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博客首页 > 正文
傅佩荣:按照自己的性格选择需要的哲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4日16:56 新浪博客
傅佩荣:
傅佩荣:人生所有负面的检验、痛苦、磨难都一定会让你得到收获的。

  精彩语录:

  哲学是人生的经济学,你学了哲学人生就会变得很有效率,不会花时间在那些细微末节的烦恼上,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这样的人生比较清爽,也是比较让人家羡慕的。

  中国文化是一个早熟的文化

  主持人:看不到成长的痕迹,一出来就是成熟的思想体系。

  傅佩荣:可以解释,中国文化是一个早熟的文化,在周公的时候,纪元前第12世纪就已经是这样制礼做乐,后来发展到孔子、老子的时候已经很成熟了。发展的思想都已经经过成熟检验,提出来的时候都有验证。

  西方哲学比较开放,比较不去考虑我这个系统能不能实践,光把系统建构成完美的系统就已经是很辛苦了,至于能不能实践,慢慢再说。像最有名的就是黑格尔,他是1831年过世,西方哲学到他为止是最完美的系统。黑格尔也很得意,说我是集大成,前面的人都替我做准备,到我黑格尔就完美完成。

  但是西方研究哲学史的人就笑他,说黑格尔盖了一座理性的大厦,他却住在旁边一间小房子,像狗窝一样。换句话说黑格尔本身生活行为表现并不能配合他所建构那个理性大的系统,如果照黑格尔的学说去生活,那生活肯定是非常理性的,非常宏观的,很客观的,而跟黑格尔本身的行为有落差。

  在西方哲学者来说言不顾行,行不顾言,我的理想很高,系统很大,我的行为不能配合。中国哲学家比较希望,你最好能够言行稍微配合一下,即使做不到,你也要表示你愿意去做,否则系统列出来之后让别人看,你自己不做没有说服力。

  每个人要按照自己的性格去选择需要的哲学

  主持人:傅老师刚才说到了黑格尔的现象,我想很多企图研读哲学来指导自己人生的青年朋友可能碰到一个问题,如何把我所了解到的哲学思想、哲学观点和态度运用到我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能够对我的现实生活产生帮助?黑格尔都做不到我们怎么能做到呢?

  傅佩荣:因为黑格尔建构的系统真是太大了,从康德以后一路下来。一般人不用担心,因为一般人不会有这么大的野心建构他的系统,一般人就是他所学的东西学一两句格言来设法生活。但这个格言是经不起检验的,因为你要把一句话变成一段话,又让一段话变成整个生命的描述是有巨大困难。

  主持人:一个思想体系、价值观是比较困难的。

  傅佩荣:年轻人设法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借用很多伟大的哲学家的思想给自己做参考,然后你到一个生命阶段的时候再反省。所以,有些人年轻的时候,他就喜欢尼采的思想,因为尼采的思想很有革命性,可以向整个时代、整个人类挑战。但是年纪大了之后比较喜欢一种安稳的生活,说不定就比较喜欢像康德的思想,实质有些人喜欢奥古斯汀的思想,到中世纪。柏拉图是任何时代的人都可以欣赏他。这是不同的阶段。

  以中国来说,年轻的时候比较容易欣赏孔子儒家的思想。中年之后比较容易欣赏道家老庄的思想。有时是不同的阶段。现代人方便的地方是可以选择跟自己性格比较接近的。像美国心理学家也是哲学家威廉·詹姆斯就说,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性格去选择需要的哲学。有时是软的心肠,有时是硬的心肠。

  威廉·詹姆斯是心理学家,所以把所有的人分成两派,所谓的软心肠,看到人类生活觉得蛮可怜的,不忍心他们失望,所以就提出一个系统,包括有宗教、来世,有理想主义的情怀,这种哲学家比较接近于欧洲大陆。欧洲大陆从笛卡儿到康德一路发展,都告诉人生有理想,你的思想可以建构一个大厦。

  另外一派是硬心肠,硬心肠的只是冷冰冰的,采取一种科学的态度,不给人任何幻想,也不要跟我谈宗教,因为你没有实证。这边比较偏向英国经验论。英国经验论就是实事求是,有多少证据说多少话,不会注意你心里面的向往,即使你们希望有一个神,神也不会出现。

  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按照自己的性格,看看你需要哪种哲学。开始入门比较重要,入门的时候你要知道哪种哲学针对什么样的生命情境。因为人的生命情境是不能重复的,你再喜欢一个哲学家,也不可能把他的生活再走一遍。到最后你都要建立起自己的哲学,这是一个很好的目标。

  你念了各种哲学思想之后,到最后你要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学,你以什么方式跟别人来往,你碰到抉择的时候,你会如何去选择你要的东西或者是你不要的东西。重要的就是你一定要有这样的一套系统,是你个人的价值观。你个人的价值观建立起来之后,生命就会很有效率,就不会一天到晚在彷徨、犹豫不决。

  孔子四十而不惑,意思是他到40岁就成为一位哲学家,没有什么迷惑,他是一个哲学家。哲学是人生的经济学,你学了哲学人生就会变得很有效率,不会花时间在那些细微末节的烦恼上,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这样的人生比较清爽,也是比较让人家羡慕的。

  思想经过对比和反省之后才能有用于人生

  主持人:傅老师,应该这样说,其实哲学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他应该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和每个人的思想成长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的思想成长过程就是一部塑造自己哲学史的过程。

  我出生在70年代,我对哲学的阅读是从尼采、萨特,从西方哲学开始。我关注的并不是人生的修为,而是好奇。到了30岁开始我慢慢觉得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修为,修正自己的价值观,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这时我突然遇到了中国的哲学思想,比如孔子的思想和孟子的思想,他们都给了我很多现实生活的指导。

  所以,我的同事看我的博客,觉得我就是一个格言型的博客作者,每天不停地给自己写格言。昨天我还引用了一句孟子的话,叫“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就是用一种格言来修正自己的一些觉得不太成功的意识,这样一个过程。您觉得我这样一种状态离构成自己的一个稳定的价值观、一个哲学体系的距离还远不远?这个过程是不是一个漫长的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

  傅佩荣:这也是一个方法,你经常选一些格言,从书法上、很多地方听到都可以。但是还需要做下一步工作。你大概每个月把这个月选出来的格言整个一起看一看,看看里面有没有矛盾的地方。说不定哪天,你既然提到孟子,说不定你提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你关怀别人,别人一定会关怀你。今天你把它列下来,说不定哪天忽然你又会说人都是要为自己考虑的,因为可能前面受到一些挫折。

  你每月把自己选的一些格言仔细看一看,里面有没有矛盾,如果有矛盾,你选择哪个作为自己的目标。每个月写下来,一年就是12个心得,看看有没有矛盾的地方。经常检讨自己,你有各种选择,到底哪个是你想要的,你不能随心所欲,要这个,还是要那个。就怕你的选择有些内在矛盾,你没有去化解的话,你碰到真正问题的时候,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如果你真的经常每个月反省一次,一年下来就有12个选择,再把它反省一次,两三年以后你就有一套思想系统。

  主持人:应该说人的心灵和人的身体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您也说过这个观点,身体会自己在长,而心灵是需要你不断去修为,去自我修炼才能够成长的。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讲,人生确实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你曾经以为你是哪一种人,到后来发现你不是这一种人,然后你想成为哪种人,用什么样的方法成为这样一种人,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让自己成为这样一种人。

  傅佩荣:哲学概念是很枯燥的,我在这本书里举了很多电影、小说、故事做例子,为什么呢?你看电影,对各种角色感到很心动,如果我是那个角色会怎么做。那代表什么呢?代表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无限的可能性,重要的是你不可能全部发出来。因为你这一生不可能有所有电影、小说里面的遭遇,所以,你常常看电影、小说就让自己生命的容量慢慢增加,它让你可以培养自己准备好随时去面对一切可能的挑战。

  人最怕惊慌失措,突然地震、山崩会惊慌失措,人际关系也会造成慌乱的情况。你常看电影、小说,投身到里面想,如果是我怎么样?像这种假设的情况多了以后,你平常的生活,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还可以做到这种情况。

  主持人:这当然是包括我在座很多人追求的一种境界,人们能够真的心平气和宠辱不惊。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种至高的生活境界。

  傅佩荣:没错,有时我们看别人做很容易,自己做就不容易。

  主持人:很难(笑)。而且我觉得人在修为的过程中,在碰到一个问题用一种哲学思想,用一种思想意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卡在一个地方动不了,不停在那个地方跌跤犯错误,然后突然有一天过去,这都得益于前面磨炼的过程。

  傅佩荣:有时我们讲生命出现困境怎么办,有几个比较简单的方法。

  人生所有磨难都会让人得到收获

  主持人:正好网友也问,人生之路常感到不容易,如何在挫折中站起来积极地面对人生。

  傅佩荣:大概可以三方面来看:

  第一,我们常常讲一句话,时间是最好的医生。有时你这一关过不去,一定要给自己机会,不要急。有时不要想今天没有做事,今天没有念书,有时你就需要一点时间让自己静下来,时间就会化解一些困难。

  从前想不开的,过去的人会觉得以前干吗那么执着,是以前浪费了时间。第一,你要知道让自己静下来,在一段时间里整装一下重新出发。你不可能摔跤而没有收获的,人生所有负面的检验、痛苦、磨难都一定会让你得到收获的。

  第二,空间。因为空间是一种熟悉感,你跟很多人来往,在这个地方工作或者生活,在这个地方有困难,就会想到过去在这里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换一个空间。我们常常强调休闲生活,平常每天上班,休闲的时候就可以掌握这个时间,用空间的改变调整自己的情绪。

  第三,阅读。你如果不阅读,你的材料始终是经验里面重复的东西,而阅读的时候就一定要开阔视野,小说、历史故事,尤其是哲学的一些观点,都可以参考。

  除了这个之外在生活中,像尼采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觉得讲得很有意思。他说,生活中如果没有音乐,那是一种错误。当然尼采最后也不幸发疯了,这里我们注意到他们很努力面对真实的生命。很多哲学家很真实地生活,最后拿自己当实验品,这就是当代的所谓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家,像傅高拿自己当实验品,到后来非常凄惨。我们会觉得有必要这样做吗?

  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经验来理解,傅高他就不行,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实验,最后就很辛苦。不可能每个人都这样做,他可能是为人类做这样的实验,他的心得我们参考了之后就不用再走这样的冤枉路。

  主持人:傅老师,其实我刚才听您谈了这三个观点,我对一点感受很深,我记得就是时间。培根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不知道记得是不是准确。大概意思是时间可以证明一切,时间也可以改变一切。我觉得人确实要到一定年龄才会明白时间的价值,时间是对于我们人生的意义,对于我们做过正确的、错误的、辉煌的、灰暗的事情的一个最好的检验和认证。它带给我们的东西是无穷无尽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点击进入网上大讲堂往期精彩回顾


发表评论
新浪博客搜索   帮助 │ 爱问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4相关链接
·网上大讲堂之十一:傅佩荣谈道家逍遥自在的人生(2007-08-02 10:35:50 )
·网上大讲堂之十:傅佩荣谈《易经》对现代人的启...(2007-07-31 16:41:46 )
·傅佩荣解读儒家精神:孔子与耶稣(2007-08-09 11:58:21 )
·傅佩荣解读中华文化精髓:儒家是一种宗教吗(2007-08-09 11:54:04 )
·网上大讲堂之十三:傅佩荣谈现代人亟需重建心灵(2007-08-07 17:51:41 )
·傅佩荣:心灵也需要经营(2007-08-06 15:32:55 )
·傅佩荣:生命中应该多一些豁达(2007-08-05 16:34:08 )
·网上大讲堂之十二:傅佩荣剖析儒家与现代人生(2007-08-02 11:2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