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7 23:27)
作者:晚乌
此时,我在家里,而我的那本书在离我一公里的地方,静静奔流。就算,今天是周末,我不去翻动它,品读它,自有风、雾、鸟儿去翻看。今天周六,我不用上班。从周一到周四,如果天气允许,我会花半个小时走路去学校。冬日,待我走到一条河流的身边,周身已微微发热,我故意慢下脚步,站在桥上观看、察看、聆听。
一条河流是一本书,是上苍赏赐给我的晨间读本。我这样说,请你不要轻易嘲讽我的矫情。一本书到底动人不动人,我想,它需要一些情节及细节。如果你觉得一本书,够乏味,首先问自己有没有细致阅读也很必要。
一条河流的情节在我跟它的对话间。我站在桥的中央,俯身探望,清浅的水流安详睡在淡黄色的阳光里,河底的大块石,如水中山脉,一层一层。我问,跳下会死吗?我听到一个声音说,会死,
(2011-10-18 17:24)
标签:
教育
高贵
秘密
处世
花圃
雍容华贵
无私
邻居
名贵
心灵
真情周刊
李雪峰
|
分类:
◇职场│励志│教育│人物
|
一个精明的荷兰花草商人,从遥远的非洲引进了一种名贵的花卉,培育在自己的花圃里,准备到时候卖上个好价钱。对这种名贵花卉,商人爱护备至,许多亲朋好友向他索要,一向慷概大方的他却连粒种子也不肯给,他计划繁育3年,等拥有上万株后再开始出售。
第一年的春天,他的花开了,花圃里万紫千红,那种名贵的花开得尤其漂亮,就像一缕缕明媚的阳光。第二年的春天,他的这种名贵的花已繁育出了五六千株,但他和朋友们发现,今年的花没有去年开得好,花朵略小不说,还有一点点的杂色。到了第三年的春天,他的名贵的花已经繁育出了上万株,但令这位商人沮丧的是,那些花朵已经变得更小,花色也差多了,没有了它在非洲时那种雍容和高贵。
当然,他也没能靠这些花赚上一大笔。
难道这些花退化了吗?可非洲人年年种养这种花,大面积、年复一年地种植,并没有见过这种花会退化呀。百思不得其解,他便去请教一位植物学家,植物学家拄着拐杖来到他的花圃看了看,问他:“你这花圃隔壁是什么?”
他说:“隔壁是别人的花圃。”
植物学家又问他:“他们种植的也是这种花吗?”
他摇摇头说:“这
(2011-08-06 16:13)
有一年暑假,孩子们要搜集植物标本及昆虫标本,这是学校所规定的作业,不能不交,所以,我们夫妇只好拨出三天时间,陪孩子们到垦丁公园。
我们先到管理处去办手续,并要求孩子们自己向管理处的伯伯们说清楚他们打算要采哪些植物,要拣什么昆虫标本,因为没有经过管理处的同意,我们什么也不能碰、不能拿、不能采、不能拣、不能抓。
孩子们都还听话,只是他们觉得别人的爸爸妈妈都没有这般麻烦,为什么我们家总是特别严格呢?
我们告诉孩子们,这叫:“不予不取”,举凡不是自己可以做主的任何事事物物,都一定要先经过对方主人的同意,才能看、才能听、才能动、才能碰或拿、或取用。否则便是偷、便是抢。这会造成一生洗不干净的污点,而且会损福折寿。
我们全家沿着林荫小径,手牵着手,一边观赏大自然景色,一边拣拾游客们所攀折落地的植物枝叶,也顺便寻找草丛间已经死了的昆虫,我们夫妻俩都虔信宗教,坚决反对伤害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或大小动物。
我们要求孩子们,除非真的万分不得已,绝对不采摘任何活生生的花或草或树叶,毕竟一旦被采被摘,这花草树叶从此离开母体而死了,也从此
(2011-07-24 16:08)
标签:
文学
散文
情感
张继
枫桥
姑苏
寒山寺
吴侬软语
真情周刊
剑啸九天
九天
|
分类:
◇新锐│推荐│草根│佳作
|
作者:九天
在一片雨声里,我一个人来到枫桥。
枫桥还在那里。只是斑驳的鹅黄里,多了一些旧。
枫桥真的也会老?没人回答,大家各自走各自的路。如我当年一样,只是匆匆忙忙地赶,没一个来得及认认真真地停留。也一如我当年,浮躁里满是不屑,不屑里满是轻狂,只当来过。
今儿个不一样,我是特来枫桥的。在那里,我想找回当年匆匆忙忙间,丢失在吴侬软语里的记忆。
那天,好像也是七月。我们一群人,是大学的第二个假期。我记得,那是一阵意气风发的游走。那天很热,枫桥也很热的,坐在枫桥的女儿墙边,就觉着一身焦躁。在焦躁里,没能多想,也没敢多看,只是从桥的这一端挤到枫桥的那一端。心里仿佛有太多的不满足,就觉着是在赶一场大集。
那天,仿佛觉得水很清澈,记得我
(2011-07-02 14:05)
标签:
教育
励志
随笔
上帝
一株草
人生
天涯
向往
真情周刊
更老的老玉米
朱成玉
|
分类:
◇职场│励志│教育│人物
|
作者:朱成玉
风对草儿说,你是一种卑微的植物,但同时也是最顽强的植物,生命力旺盛。所以,草儿,你的名字不仅仅叫卑微,你还有另外两个名字,一个叫容忍,一个叫生生不息。
萎靡不振的草儿似乎得到了鼓舞,伸了伸腰,向风感激地点点头。它知道,虽然自己遇到了伤心事,但总不至于枯萎。对于草儿来说,枯萎是一件多么令人沮丧的事。
满眼是参天巨木,满眼是姹紫嫣红,而草儿,在空旷的幽谷里选择了寂寞的生和寂寞的死。遥想生命的最初,草儿是一只不知名的飞鸟喙下的一粒种子,于某一天落进山谷里,几岁几枯荣的日子白云般悠悠飘过,它不停息地生长,不停息地向上。
风自身边经过,带来山那边的消息——灿烂的阳光,淙淙的流水,还有雨后的彩虹。草儿的梦,从那时开始,在开满野花的原野上轻快
(2011-06-21 15:50)
作者:朱成玉
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有这样令人终生难忘的一幕:一个救援者刚一进唐山市,就看到一个女人在向他招手求救。他立刻跳下车跑去,到跟前才看清她早已死了,而且是裸着身子死去的。她那黝黑的长发在风中恣意飘扬;白白的皮肤细腻而闪着光亮;两个粉红色的乳房丰满挺拔……救援者看到一块水泥板压住她的后腰,才明白她为何一动不动。推断她睡觉时没有穿睡衣,地震时惊慌失措,跑到阳台上时被压在那里,成了美的标本。
志愿者含着热泪拍了一张照片,不假思索的就给她取了这样一个标题:唐山的维纳斯在风中叹息。
朋友出车祸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去了他的家,看到他的母亲,不知道该怎样安慰。巨大的悲痛弥散在屋子里,让人不堪重负。“去吧,那里是离星星最近的地方。”朋友母亲的话很轻,却让我们的
(2011-05-30 17:25)
标签:
教育
人生
成功
自在
启功
平顺
大灾大难
心灵
端正
宽厚
真情周刊
柳萌
|
分类:
◇职场│励志│教育│人物
|
去年秋天,跟几位文友去湖北随州,参加琵琶湖笔会。当地的朋友喜欢书法,就让笔会参加者写字,北京同去的文友中,有人毛笔字写得好,随身带着印章马上展纸。我的字不敢上台面,就推脱没有带印章,当地书法家协会主席说:“没关系,我马上给您刻。”于是他找来一块木头,倚在墙根儿就刻了起来,这下就把我将在那里了,再不会写也得应酬。沉吟片刻我写了:“人生难得是自在。”这位书协主席看后,赶忙说:“这句话不错,这幅我要啦。”
我知道,自己的字写得不好,他一个书法家协会主席,真正的书坛行家里手,看上的绝不是我写的字,而是冲着我这句话要的,这也算是给了我大面子。这句话倒是我的心里话。既是几十年的人生感悟,更是自己对余生的提醒。回首人生来路,大风大浪经历过了,大灾大难尝受过了,将近人生尽头,如果说还算清醒,这就算是了。至于对不对,未多想过,反正我自己是这样认为。
自在,说起来轻松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以我退休后生活的体会和认识,若想在这方面有所长进,就得从做人和处事上,经常地思虑和处理好,不然就会身累心更累,何谈得到人生的自在?闹不好恐怕一生都会碌碌无宁。
(2011-05-12 17:07)
作者:潘姝苗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白昼与夜晚平分一天的日程。古籍曰:“秋分者,阴阳相半也。”老祖宗定的节气如人生之气数,掐着秒似的,行到什么地方就有什么样的气象。24节气像守时的花儿,次第绽放。12小时的清醒加上12小时的沉睡,把秋日妆扮成披着盖头的嫁娘,那绯红半遮半掩,更见韵致。至于多情人儿的心,是缠绵悱恻,是梦还是醒,就不得而知了。
秋分白云多,处处好田禾。野草萋萋、白雾迷离,当稻谷堆满谷仓,漫山遍野就只剩无人看护的芜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你说,此季除了一半的收获,难道不还有另一半的荒芜吗?然而,我仍是最爱四季中的秋,好像这个季节浓缩了整个人生,或舒缓、或凛冽,有丰盛、有凋残……
八月雁门
(2011-05-07 20:32)
标签:
情感
随笔
母亲
人生
清澈
纯粹
无私
永恒
母爱
感恩
真情周刊
清心
王旭
|
分类:
◇人生│感悟│两性│真情
|
作者:王旭
周末,我与几个同学在饭店小聚。聊得正酣,母亲打来电话。先是嘱咐气温下降记得多穿衣服,又提醒我每天吃两包板蓝根预防流感。末了,如往常一样,依旧满怀热诚地说:“晚饭想吃点什么?豆包?还是馅饼?要不,妈给你包饺子吧。”
母亲就是这样。唠叨,不厌其烦,对做饭情有独钟。自小,母亲给我的印象,一直是系着件蓝色碎花围裙,象个陀螺在厨房忙碌。工作之余,母亲不看书,不打麻将,甚至也不和邻居拉家常。母亲最大的兴趣就是研究厨艺。电视上的“天天饮食”节目,她几乎每集必看。而且,一边看,一边还认真地记录在小本子上。家里五口人,谁爱吃什么,谁不爱吃什么,她比我们自己还了如指掌。她常说,民以食为天。饭吃合适了,身体才健康。只有身体健康了,才能有精力和体力去做事。
也许因
(2011-04-03 23:53)
作者:柳喜长
清明遐思
又是清明
夜色被通红的焚燃
轻尘覆盖的记忆
因火的炙烤
一缕缕清晰起来
这样的日子
总有一个人
念着他的名字
驮着他的笑容
和着他完整的灵魂
千里迢迢踽踽而来
在火光隆起的瞬间
火光映红了街道
映红了残缺的心事
火是少女唇吻的护照
让人魂不守舍
火光
让两个久别的灵魂贴得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