辈子没有结婚,一辈子没有走出大山。她有一个侄子有病,60岁了,还要照顾她的侄子,一辈子没有结婚,孤苦伶仃,这样照顾她侄子50、60年,现在还是自己养活自己,因为没有家人,自己生活也很好。但是家庭非常非常困难,但是她脸上的那种微笑让你很震撼,她的微笑是非常真实的,而且她自己已经把苦难当成是很平常的事。 当然要感谢很多网友,我把这个文章写出来之后,当时访问量非常大,有很多网友留言,希望给她捐款捐物。因为她没有直接的联系方式,我通过当地的人转给她,我留了联系方式,后来给我打电话,说几十个人给他捐款捐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老人的生活,也算是我自己作为一个记者来讲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但是又有网友问我,你当时做什么,难道没有上去帮她吗?你为什么不上去帮她背?其实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很幼稚的,为什么?就像我去海啸现场的时候,还有一个网友问我,你为什么要用相机把它残酷地拍来,而不是去帮助他们。其实这个问题仔细想一想,你不是医生,比如一个小孩受了重伤,你拍医生拯救他的镜头,只要不伤害这个小孩的个体,只要没有太刺激性的东西,你作为一个记者,职责就是应该把他拍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更多的人可能感动去帮助她。因为你不是大夫,你上去也没有用。 像这个老太太,我其实也想上去帮,这个老人根本不让,她觉得很奇怪,也听不懂我的话,我找人翻译,根本不用。为什么?首先你帮得了一次帮得了一辈子吗?你能够在这里永久地帮她吗?不可能。每天这样去背柴,就是老太太自己的一个状态,是她非常正常的一个状态,甚至她自己都认为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状态。你的这种举动反而让她自己认为她不正常了。 主持人:对,她是弱者了。 赵亚辉:实际上这样反而是一种不好的行为。除非你能够衷心地帮助她,这样去做才是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把她写出来,让更多读者看到她,让大家知道西北有这样的人,有这样的贫困。 单车穿越罗布泊其实是被逼无奈 主持人:有网友看到亚辉受伤了,说开车还行吗? 赵亚辉:这段时间开车,因为伤了一个礼拜,主要是我的助手在开。这是为什么我们回到北京刚好要换车,刚好要调整一下也是这个原因。主要是我的助手开。这个胳膊可能下周就好了,放心吧网友。 主持人:其实我觉得看到亚辉这个状态到新浪来一点都不惊讶。为什么?因为在他整个行走西北角的过程中,我们曾经通了很多次电话,每次都觉得他在经历一个很大的艰险,包括其他地方受伤,还有车出问题,前些日子又出了车祸。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艰难的旅途。特别是在你单车穿越罗布泊的过程中,那时连电话都通不了,因为手机打不通了,是一个特别艰难的旅程。所以,我和网友们可能都很关心你在罗布泊的这段旅程。据说你在这个艰辛的过程中同时完成了七项科考任务,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赵亚辉:其实这次去我们也不仅仅是一个穿越的概念,我们其实设定了很多目标。当时我的合作伙伴是一个,我认为是中国非常牛的一个科学家,是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的副主任,董治宝教授,他是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的得主,我是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的得主,我们俩人为主,他还带了一个助手,是钱广强博士,我的助手是胡国球。 我们四个人其实去罗布泊当时也是被逼的,为什么说单车穿越呢?当时也想准备后援,也想能够更充分地进入。但实际上因为我到达罗布泊的时间已经比较晚了,老总见我第一个时间是,如果你还想进去必须后天走。没有办法,因为十月之前一定要出来。我们算了一下,我们要去的点很多,所以我们当时有一部好车,我们的奥迪Q7现在还是比较好的,有能用的卫星电话,有GPS,再加上我们带上足够的食物,我们认为根据我们的经验,应该有希望能够实现这个穿越。董教授去沙漠去过几次,但是罗布泊的很多地方他也没有去过,我们穿越的时候就设计了一个很详细的路线,应该说是一个比较难的路线,可以说基本上涉及了罗布泊除了小河以外几乎所有的标志性的地物点。 因为罗布泊没有一张像样的图,我们去查罗布泊资料的时候,因为去罗布泊不是一天两天想的,以前就查过,没有一个很好的地物图,不知道什么东西在哪儿,准确的GPS位置,不知道路在哪儿,什么位置,迷路了怎么办,就像彭加木墓地,没有一个准的,很多很多地方,遇到雅丹怎么办?没有详细的罗布泊地图。我们这次去一个主要的目标就是采集我们经过各种各样罗布泊地理位置的点,进行一些地物标注,做出一张罗布泊准确的地物图,同时还要采集科学样品,采集各种各样雅丹地貌,同时祭拜彭加木先生和余先生。 罗布泊因彭加木的神秘失踪而蒙上了神秘色彩 主持人:我们知道罗布泊可能是跟科学家彭加木在那里牺牲有关系,神奇地牺牲在罗布泊。大家可能知道罗布泊,起码我知道罗布泊是因为彭加木纪念专题的时候知道的。 赵亚辉:其实彭加木先生这件事情是所有人都关注的,其实董教授就是彭加木疑似干尸的发现者,彭加木并没有墓碑,是当年在科考的时候走失的,就在库母塔格沙漠。 主持人:你们到了吗? 赵亚辉:当然到了,我们还祭拜了彭加木先生,买了几瓶酒。那里我发现了很多高尔夫球,在彭加木墓碑前,我们捡了30、40分钟,后来查是若干年前,可能是01还是02年,很早了,一群广东人在那里搞什么活动,搞了一个戈壁中的高尔夫球的活动,打了1000个高尔夫球,其实就是白色垃圾,而且就是在彭加木墓前打的,也没有捡扫。其实就是白色垃圾,像矿泉水瓶都是不可降解的,都是白色垃圾,而且在科学家的英灵前,这是非常荒谬的事情,搞一个商业活动,打高尔夫球,不可思议。别人在你的亲人、前辈墓前搞这个活动是什么荒谬的事情?我们就把高尔夫球都带走了,只要我们看见的都捡起来带走了。 主持人:因为彭加木先生是失踪在罗布泊的,其实罗布泊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为对他的失踪有很多很多种说法,甚至有人说是被外星人接走了,被美国人接走了,好多好多说法。 赵亚辉:因为彭加木本身就是有名的科学家,但是罗布泊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有很多很多原因。再就是罗布泊也被誉为神秘的地球之耳。因为整个罗布泊的湖盆就像人的耳朵。 主持人:我看过你的照片。 赵亚辉:有耳廓、耳蜗、耳轮,完全跟你的耳朵特别像,所以那里被称为地球之耳,其实是在倾听地球的生态变化。因为30、40年代的时候,1928年带领着中国西北考察团考察的时候,那里罗布泊的湖心还有大量的水,甚至还有打渔的渔民,但是60、70年代,罗布泊一滴水都没有了。关于罗布泊生态变化,其实就是对人类一个非常生动的生态课。彭加木先生也进行了多次考察,非常奇怪他的尸体在失踪之后进行过很多次大规模的寻找,都没有找到,这也是为什么神秘的一件事。 主持人:这个有好多好多种说法,在科学史上。 赵亚辉:有关具体的内容,其实大家也可以去看看我的博客,我博客里关于这件事也有详细的记载。 主持人:其实你走进罗布泊以后,观察到罗布泊的地貌是很丰富的,沼泽、荒原。 赵亚辉:沼泽是没有,是干泽。罗布泊里没有水。很奇怪,我们在楼兰古城碰到一场雨,虽然是15分钟,但是雨很大,世界旱极里竟然下了雨。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