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辉谈重走中国西北角:单车行走罗布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9日15:00 新浪博客
图: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记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赵亚辉(blog)
图: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记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赵亚辉(blog)

    解密激情戏:不包装成激情封面有些片子不好卖 精彩视频剪辑:罗布泊充满了科学和人文谜团

  1月29日(周二)下午1点,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记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赵亚辉(blog)做客“新浪网上大讲堂”,谈他“重走中国西北角”的所见所闻所感,告诉大家一个真实可触的西部中国。以下为聊天实录:

访谈视频
解密激情戏:不包装成激情封面有些片子不好卖 1、重走西北角行动的路线 解密激情戏:不包装成激情封面有些片子不好卖 2、西部的小人物们让人感动
解密激情戏:不包装成激情封面有些片子不好卖 3、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之谜 解密激情戏:不包装成激情封面有些片子不好卖 4、罗布泊充满了科学和人文谜团
解密激情戏:不包装成激情封面有些片子不好卖 5、单车行走罗布泊最危险的经历 解密激情戏:不包装成激情封面有些片子不好卖 6、去西藏冰川科考的惊险历程
解密激情戏:不包装成激情封面有些片子不好卖 7、生命是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 解密激情戏:不包装成激情封面有些片子不好卖 8、上期精彩回顾:陈明远谈鲁迅

    精彩语录:

    这次重走中国西北角是要多层次、多立体地反映我们西北的面貌。也就是展现一个记者眼中的西北的真实状况,这就是我们要还原的主题。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网友在中午收看我们的新浪“网上大讲堂”,我是主持人术术。今天坐在我旁边的嘉宾是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记者、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赵亚辉,亚辉你好。本来想和亚辉握一下手,但是发现他负伤了。

   赵亚辉:用左手握(笑)。

  (主持人和赵亚辉握手)

   谁是第一个实地走访中国西北角的人

  主持人:亚辉对我们的友好,对网友的友好,不论左手右手都是一样的。亚辉今天做客新浪“网上大讲堂”,是想和网友交流一下他重走中国西北角的感受和体验。特别是前一段他在重走中国西北角的过程中,走了一段无人区,这段路程特别艰苦,是著名的无人区罗布泊。如果各位网友关注我们的话题,关注亚辉在西北角重走的状况,除了通过电脑参与,还欢迎您通过手机,关注我们聊天全程,新浪网手机的网址是sina.cn。

  亚辉,刚才我们看到很多网友留言,都对你重走中国西北角的行动很关心,他们想了解你到底怎么会有这样一个行动的呢?

  赵亚辉:这说起来话就长了,其实最早源于一个十多年前我学新闻的时候,我当时在北航读完理工科,去中国新闻学院读书,当时读了范长江先生《中国的西北角》这本书的时候,有一个想法,将来有一天我能不能也走一走中国的西北角。当时的一个想法、一个念头、一种愿望,十年以后去年变成了现实,可谓十年磨一剑。

  主持人:第一个重走西北角的人是《人民日报》的社长范长江,你是第二个吧。

  赵亚辉:也不是第二个,中间陆陆续续也有人断断续续走过,但可能是没有人像我这样走。

  主持人:你一个人。

  赵亚辉:这么长的时间、这么深的跨度、这么详细的路线和全景式的重走可能是第一次。

  主持人:网友在网上问,说想了解一下范社长的那个壮举是怎么样一个情况。

  赵亚辉:那个在新闻史上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往事,大家可能知道有一个“范长江新闻奖”,就是以长江先生的名字命名的,长江先生其实是咱们国家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人民日报社的第一任社长,也是中国记者协会的创建人之一。他当时是35年到37年,就是70年前,具体的说是73年前,1935年他还是北大的一个学生的时候,是《大公报》的兼职记者,他孤身一人走向了西北,去了解西北的实际状况,去了解抗战大后方的详细情况,向世人还原真实的西北是什么样子的。他断断续续其实走了两年,到1937年等于西北除了新疆之外,其它一些地方断断续续走,写了两本书:《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结束了他西北的考察。这个事情在新闻史上反响非常大,因为第一次真实还原了西北,而且客观报道了红军的长征。

  主持人:重走的红军当时的路线。

  赵亚辉:也不是完全还原,其实走的比红军快,而且也遇到了红军,他到陕北延安还专程采访了毛泽东主席。毛主席跟他长谈了一夜没有睡觉,他后来也写了很著名的文章,包括在《大公报》上也写了。

    “重走西北角”是做一次百科全书式的采访

    网友:你这次重走西北角的路线和范长江先生有什么不同?

  赵亚辉:这次实际上是这样的,我们这个重走路线具体分了11段,完整起来讲基本上覆盖了长江先生当年走过的所有路线。同时又结合现在的时代特点,选择了一些有现在特色的路,不局限当时的路。比如罗布泊,因为长江先生没有到新疆去,也没有条件去罗布泊。我们第一是覆盖他当年走的路,第二也选择有特点的路,反映现在的特色,包括最后走到中国的西北角,我们最后要走到蒙古、俄罗斯、中国、哈萨克斯坦四国交界的地方,我们的定位是中国的西北角点。因为在现在的中国,不到新疆去不能说到中国的西北角。所以,我们等于是一个宏观的东西。

  主持人:这个西北角更大概念一些。

  赵亚辉:整个中国从川西北开始,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新疆,等于涉及这六个省区,还有青海。

  主持人:目前你行走的行动走到哪个阶段呢?

  赵亚辉:目前的行动,现在其实走了差不多70%左右。

  主持人:那就是11条路线完成了多少条?

  赵亚辉:完成了8条左右。

  主持人:据我了解你的行动好像比原计划的要慢,为什么会慢一些?你大概什么时候会完成这次行走?

  赵亚辉:其实有很多人关心,这次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还是比较强的,因为路上比如我前一段时间,大家看到,今天刚刚术术说很悲壮,其实也不是悲壮,就是由于活动过于剧烈造成肩膀脱臼。因为路上遇到困难是一个常态,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且我想这次重走,是做一次百科全书式的采访,反映地方的民生、民情、民俗、民智,还有一些地方的特色和变迁。这样的话,沿公路上走意义不大,这次我们给自己定了一个要求,就是希望深入深入再深入,这样深入的过程中,有很多细节的过程需要采访,有很多变迁的东西你要去挖掘。这样的话就会比较消耗时间,所以比预想的时间长。我自己也没想到,原来计划半年结束,到现在半年没有结束掉,适当延长了一些时间。根据我们走的情况,尽可能快地把它走完。有一条我们是不变的,我们一定坚持下去,要走好、走得认真。

  主持人:我在你新浪的博客上也看到了很多相关的文章,除了在博客上发表一些相关的文章,你的文字内容采访会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是这样吗?

  赵亚辉:会发表,而且发表的还不少。我们在人民日报有一个专栏叫“重走中国西北角”,在人民日报网站,有一个专题也叫“重走中国西北角”,新浪博客也是我最重要的发布平台。现在有很多网友留言,已经差不多接近2万条了。我看到很多网友的留言让我有很多很多收获。有一个网友,我要感谢一个叫“罗布泊西域浪人”的网友。很多网友给我提供了新闻线索,很多网友给我提出了有意义的评论,也有网友给我提供了我走的路线和信息。像“罗布泊西域浪人”去了罗布泊好几次,曾经给我发纸条、信息,有什么问题可以咨询他。实际上我跟他通了好多电话,有不少罗布泊的情况都是从他那里最初了解到的。

  主持人:你这个博友是从事科考的还是从事什么职业的?

  赵亚辉:他是科考探险的,就是做这个职业是,他自己也有公司,他其实也是一个私人的玩家,从事科考探险,也有自己的公司。他在新浪博客上看到我的文章,经常和我联系,现在我们也成了很好的朋友。还有不少网友给我写过好多这样的纸条。

    行走罗布泊是一辈子难忘的生活体验

  网友:您“重走中国西北角”走八条路线的时候,有哪些经历。

  主持人:其实好多关注你博客的网友都知道其中的精彩经历,是不是给没有看过的朋友介绍一下呢?

  赵亚辉:可以说经历太多了,一言难尽。因为从6月16号出发到现在,已经7个多月了。寻访川陕北,迂回赣南,七上祁连山,包括重走河西走廊、宁夏,遇到了不同的东西。比如横穿罗布泊,我们驾车科考探险罗布泊,经历了一辈子难忘的生活体验,看了很多历史人文的东西,拯救麋鹿,包括后来我们意外遇到了一群日本的所谓游客,冒充新疆物探的工作人员到楼兰古城去。我在新浪博客和《人民日报》发表了以后,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不完全统计有上百家媒体,包括香港的报纸、日本的报纸、台湾的报纸都发表了我这篇文章,新浪博客留言也非常非常多。这样的故事非常非常多,如果你想了解具体的故事,最好的办法是看我的新浪博客。

  主持人:我知道亚辉在这个过程中写了不少文章,也拍摄了很多视频。

  赵亚辉:就像刚刚讲的日本人闯罗布泊禁区这件事情,去楼兰古城这件事情,实际上我们也拍了视频。

  主持人:新浪博客推荐以后也浏览量很高。

  赵亚辉:我们拍了大量视频,但是因为人手有限,前方只有两个人在走,很多视频来不及剪辑,我们现在拍了大概80盘带子。

  主持人:时间很长。

  赵亚辉:80个小时。东西是非常多的,我们希望做成一次百科全书式的采访。

  主持人:将来这些一定会整理出来跟网友见面的。

  赵亚辉:会整理给网友见面,同时会做成纪录片,在将来我们出书的过程中,书里也会带纪录片的光盘。也是多层次、立体地反映我们西北的面貌。我们这次其实就是要还原西北,记录一个记者眼中的西北的真实状况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要还原的主题。

 [1] [2] [3] [4] [下一页]

  点击进入网上大讲堂往期精彩回顾

发表评论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