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感言
李西岐
邻居老太太说,她每天出门只有两件事,一是买菜,二是买药。
人老矣,病来焉。这一次的疾病来得莫名其妙,说是感冒吧,头不痛,亦不流鼻涕,只是嗓子疼得厉害,疼倒能忍得住,主要是不停地咳嗽。
我虽然已是古稀之岁,除过烦人的耳鸣和偶尔腰腿疼之外,一年四季几乎连头疼脑热也很少有的。况且,疫情三年中,家里所有的人都“杨过”了,唯独老汉我像小龙女一样可爱且坚挺着。
也许
姜毅先生的洒脱人生
李西岐
姜毅先生跌宕人生之中,其真实可爱的一面,颇有点像困在冰天雪地里怀里抱着火罐子御寒的人,他的眼睛蓦然瞧见另一个落难此处的好朋友,马上会把藏匿在胸前的火罐子递过去。尽管自己跺着脚在发抖,却依然时刻不忘朋友并且嘘寒问暖的热心肠人。
如今,这样具有侠士风范的人,真的是越来越少了。
姜毅生得豹眼熊腰,活脱脱有梁山好汉林冲之风范矣。他是那种眼里不揉沙子的汉子,喜怒哀乐一满全写在脸上,说起话来直戳戳的,不饶弯子,倘若扛着竹竿进城门直来直去。他说,自己的性格主要遗传了山东籍母亲,豪爽奔放,爱抱打不平,喜欢谁,不折不扣,厌恶谁,即使把暖宝贴在心窝,也不会改变初衷的。
标签:
历史
旅游
文化
收藏
财经
|
分类:
艺术评论
|
关乎勇气的美学叙事流体
——李西岐先生书画浅析
阿探
李西岐先生书法为颇具难度的章草。一般人写章草,难以传承彰显古意,更难有属于书写者的个性。观先生章草书法,却有浑厚大气之感。固有难度均被先生洞穿:章草属于奏章用字,形制规矩,且潜隐着以下对上的呆板;然先生之章草,突破了字体规制,重振底气,彰显大气;先生作为军旅艺术家,长于古之风韵尤浓的岐下之地,又长期行走西部,苍凉、坚毅之风韵早已赋予自己书法之中,字有贯穿数千年钩沉的古意崎岖;先生章草独大,或在于其胸中千山万壑,急流巨浪。于书法艺术进击而言,是谓勇者不惧。
厦门行
李西岐
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是向往已久的沿海城市厦门。
这档行旅的倡导者是方建华先生,这几年来每逢高中同学相聚,他必然会宣扬厦门的美艳与博大。莆田是方建华的故乡,乡情更是一杯浓烈醇厚的美酒。久而久之,这些常年生活在黄土高原土地上的半老徐娘和油腻大叔们向往着南国风情,心里痒痒得不得了,于是,2023年十月底的厦门之行便提上了行程。
惬意的慢生活是人们向往的,尤其是我们这些年近七旬的老梆子们,还能在腿脚灵便之际,多走一走、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该是多么傲娇和欣慰的事啊。
我们一行十多人乘坐的是一趟兰州发往厦
西周初年“周三监”的别样人生
李西岐
姓氏不但能使一个家族基因的有序传承,也是中国人谓之生命本体之源头,更是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一古老哲学命题的不断追寻与解读。中国人将姓氏的流传有序看得非常重要,所谓“坐不改姓,行不改名”,实际上就是宣誓者对自己生命本色之炫耀。从古至今,在中国的大江南北,上门女婿的地位不是太高,其中的缘由就是因为渴望爱情而放弃了其原来的姓氏。
周文王姬昌与正妻太姒生育嫡子十人,伯邑考、姬发、管叔鲜、周
标签:
文化
收藏
教育
读书
财经
|
分类:
书法评论
|
方英文书法刍议
李西岐
我与方英文先生仅仅只有一面之缘。多年来,我们在微信中经常互动,也算是神交久矣。若是以此来解读方英文的书法,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当代作家队伍庞大,数以百万计焉。我常常哀叹,在这样一个全民写作的大背景下,一位以笔为旗的写作者,若想冲出重围,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君不见,在百柯争流千帆竞之白浪滔天之中,方英文仅凭单浆搏风击浪,成为借海扬帆奋者先中的佼佼者。
&n
标签:
读书
历史
文化
收藏
教育
|
分类:
原创散文
|
读李西岐先生的散文集《左顾右盼》有感
徐志刚
与李西岐老师的相识,首先得感谢书法家麻天阔先生。2013年初,老麻组织了一批中青年书画家,说是要在微信上搞一个中青年微信书画作品展,说要请包括我在内的三个搞文字的学人为这个展览作序,让我早做准备。
很快,在接下来一次为准备展览的会餐上,我第一次见到了作家李西岐老师。老麻介绍说:“这就是和你一起请来为咱展览作序的作家李西岐老师,他也是咱岐山人。”
杨柳村
李西岐
岐山县有三个比较大的原,夹在南北两山之间。北山边是周原,南山下是五丈原,中间是一个宽约十几里、长约几十里的积石原(亦名积雍原)。
我的故乡,就在积石原北边一个称为杨柳村的地方。
《诗经·绵》
载:“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诗经·鲁颂·閟宫》:“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此乃凤鸣岐山美丽之传说,为周人肇基之圣地,指
标签:
人物特写
周原才俊
岐商精英
杂谈
|
分类:
原创散文
|
章草习作集萃
李西岐
所谓“书风”,即书写者的个人面目与特征,或隽秀,或雄奇,或洒脱,或严谨,无不是书家长期修炼而形成的造化,宛若不同地域的人饮食习惯即南甜北酸一样,好的就是那一口原汁原味儿。几年前,有朋友建议我今后写字,在墨色抑或结构上再下一番功夫,这样才能有突出的个人风格,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我想,闒是码字第一,写字第二,画画第三,纯粹玩呗。再者,书史上不是还有“淡墨探花、浓墨宰相”之说嘛。
君不见,被后世书家奉为经典的《兰亭序》《祭侄稿》和《黄州寒食诗帖》,书文俱佳,别开生面。王羲之借景抒情言志,文字意境优美,其笔法气势恢宏、潇洒灵动如行云流水,且与文字内涵高度统一;颜真卿字字滴血,行行溢泪,整幅作品浑然一体,纵笔豪放,苍劲流畅,悲愤激昂;苏轼直叙心扉,惆怅孤独。通篇书法起伏跌宕,气势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