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盆景园紧邻瘦西湖公园南门,清初为古郧园。
盆景很多,目不暇接。
多姿多彩,金枝玉叶。
园内分四个景区即:“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修禊”、扬派盆景区。
“卷石洞天”景区以叠石假山、洞穴水景为特色,悬挂书法家舒同题写的匾额及孙轶青楹联;“西园曲水”保留明清建筑群风貌;“虹桥修禊”因清代王士祯在此创作《冶春绝句》得名,现为精品盆景展区
。
万花园位于瘦西湖东门附近,二十四桥北侧,于静香书屋、洛春堂及石壁流淙中心区域。
万花园
据康熙《扬州府志》记载,万花园始建于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由制使赵葵在原堡城统制衙基础上建造。
万花园总面积约500亩,种植梅花近万株,包含宫粉、绿萼、朱砂、玉蝶等数十种精品梅花。

瘦西湖景区分布有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静香书屋、石壁流淙、万花园、扬州盆景等名园胜迹,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美誉。
静香书屋
静香书屋,曾是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金农的画室,匾额上四个大字乃集扬州八怪之一金农先生的墨迹而成,字体方整朴拙,笔力雄劲。
院落里,凿池堆山,架桥构屋,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
清乾隆元年(1736年),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熙春台
熙春台在瘦西湖西段,莲花桥至平山堂的水道转折处,原是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而建,时人称之中国“湖上台榭第一”。
熙春台复建后的建筑瓦顶全用绿琉璃筒瓦,与
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1)‘正在审核中’暂时还看不到。
瘦西湖全长4.3千米,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
瘦西湖从隋唐开始,水系两岸陆续建园,及至清代康乾时期,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的六次南巡,造就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山盛况,形成瘦西湖园林基本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