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非常林奕华
非常林奕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2,879
  • 关注人气:3,5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杂谈

我的創作動力來自對幾個問題的揮之不去:

1,心灵之美,不是比外表之美更能激發人對完善自我的追美?為什么我们動用千軍萬馬,都只追求外表受欢迎,而不是内在会發亮?

2,情感之美,不是比情绪之淺更能使人感受生命的价值? 為什么我们希冀能在别人心上留下刻印,卻又只是把力氣用作蜻蜓点水?

3,智思之美,不是比俗世觀念之現成更能体现人生苦短卻不枉此行?為什么我们卻普遍接受千人一面但又毎毎不甘自己不被看見?

科技愈鼓吹人把消费当存在感,存在感愈離人遠,所有有關存在感的東西,例如時間,例如情感,例如關係,便(已)不再屬於個人,而是屬於app(s)。

我不要,我不要。(<梁祝的繼承者們>梁山伯語)[微笑]
标签:

杂谈

文 林奕华

今天在蘇州,入伙的朋友問,你的舞台,道具,為什麼總是那麽簡約。我吿訴她,因我受老師影響很深,舞台上出現的每樣東西,必須有其合法性,而導演的工作便是以他的安排來証明這些合法性能夠建立作品的語境,叫美學。

美學之於一個舞台作品的珍貴,在於它能反映作者的情操,所以美學不是求美,而是表達作者如何創造「觀看」的方式。我不認為但凡簡約就是好,簡約只是手段,它的節制,或許可以顯示作者對能力的信心,對觀者的信任(不用畫公仔畫出腸),但它也可以流於蒼白,乏味,單調。

故此簡約不是我的宗教,只不過,我可以借簡約的精神變化出我想變的魔術:如何讓不被看見的被看見(<梁祝的継承者們>背景是艺术學院,但布景和道具沒有一塊畫框一支畫筆),又如何讓被看見的不被看見(<梁祝的継承者們>所有演員都是梁祝的扮演者,性別在劇中已經沒有性之別,「讓人在一起的是性別(外表),讓人分開的是性格(內在)」。


我覺得導演的工作不是把人人都看見的東西再加以渲染,因
标签:

杂谈

1,2,3 上海文化廣場
8,9 蘇州文化藝術中心
15,16  杭州浙江省人民大會堂
22,23,24/ 北京保利劇院
29,30 重庆大劇院


文 林奕華 (原刊新民周刋)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被搬上舞台,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观众走进剧院,已不是为了“听故事”,却是抱着期待,想看这个熟得不能再熟的故事,还能把大家带到哪里去。
  带回当时的现场?但在女性上学堂没有合法性问题的今天,回到过去有什么意义?若说女扮男装和追求婚姻自主是梁祝的两个永恒主题,光是还原大众对梁祝的想象,收效还是在于慰藉。所以,虽然是因为黄梅调与越剧电影爱上梁祝,但当我要以这两个名字再次燃点代表他们的精神火把时,首先便在剧名上加上“时态”:《梁祝的继承者们》。
  接下来的,就是在我眼中的古今之别:以前是祝英台“不能告诉他(梁山伯)我是谁”,所以才有十八里相送打不完的哑谜
标签:

杂谈

2016-03-27 20:57:54   
来自: 吃素信佛的妖 


  你有在美术馆里哭过吗? 
  我有在博物馆里哭过 
   
  就像今晚的剧 明明每一首歌都那么好听 可我却深深被刺痛了 
  剥开艺术华丽的外表 其本质也许就是痛苦的 
  艺术家们的内心一定是有太多的挣扎 才会找到艺术这样一个宣泄的出口 
  那么多谜一样的惊世之作 至今都难以被理解 他们一定很孤独吧 
   
   
  人生来不就是孤独的么? 当你绝望 困惑 无助 窒息的时候 那种状态 那种情景 谁能与你一同经历呢?世上根本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 你的世界里永远只有你自己 
   
  “梁祝”的故事也许原本就是发生在两个男人之间 是社会或历史的不接受而美化成了现在的样子 
  就像柏拉图 达芬奇 王尔德 
标签:

杂谈


 来自: lancy27 (每当你记起一句就挨一个耳光 。) 


   
   
  一、 求学受阻 
   
   
   剧的开头,是祝英台的噩梦。而梦中的自己,居然满口是父母说服她的陈腔滥调——人生应该明确规划/1 1就是等于2/有固定答案对应的就是自己所想要追求的/有板有眼 工工整整 勤勤恳恳 才是目标…… 自己铁了心要去读 麻烦理工工商管理 梦就醒来。 其实祝英台求学受阻我们也见怪不怪,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有谁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发自内心地想追求什么? 想到之前所听港大(抑或港中大)校长之讲座,他提到问及学生为何选择金融专业,学生竟摇摇头说不知,父母让读的就是了,读了XX专业好就业/挣钱。为读而读的人去哪找呢? 大概也就是且听且珍惜吧。祝英台就不。不听父母的劝阻,也不愿随波逐流。她要去艺术学院 探索自己。 
   
   [&n
标签:

杂谈

即将上演的《梁祝的继承者们》是林奕华的首部音乐剧,也是他的全新系列 “生命三部曲” 的第一部 “艺术家” 。一如既往,林奕华在这部音乐剧里仍然探索着那些让人疯狂的爱和恨。


文 沈沿 录音整理 吴沁娴 
编辑 谭浩
                          
                                                                         
标签:

杂谈

文/梁伟诗(香港劇評人,原文刊载于2014/5/30香港文汇报,本文刊出时略做调整)

是时候,谈谈「非常林奕华」的《梁祝的继承者们》。
梁与祝,一个英年早逝,一个女扮男装,经过多番周折,先哭坟后化蝶,双双成就中国传统的经典凄美爱情故事。林奕华首部音乐剧作品《梁祝的继承者们》,将梁祝耳鬓厮磨三载的尼山书院改为艺术学院,顺理成章谈论艺术与理想、艺术与人生、艺术与不朽的永恒命题。艺术,一直被认为与“曲高和寡”、“不接地气”挂钩;艺术学院的学生,很大程度上便是文化艺术(遗产)与家族意志的角力场,有时候,甚至是双重的继承者。
华语音乐剧的新风范
在场面调度和舞台技法上,《梁祝的继承者们》其实是「非常林奕华」的招牌菜。从《爱的教育》系列到《三国》的历史课堂、《水浒传》、《西游记》的演员甄选、《三国》的结拜之谊、《十八相送》的反复诘问,《贾宝玉》中常见的“多人分饰一角、一人分饰多角”游移主体,皆可从《梁祝》找到它们的影子。其中象征着艺术学院创作物料“石膏”的十八颗白色正方体运用细致
标签:

杂谈

2016年03月09日 01:38
新闻晨报


林奕华的首部音乐剧作品《梁祝的继承者们》(以下简称《梁祝》)将于4月1日-3日登陆上海文化广场。昨天下午,林奕华来沪与媒体及粉丝分享了他这一次的创作历程与心路。
该音乐剧曾于2014年5月在香港葵青剧院首演,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2个月后,在更大的香港文化艺术中心再演5场,依旧座无虚席。“一部戏之所以存在,是我对这个时代的回应和对话”,林奕华说。
谈《梁祝》 它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情”
对于林奕华来说,执导音乐剧,来源于一个不愿妥协的想法——“音乐剧如果有音乐文法,能不能有新的文法?”
为此,他奔赴伦敦,观看和重新思考音乐剧,又带着这种自问,开始考虑和建立自己的音乐剧美学,他大胆发问:音乐剧一定要有一首情歌(Ballad),可以不是吗?音乐剧的歌名要很直白,可以不是吗?音乐剧的开场跟结尾最好是同一首歌的重奏(Reprise),可以不是吗?能不能有比较复杂的旋律?能不能不要一首歌唱完了就是唱完了?
而为什么选中了“梁祝”这个题
标签:

杂谈


BY 易以聞 ON 29/05/2014


在《梁祝的繼承者們》首演完成的當晚,人竟哭腫著眼臉走出劇院。

那也許是出於一份感激:感激這部音樂劇再一次為古老傳說尋回了能對應當下的新生命、為這個愈來愈蒼白的時代重新展現浪漫的純美。它以真摰的熱情,讓觀眾釋出平日緊閉著的觸感,從台上演員們的真眼淚中透視出那個被遺忘了的自己。

同時它亦與觀眾展開一場又一場思辯,盛載著很多對今天社會而言尤其重要的訊息。當中也深藏著一份難以言喻的傷痛、一份等待著我們重新發現和審視的精神,需要我們慢慢探索、消化,也傳遞給更多我們珍視的人。

(一)自我

故事由一場噩夢開始。「一舖清唱」的聲效配合著其餘十四位演員怪誕的肢體動作,在熱鬧豐富的場面裡唱出音樂劇的開場曲,為上半場的喜劇風格定調。在這兩小時裡,有的是在簡約舞台上層出不窮的場面調度,也有動人的歌曲;然與此同時,「非常林奕華」以大劇院空間作小劇場實驗的野心,在這裡又比前幾部作品實踐得更徹底。它
标签:

杂谈


文:字罌

是夜看了《梁祝的繼承者們》。基本上甚少看舞台劇,看過的幾套都是林奕華的作品。今次這套很好看。表面看來是「淺」了。這樣,才令我這些不夠藝術的人能嘗試理解多一點點。就在還有一點點記憶時,嘗試將感覺記下。

或者有劇透,或者沒有。其實就當沒有的心態來看就好了。錯字別字特多。請見諒。

1
最令我感受深刻的,是祝妹喜歡梁兄,劇中不停重覆:我好想讓你知道我是誰。

愛情就是如此吧。然後想起林奕華的訪問,忽然又明白多一點了。要繼承的是學生時期的單純與好奇。要繼承的是初戀那樣的心。

喜歡一個人,真的好想好想將自己一切一切都分享給他。好想讓對方知道自己的真我,心底裡其實渴望對方接納真實的自己。因為只有對方明白了,認清了,就能義無反顧地愛上自己吧?我們不要對方愛上自己的假身,因為那不是長久的。我們一直隱藏著好多面。但只要遇上自己喜歡的人,就不想再保守下去。想告訴他很多東西,也想知道他很多東西。愛是活的,因為愛激化了人的原始的好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