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博客十周年杂谈 |
标签:
杂谈 |
我的本命年,三十六岁,对我而言,也许是一个人生的分水岭。
曾经想过很多事情过了今年就不再做,就像以前每一年发誓洗心革面,告诉自己要怎样怎样,可是终究没能怎样,我还是我。
那个你们眼里的傻兮兮的老好人,那个整天做很多事却不分主次的人,那个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人,那个看似随心所欲却又难逃桎梏的人,那个看似靠谱临危不乱实际上内心比谁都不安的人,那个看似顺从实际内心长了无数反骨的人。
我曾经对比过很多我视为前辈看起来比我成功的人,试图把我的人生轨迹与他们一一对比,我的事业、爱情、婚姻、家庭,发现都很难契合。因为他们有他们的人生,我有我的,我不想再被称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前一段时间的微博上,沸沸扬扬的传播着青岛女孩鲁若晴的事件。从一开始的密切关注,到有媒体质疑,到两种说法的互相争执,我都没有转发过其中一条微博,这并不代表冷血,或者自命清高,我承认自己也从中收到过这份生命力量的鼓舞,也一直关注这个女孩的命运。但是,这些都不足以让我们打扰她,让我们这些网络后面的人去和另一个普通生命产生关联。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在众目睽睽之下生活,我们得尊重她们自己的选择。
不得不承认,网络和微博改变了很多东西。
它改变了我们的交际圈,让我们去认识到一些平时不可能认识的人。让我们错误的以为,那些我们素昧平生的人或者是那些我们平时只能远观的明星离我们很近,甚至可以对话,可以见面,可以互相影响彼此的生活。
其实,不然。
标签:
杂谈 |
每个人的人生都像是一盒月饼,在各式各样花枝招展的包装之下,却是大致相同的内容。可我们明知道是这样,还是要忍不住打开看看。
每个人的人生都像是一块月饼,相同的面皮之中,却是不同的馅料。你不咬一口,永远不知道里面是什么馅料,可你一旦咬了一口,不管是什么馅都要自己吃完。
又到了中秋节,谁还记得去年中秋是怎么过的呢?远在忙碌虚华的城市,除了彼此赠送的月饼劵和网上团购的节日套餐,真没什么让我们感受节日的氛围,突然想起去年此时的一个场景,叫了一位司机陪我从东城到西城,各大商场酒店之间,把别人快递来的月饼劵兑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以前看电视剧,最喜看到多年以后。主角东山再起,剧情有新的转机,相爱的人终于有了大团圆结局。
后来看电视剧,不敢看到多年以后,世事太惨烈,时间太残酷,为什么突然间就可以天翻地覆,什么都冲淡了,什么都忘却了。
再后来知道,喜与忧只是我们这些观众庸人自扰,大抵是编剧编到绞尽脑汁也无法继续,就用着最省事的办法,直接不负责任地抛出“多年以后”这四个字,然后径直跳过去,把这无限遐想的空间留给观众,因为观众最喜欢纠结了。
而这多年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正如我们离开一个地方,又回到一个地方,这数年之间,不在场的我们,怎样去了解多年之间的一切?
或者我们离开一个人,又见到一个人。看似戏剧一般的人生,可惜并非可以任人虚构,个中过程只能各自承受。
多年以后,我终于明白,年少时耳熟能详的那些歌,唱的是什么。
突然想起多年以前,当我陷入一阵困顿,突然想到过一点,如果当时可以跳过这段日子,像拍戏一样跳到多年以后,就好了。
转念又一想,毕竟生活不是拍戏,总得自己一步一步走过去,想到这一点,复又陷入深沉的绝望。
但是,我还不是走过来了。到了多年以后,那又如何
标签:
杂谈 |
2000年的冬天,我弃学来到北京找工作,那时我没有信用卡也没有她,也没有二十四小时热水的家。那年的我年少气盛,觉得北京是个骄傲而且排外的城市,当时也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在这座城市混得好一点,挤公车时不会被人呼来喝去,那时我找的工作离我住的地方几十公里,要坐公车换两次地铁再换公车,来回要四个小时。偶尔打一下一块二的车,要花60多块钱。那时觉得北京真大,真要在这儿生活下来,可不像来旅游那么容易。
在这座城市呆久了,我发现我误解了北京,因为骄傲与排外只是她的表象,她是大度而且包容的,她包容得像一个人尽可夫的伟大女性,我都开始爱上她了。
怎么说呢,说出来就俗了,什么南北文化核心呀,古今中外文明交汇啊,但实际意义是,只要你有钱有梦想,谁都可以来,有钱的来这做生意,来这炒房子,有梦想的来这里打拼追逐梦想,于是人口越来越多,房价越来越高,交通越来越堵,空气越来越差,政府觉得人太多了所以08奥运时听说清了清,但是后来越清越多。这座城市外地人越来越多,农民工也越来越多,他们不但要盖房子修路建设这个城市,有些还要完成出唱片的梦想。
但是根据满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理论,大部分
标签:
杂谈 |
深夜不想睡,挂在淘宝上把一些东西放入购物车,其实不是需要什么只是想买。
早晨起得早,打几十块钱的车到动物园批发市场,买的衣服都抵不上往返车资。
小时候,我喜欢买玩具,但不是买真正的玩具,而是买食物包装袋里的赠品。
长大后,我喜欢买唱片,旧居摆满一墙的唱片,却有很多是竟然从未曾开封。
我曾经对人讲,我喜欢收藏,我喜欢拥有。但却不是。看过一部香港电影,讲女人的购物狂心理,我才知道我并非是收藏家,我只是一个购物狂。
我曾经以为我是稀有品种,于是我以购物狂自居。
当然,我不是腰缠万贯的富二代,在我还是个穷学生的时候,就试过花光身上所有的钱,搞到自己困在离学校几十公里的地方没办法回学校。每个周末都要去买东西,哪怕是几块钱的旧书,也能激起我购物的快感。
所以,购物狂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
网购害人不浅,自从有了当当卓越,我每次都要在网上凑足满邮费的额度。后来有了更方便的淘宝,更是不甘心付出运费但只买一样东西,仿佛多买一件,就是自己赚到了。
我就是这样的乐此不疲,从我学会花钱开始,廿多年一路走来购物之欲有增无减,仿佛只要口袋里有钱,就想花之